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浏览

[复制链接]
50#
 楼主| 发表于 2010-7-24 21:02:00 | 只看该作者

  教师小结:为了实际生活的需要,在数物体个数时,1、2、3……出现了自然数,物体一个也没有时用自然数0表示,当测量或计算有时不能得出整数,我们用分数或小数表示。
  [点评:对学过的各种数是熟悉的,教师提出问题后积极地回忆、回答,这时教师注意理清思路,点出学过的主要几类数。]
  提出问题:我们学过的数中最小的数是谁?有没有比零还小的数呢?
  活动:同学们思考,头脑中产生疑问。
  [点评:教师利用问题“有没有比0小的数?”制造悬念,并且这时 有一种急需知道结果的需求。]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一个场面,主持人说:“哈尔滨零下6至3摄氏度,重庆6至8摄氏度……”
  同学们,你们对情境中的内容一定相当熟悉吧?你能给大家讲讲“哈尔滨零下6至3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点评:借助生活中习习相关的天气预报,唤起学生已有认知,利于新知的学习。]
  为什么阿姨说的零下6摄氏度,屏幕上打出的字幕就变成了-6℃呢?
  这里有零下6℃、零上6℃,都记作6℃行吗?
  你有什么简洁的方法来表示他们的不同呢?
  学生讨论思考后反馈,教师适时点拨、评价和引导。
  教师小结:同学们都成了发明家。有的同学说用不同颜色来区分,比如:红色5℃表示零下5℃,黑色5℃表示零上5℃;也有的同学说,在数字前面加不同符号来区分,比如:△5℃表示零上5℃,×5℃表示零下5℃……这些想法都很好。其实,中国古代数学家就曾经采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古时叫做“正算黑,负算赤”。如今这种方法在记账的时候还使用。所谓“赤字”,就是因此而来的。
  现在,国际数学界都是采用符号来区分,我们把比0摄氏度低的温度用带有“-”号的数来表示,例如把零下6℃记作-6℃,读作负6摄氏度;零上6℃记作+6℃,读作正6摄氏度或6摄氏度。
  [评析:新知的学习,避免直接讲授,而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主动寻找方法解决问题,他们掌握的是自己认识、理解的知识,发展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2)巩固练习。
  同学们,你能用刚才我们学过的知识,用恰当的数来表示温度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完成第117页下图的练习。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写得是否正确,并让学生齐读。
  [点评:及时练习,巩固反馈。]
  2.自主学习例2。(进一步认识正数和负数)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老师把有关网页带来了。(课件出现网页,上面有简单的文字介绍)谁来读一读这段介绍。
  [点评:激发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认知。]
  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课件演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教科书第118页上图的左部分,数字前没有符号)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引导学生交流: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
  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课件演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情况,教科书第118页上图的右部分,数字前没有符号)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交流: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教师小结: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
  学生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
  [点评:通过例1的学习,学生应该能想到用此方法,如果学生用其他方法也应肯定。]
  教师追问:你是怎么想到用这种方法来记录的呢?
  预设一:我是把海平面的高度看作0,比海平面高就可以用+几或几来表示,比海平面低就可以用-几来表示。(教师评价:这位同学会运用刚才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现在的学习中,学会知识的迁移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预设二:如学生答不上,教师做适当引导。
  最后教师将课件中数字改动成:海拔+8844.43米或8844.43米;海拔-155米。
  教师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表示比海平面高8844.43米;-155米这样的数表示比海平低155米。
  (2)巩固练习:教科书第118页试一试。
  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3.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收集到了一些数据,(课件显示)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它们一样吗?它们可以怎样分类呢?
  学生交流、讨论。
  预设:①4、+8844.43、3193等这些数归一类;-6、-155、-11034等归一类;0归为一类。②6、3193等归一类;+8844.43归一类;-6、-155、-11034等归一类;0归为一类。③6、+8844.43、3193、0归一类;-6、-155、-11034等归一类。
  指出:因为+8844.43也可以写成8844.43米,所以有正号和没正号都可以归于一类。
  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如有学生提出更好)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楼主| 发表于 2010-7-24 21:02:00 | 只看该作者

