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年级孩子数学辅导60课时(家长必读)

[复制链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8-26 15:51:00 | 只看该作者
辅导孩子学数学一上·第15课时 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

郑祥旦 编著
学习内容
课本第34~35页,第36~37页练习五第3~5题。
学习目标
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课文讲解
有研究表明,人在平面几何概念的发展上共经历七个阶段(四个水平)。
第一阶段:能够感知某一平面几何图形,且在数秒内将这个图形从若干个其他图形中辨认出来。这是具体水平
第二阶段:能够将一个先前看过的几何图形,在另一种不同的视觉角度下,仍认作为同一个图形。这是同一性水平
第三阶段:能够将某一个平面几何概念的两个或多个不同的例证视为同一类事物。这是分类水平
第四阶段:只能辨认出某一个平面几何图形的本质特征,还不能赋予这个特征以相应的语言符号。简称为辨认阶段。
第五阶段:能用相应的语言符号对几何图形的特征进行描述。简称为描述阶段
第六阶段:除了能做到以上几点以外,还能以某一几何图形的本质属性为依据,对相应概念的正例证和负例证的区别点进行评价。简称为评价阶段
第七阶段:能给出概念的内涵。简称为下定义阶段
第四~七阶段都是形式水平。
由于孩子刚接触几何图形方面的知识,其认识水平基本上还处于第四阶段,所以只要求孩子能辨认不同的平面图形就可以了。
第34页,主题图中的三名孩子,其中有两人分别用长方体和圆柱等立体图形画出长方形和圆等不同上的平面图形,另一名孩子把形状相同的图形收集到一起,进行整理、归类,渗透分类的思想,体现了合作学习的精神。

然后,与立体图形的类似,也从众多的长方形图形中抽象出长方形的一般图形(其他三种平面图形也是同样的编排思路。)
教材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平面图形的认识,隐含了几何中面构成体的关系,同时,也可以巩固立体图形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各个表面的特征。
辅导精要
拿出上一节课准备的各种学具。让孩子拿出任意一个立体图形,先说出它的立体图形的名称,用它照教科书上的样子沿着表面的边缘画出图形,一张纸只画一个平面图形,但一般不要说出