  ①如果都同意分三类的,老师可以出难题:我觉得0可以分在6它们一类啊,你们怎么来说服我?
  ②如果有学生发表分三类的,有的分两类的,可以引导他们互相争论。(对于发表意见出色的学生要及时的给予鼓励和表扬)
  小结:(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界限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来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0就像一条分界线,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可少。我们把像+6、3、+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像-6、-155等这样的数我们叫做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
通常正号可以省略不写。负号可以省略不写吗?为什么?
  [评析:学生学习例1、例2后对正负数已建立了初步的表象及概念,这时让学生从自己认识的角度给正负数下定义,是充分尊重学生学习自主性的表现,不同学生的定义,会使学生对正负数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刻。然后教师再评价和纠正,最后归纳概括,便于学生理解更透彻。]
最后,让学生看书勾划,并思考两个“……”还代表那些数?(让学生对正负数的理解更全面和深刻)
三、运用新知,课堂作业
  1.课堂活动第1题。让学生先自己读读,并举例说说是什么意思?全班订正后,同桌间自选5个互相说说。
  2.课堂活动第2题。同桌先讨论,然后反馈。
  3.练习二十五第3题。同桌互说,然后全班反馈。
  4.独立作业:练习二十五第1、4题。
  5.课外调查:练习二十五第5题。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说,★教师适当启发)
  板书:
  负数的初步认识
  正数:+3(3)+8844.43+15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负数:-3-155-10
第2课时 负数的初步认识(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6页例3、例4,课堂活动第1~3题,练习二十五第2、6、7、8题。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2.感受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会解释生活中的一些负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
  教师: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名叫《我反,我反,我反反反》。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谁先试一试?
  ① 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
  ②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亏了500元)
  ④零上10摄式度。(零下10摄式度)
  同桌学生互动游戏。
  [点评:用“反”的游戏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游戏内容,让学生能进一步理解两个相反意义的量。]
二、复习旧知
  我们已经学习了负数,你能举几个负数的例子吗?
  学生1:-3。
  学生2:-155。
  学生3:-10 。
  学生4:……
  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你还知道哪些知识?
  [点评:学生回忆已有知识,以便新知的学习。]
三、学习新知
  1.教学例3。
  (课件)出示例3的情境:小明向东走200米,小军向西走200米。
  教师问:你准备怎样来表示这两个不同意思的量?
  学生1:向东走200米记作+200米,向西走200米就记作-200米。
  学生2:向西走200米记作+200米,向东走200米就记作-200米。
  教师对这两种记法都应给予肯定。
  [点评: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主动的学习并发展了思维。]
  学生独立试一试:
  (1)如果汽车向正北方向行驶50m记作+50m,那么汽车向正南方向行驶100m该怎样记?
  (2)如果体重减少2kg记作-2kg,那么+5kg表示什么?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并小结:由此可见,我们可以用正数、负数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3)练习:课堂活动第2题。
  让学生仔细读题后,提问:题中有那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正数表示的是什么量?
  让学生独立用正、负数表示进、出货物的情况。最后集体订正。
  [点评:及时练习、巩固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2.教学例4。
  教师:其实,正、负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某农用物资商场把下半年的盈亏情况做了一个表:(出示例4)
  月份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盈亏情况(元)+6500-27000-750+9500+16700
  教师:表中的正数,负数各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正数表示盈利,负数表示亏损。
  教师:从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学生1:7月+6500表示7月盈利6500元。
  学生2:8月—2700表示8月亏损2700元。
  学生3:……
  教师:盈和亏也是两个相反意义的量,我们用正数、负数来表示,简洁而准确。
  [评析:从会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到让学生能够理解具体情境中的正负数表示的意义,需要学生充分的思考和教师给予启发引导。]
四、课堂练习
  1.课堂活动第1题。让学生说说正、负数表示的意义?先抽学生说,再小组内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楼主| 发表于 2010-7-24 21:02:00 | 只看该作者

  2.课堂活动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3.回忆一下刚才上课前我们玩的游戏,这些现象是否也能用正数和负数来说说呢?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记作();那么取出500元记作()。
  ②知识竞赛中,得了50分,记作();那么扣了50分记作()。
  ③学校小卖部赚了800元,记作();那么亏了500元记作()。
  ④电梯上升15层,记作();那么下降15层,记作()。
  4.讨论生活中的负数。
  教师出示存折和电梯图上的负数,让学生讲讲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教师:存折上的-800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取出800元记作-800;存入了1200元记作1200元,还可以记作+1200元
  电梯里的1和-1表示什么意思?(以地面为界线,地面以上一层我们用1或+1来表示,-1就表示地下一层)
  老师现在要到33层应该按几啊?要到地下3层呢?
  (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能力)
五、自学“你知道吗?”
  学生阅读教科书124页内容,说说有什么收获?
  (了解负数产生的历史,激发学习兴趣)
六、课堂作业
  1.练习二十五第3题。学生先独立说,然后全班齐说。
  2.练习二十五第6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在书上,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然后全班集体订正。
  3.练习二十五第7题。
  教师启发:以每箱30 kg为标准,+3表示什么意思?—2又是什么意思?+4与1呢?
  学生独立完成两个问题,教师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七、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关于负数,你都知道些什么?
八、课外调查
  把课外调查到生活中用到负数的情况与同学交流。
  [评析:通过社会调查的实际过程再次认识正负数的存在意义和应用价值。]
(2008年版修订)第八单元:可能性


--------------------------------------------------------------------------------

  

第1课时 可能性的大小(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1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二十六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操作,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2.进一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知道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3.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重点】
  感受不确定现象,讨论比较简单的用一个数来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具准备】
  大转盘、乒乓球和卡片。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摸球游戏。
  教师:出示袋中有3个相同的球,分别标上数字1、2、3。从袋中任意摸出一个。可能摸出几号球?
  (2)猜一猜。
  学生:可能摸出1号球、2号球或3号球。有3种可能的结果。
  (3)同桌试一试:验证每个号球出现的可能性。
  (4)反馈明确:从袋中摸出每个号球的可能性是相同的,可能性是13。
  (5)课堂活动第1题:游戏。
  明确:取的次数越多,得分就越接近,胜的可能性就越接近,获胜可能性是12。
  (6)教师小结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教学例2。
  (1)转盘游戏:出示一个大的转盘在讲台上(上面有三个区域,红色区域占整个圆盘12,黄色和蓝色区域各占整个圆盘14)。
  (2)游戏:转动转盘,指针落在哪个区域的可能性大?你有什么方法具体表示出这个可能性的大小?
  (3)学生独立思考,再集体交流、评议。
  学生1:圆盘上的红色区域占整个圆盘的几分之几?(12)我们就可以用12这个分数来表示指针落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所以说指针落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是12。就是说当我们转动圆盘若干次,指针落在红色区域的次数有一半。
  学生2:指针落在黄色区域可能性是14。因为……
  学生3:指针落在蓝色区域的可能性是14。因为……
  (4)教师小结。
  明确:可能性的大小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
  3.指导学生看第125页例1、例2,并小结。
二、运用新知,巩固提高
  1.课堂活动:课堂活动第2题。
  2.练习:练习二十六第1~3题。
  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同桌互议,最后集体反馈、评价。
三、学生质疑,教师总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一谈你有哪些收获?
四、教学板书
  可能性
  可能性的大小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
  从袋中摸出每个号球的可能性是相同的,可能性是13
  指针落在红色区域可能性是12
  指针落在黄色区域可能性是14
  指针落在蓝色区域可能性是14
  [评析:该教学设计重视了“问题是数学的心脏”的理念,没有问题便没有思考、没有探索。以问题为主线设计教学是数学教学尤为提倡的,学生通过一个一个的问题、一组一组的问题的思考、讨论与交流,获得了怎样用一个数来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教师仅在问题的关键处给予适当点拨,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数学知识的建构者、探索者,教师在其间成为与学生平等的引导者。]

第2课时 可能性的大小(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2-133页例3、例4,第127页课堂活动,练习二十六第4~5题。
【教学目标】
  1.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楼主| 发表于 2010-7-24 21:02:00 | 只看该作者

  2.通过实践操作,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3.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重点】
  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例3。
  (1)课件出示例3:有4张倒扣着的卡片,上面分别画有象、虎、燕子和喜鹊4种动物,从中任取1张。
  (2)学生收集信息。
  (3)独立思考信息中的问题并解决:小娟喜欢燕子,她一定取到画有燕子的卡片吗?取出画有燕子卡片的可能性大吗?可能性是多少?
  (4)反馈评价。
  (5)教师小结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方法。
  2.教学例4。
  (1)课件出示:足球比赛前,裁判员用掷1枚硬币的方法来决定开球一方的场面。
  (2)提出问题:会不会有一队占便宜?这样决定开球公平吗?
  (3)学生讨论:“公平”意味着什么?
  学生:“公平”是指参与游戏的每位成员获胜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4)学生先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在集体交流评价。
  明确:掷1枚硬币,正反面出现的可能性都是12,这样决定开球是公平的。
  3.教师小结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游戏规则的公平性的关系。
二、运用新知,巩固提高
  1.课堂活动:第127页课堂活动。
  要求:可以先引导学生想一想你有什么好办法来决定谁担任正组长,再讨论题中班长的办法是否公平。
  2.练习:练习二十六第4、5题。
三、学生质疑,教师总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一谈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可能性
  ↓
  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评析:本课是在学生对不确定现象有初步感受的基础上,讨论比较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用可能性的知识去解决游戏规则的是否公平的问题。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起着“导”的作用,相信学生能用所学知识独立去解决问题。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去收集相关信息,找准解决问题的关键,通过自主思考、同桌互议、集体交流等学习活动获得知识。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2008年版修订)第九单元:总复习
第1课时 分数乘、除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6-137页“分数乘、除法”的复习内容,练习二十七第1、6、7、8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分数乘、除法意义的理解,提高分数乘、除法的计算能力,促进学生数的认识与运算的认知结构的发展和完善。
  2.经历整理与复习的过程,初步学习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养成自觉整理的意识和习惯,对本册所学内容形成认知结构。
  3.在整理与复习中进一步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学习分数乘、除法的整理方法,完善分数乘、除法的知识系统。
【教学过程】
一、全册知识内容的整理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了本册书的全部内容,今天我们开始对我们所学的知识整理与复习。你能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那些知识吗?先让学生独立回忆与思考,然后抽学生回答。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让学生看一看教科书的目录,提问:你能把我们所学的内容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吗?想用什么方式?
  学生1:知识树。
  学生2:表格式。
  学生3:提纲式。
  ……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针对学困生,可以让他完成书上的知识树。
  完成后先小组交流,然后抽学生汇报展示。
  这些内容哪些是有联系的?请把有联系的内容分成一类,可以怎样分?
  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抽学生汇报。多抽几个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如果学生的意见一致,则请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分;如果学生的意见不一致,可以把学生的不同意见都板书出来,再组织学生讨论,看哪些知识与哪些知识联系得最紧密,通过讨论逐步形成较为统一的意见。教师再把学生的意见板书出来。
  数的认识与运算
  负数
  分数乘法
  分数除法
  分数混合运算
  比和按比例分配
  图形圆
  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
  概率: 可能性
  教师: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发现这本书的知识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数的认识与运算、图形和概率。这节课我们先来复习数的认识与运算,在数的认识和运算这部分内容中,分数乘法和除法联系得最为紧密,这节课我们先来复习分数乘、除法。
  板书课题:分数乘、除法。
  [评析:在复习本节课的内容之前,先对全本书的内容进行一次简单的整理,通过这样的整理,学生能从总体上把握书中内容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形成整体认知结构。由于每部分内容还要进行系统的复习,所以在全本书的知识整理时,只让学生理解哪些单元知识有联系,不对联系内容作深层次的分析,深层次的分析留到部分知识的整理和复习时进行,这样在整理时各有侧重点,不仅能增强复习的效果,而且能让学生从中掌握从整体到局部的整理方法,提高学生整理知识的水平。]
二、复习分数乘、除法
  板书:1213×15161213×1415
     1213÷1615
     1213÷1514
  教师:不计算,你能判断这四道题中哪道题和哪道题得数相等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楼主| 发表于 2010-7-24 21:02:00 | 只看该作者

  学生讨论后回答:1213×1516与1213÷1615的得数相等,1213×1415与1213÷1514的得数相等。
  教师:你是怎样判断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所以1213÷1615=1213×1516。
  教师:从中你发现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是:分数乘、除法是有联系的,而且从它们的计算方法上就能发现它们的这种联系。
  教师:能说一说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吗?
  学生边回答计算方法,教师边作板书:
  1.分数乘法:分子、分母分别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2.分数除法: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教师:请同学们用计算方法,把教科书第131页第1题完成在练习本上。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抽几道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教师:看来同学们基本上掌握了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同学们能用这个方法进行分数乘除法的口算吗?
  请同学们口算练习二十七第1题。
  学生口算后,集体订正。
  教师:想一想在分数乘除法的口算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出在分数乘除法的口算中,要注意哪个数与哪个数约分,头脑中要记住是哪个数和哪个数约的,约后的结果是多少,然后用约后的数相乘。这些约分和计算过程都是在头脑中一次性完成的,每个环节的错误都会影响到计算的结果,加上还要考虑口算速度,所以口算比笔算难度要大一些,思想要高度集中,重点思考是怎样约分的,结果怎样。
  [评析: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重点抓住乘除法计算方法上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分数乘、除法的整体认知结构。通过对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比较和复习,在学生较为牢固地掌握了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计算,在计算过程中提高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水平。口算与笔算既有联系,也有不同的地方,教学中通过“口算时要注意些什么”的讨论,提醒学生口算容易出错的地方,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
三、用分数乘、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师:通过前面的复习,我们知道同学们对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掌握得比较好,我们怎样用分数乘、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呢。我们先看一个例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第131页第2题。
  教师:从统计图中我们知道那些信息?
  学生1:2004年奥运会中国获得金牌32枚。
  学生2:日本的金牌数是中国的12。
  学生3:德国的金牌数是日本的78。
  ……
  教师:根据这些条件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1:日本2004年奥运会上获得多少枚金牌?
  学生2:德国2004年奥运会上获得多少枚金牌?
  学生3:美国2004年奥运会上获得多少枚金牌?
  ……
  教师:怎样求日本2004年奥运会上获得多少枚金牌呢?
  引导学生讨论出:求日本的金牌数要用中国的金牌数来乘12。★教师追问: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引导学生说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分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教师:美国的金牌数又该怎样求呢?
  引导学生讨论出求美国的金牌数要先设美国的金牌数为x枚,然后列出方程x×25=14再求出解。★教师再追问: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引导学生说出: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分是多少,求这个数可以用方程或除法计算。
  学生计算后,集体订正。
  教师:从中你知道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用分数乘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要联系分数乘法的意义来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请同学们算出日本、德国和美国的金牌数?
  学生计算后,集体订正。
  [评析:在用分数乘除法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除了要应用到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外,还要用到分数乘法的意义;所以,在这个教学环节中,通过追问“为什么要这样列式”,突出分数乘法的意义对解决问题的指导作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知道些什么?在计算分数乘除法时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重点回答分数乘除法的联系,以及计算分数乘除法和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时要注意的问题。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七第6、7、8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个别辅导)
第2课时 比和按比例分配、负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8-140页的内容,练习二十七第2、3、4、9、10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比和负数意义的理解,知道比和分数、除法的联系,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经历整理与复习比和按比例分配及负数的过程,学习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比和分数的相互转化,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比和按比例分配
  教师:前一节课我们复习了分数乘、除法,这节课我们紧接着前一节课复习的内容来复习。请同学们想一想:分数与我们学习的哪些知识联系密切?
  引导学生说出分数与除法和比联系密切。
  教师:能具体地说一说它们有什么联系吗?
  抽学生回答:主要从比的意义,比、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两个方面来分析比、分数和除法的联系。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完成下面的板书:
  从比的意义看: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楼主| 发表于 2010-7-24 21:03:00 | 只看该作者

  从比、分数和除法的关系看:
  联系区别
  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一个比
  分数分子分数线分母分数值一个数
  除法被除数除号除数商一种运算
  多媒体课件出示“比和按比例分配”第1题。
  教师:请同学们先分别用分数表示拉萨、南昌、成都三个城市组建家庭个数占收养孤儿人数的几分之几,再用比表示组建家庭个数与收养孤儿人数的比。
  学生完成后,抽学生汇报,教师随学生的汇报板书:
  14106=14:10617252=17:25215120=15:120
  教师:理解了分数与比的关系以后,我们就可以应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巧妙地解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在绿色行动中,学校把368棵树苗分给六年级两个班栽,使一班种的树是二班的4548,两个班各栽树多少棵?
  教师:根据同学们掌握的知识,这道题可以怎样解?比一比哪种解法比较简便?
  引导学生讨论出多种解法。比如:
  1.用方程解:设二班栽的树为x棵。x+4548x=368。
  2.一班栽的树是二班的4548,一班和二班栽的树的比是45:48。
  二班栽的树:45+48=93368×4893
  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解法,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教师:对了,正因为比和分数有联系,所以在解决分数乘除法的问题时,我们有时把分数转化成比来解,这就要用到我们学习过的按比例分配的有关知识。
  多媒体课件出示“比和按比例分配”第2题。
  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再请一个同学汇报自己的做法,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在学生讲述自己的解法时,教师随学生的讲解重点强调:
  (1)先算出总份数;
  (2)再思考每个班栽的树占总份数的几分之几;
  (3)求出每个班栽树的棵数。
  教师:你看,我们掌握了分数与比的联系以后,解题就更加灵活了。下面请同学们完成练习二十七第9、10题。
  学生完成后,教师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评析:内容紧紧地围绕比与分数的联系展开复习,除了强调形式上的联系以外,更强调意义上的联系。教学中通过同一素材用不同的形式(分数和比)表示的方式,使学生对分数和比的联系理解得更加深刻;在此基础上,提出用它们的联系灵活解题的问题,通过同一题的不同解法,加深学生对比和分数联系的理解,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这两部分知识,而且对于提高学生解题的灵活性,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二、负数的初步认识
  教师:这学期我们认识了“数”家族中的负数,对于负数你知道些什么?
  抽学生回答,尽可以地让学生说自己已经知道的有关负数的知识。
  学生1:负数比0小。
  学生2:负数前面有“-”号。
  学生3:负数可以表示比0度底的温度,还有比海平面底的高度。
  ……
  教师:负数在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出示第133页第1题)你看,温度低于零度时可以用负数来表示;如果向东走用正数来表示,那么向西走用负数表示。生活中像这样一些负数表示的事例你还知道那些?
  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出示“负数的初步认识”第2题。
  教师:这是光明信用合作社2006年上半年存款、贷款分月结算表,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存款,什么是贷款吗?
  引导学生说出:这里的存款就是别人把钱存入信用社,贷款就是信用社把钱借给别的单位或个人。
  教师:那你能结合你对存款和贷款的理解说一说表中正、负数表示的意义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相互交流。最后抽学生说表中负数表示的意义。重点强调存款少于贷款的余额用负数表示,存款多于贷款的余额用正数表示。
  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二十七第2、3、4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后,集体订正。
  [评析:本册有关负数的内容比较简单,所以放在这节课中作为一个独立的内容进行复习。复习时从上节课整理的知识入手,让学生理解复习内容与全册知识的联系。然后抓住“说生活中的负数”和“说负数的意义”进行复习和整理,加深学生对负数的理解,并且通过及时的练习和反馈,强化学生对负数的认识。]
第3课时  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8-139页“分数混合运算”的复习内容,练习二十七第5、11~15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计算分数混合运算,灵活运用运算律对分数混合运算进行简算,能解决生活中较复杂的分数问题。
  2.在解决生活中较复杂的分数问题时,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分数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分数问题。
【教学过程】
一、梳理分数混合运算的知识
  教师:这节课我们复习分数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分数混合运算的复习。
  教师:有关分数混合运算,我们学过哪些主要的知识?
  先让学生独立回忆,然后小组交流,最后抽学生汇报,教师随学生的汇报板书,逐步完成下面的知识内容:
  分数混合运算分数混合运算顺序和方法
  分数混合运算中的简便计算
  分数问题
  教师:我们按照上面梳理的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复习。
  [评析:通过知识的梳理,让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也形成了一个简要的复习提纲,按这样的内容进行复习,师生的复习目标都非常清楚,容易收到较好的复习效果。]
二、复习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楼主| 发表于 2010-7-24 21:03:00 | 只看该作者

  1.复习分数混合运算顺序。
  教师: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学生如果说出:分数四则混合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教师追问:能具体说一说混合运算的顺序吗?引导学生说出具体的运算顺序,教师作如下的板书:
  (1)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没有括号,有乘除也有加减的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
  (3)有括号的算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教师出示“分数混合运算”第1题。
  教师: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教师随学生的发言板书:
  45÷③[(12+①23)×②47]
  12÷①23-②25+③14
  教师出示这样一个算式:12-14+14×23。要求学生在这个算式上面添括号,使运算顺序符合下面的要求:
  (1)先算加法,再算乘法,最后算减法。
  (2)先算减法,再算加法,最后算乘法。
  (3)先算加法,再算减法,最后算乘法。
  学生完成后,抽学生汇报,集体订正。
  2.复习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师:计算分数混合运算时要注意什么?
  抽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进行分数混合运算时,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要正确判断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二是要按照分数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每一步计算;三是要按照混合运算的书写格式进行书写。
  教师:请同学们计算出上面两道题的结果。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个别指导,并抽学生到黑板上计算;计算结束后,集体评讲。
  [评析:在这个复习环节中,重点抓运算顺序、一步计算的正确性和书写格式三个问题进行复习。这三个问题都是正确计算分数混合运算的关键所在,让学生对照这三个关键的要求审视自己的计算是否有问题,如果有问题,学生也能较为准确地找出问题出在哪个方面。这样以抓关键问题的复习来带动其它内容的复习,能有效地增强复习效果,提高学生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能力。]
三、复习分数混合运算的简便计算
  出示:917×1119+917÷198
  教师:这道题按运算顺序,应该怎样算?
  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后,教师追问:如果按这样的运算顺序算,会遇到什么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按运算顺序算非常麻烦)
  教师:仔细观察这道题有什么特点?想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怎样简算?
  学生讨论,重点讨论出题中的特点:两道乘法(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中间有一个加号,并且有一个相同的乘数917,这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可以用乘法分配律来简算。
  教师:请同学们用简便方法计算这道题。
  学生算完后,抽学生汇报,重点说一说自己怎样简算的过程。
  教师:在分数混合运算中,随了可以用乘法分配律来简算,还经常用到哪些运算律?
  引导学生说出在分数混合运算中经常用到的运算律。
  教师:通过上面的复习,你有什么感想?
  指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想是:计算分数混合运算时不要盲目的进行计算,而要看这道题是否符合简算的特点,能进行简算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
  练习:练习二十七第5题。
  [评析:在简算的复习中,重点强调两个问题:一是要掌握运算律;二是强调先观察,再计算。用这种方式来培养学生解题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解决生活中的分数应用问题
  教师:下面我们复习分数问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分数混合运算”第2题。
  教师:从图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随学生的回答,教师用表格帮助学生整理题中的信息,突出条件中的一些重点词。
  条件问题
  全国人均消费支出为700元。
  济南的人均消费支出比全国低110。
  济南的人均消费支出相当于深圳人均消费支出的12。
  深圳的人均消费支出比上海人均消费支出高513。
  教师: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讨论后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济南的人均消费支出是多少?深圳的人均消费支出是多少?上海的人均消费支出是多少?
  教师:你们会解答这三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个别辅导,最后集体订正,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要求学生说一说列式的理由?
  复习工程问题:出示“分数混合运算”第3题。
  教师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先独立思考,自行解答,然后再组织小组交流。交流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特别鼓励学生把总工作量设为单位“1”来计算两队同时焊接的时间。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七第11~15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评析:用分数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都是生活中较复杂的问题,复习时通过展示简单问题向复杂问题的生成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复杂问题复杂在什么地方;教学中还采用了可以先分步,再综合的方式,帮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掌握用分数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方法,倡导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列式,这样能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复习时还强调了题目要求的计算顺序与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的对比,通过这样的对比让学生养成自觉检查列的算式是否正确的习惯,提高学生解题的正确率。]

第4课时 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0页“圆”的复习内容,练习二十七第16、17题。
【教学目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8 22:3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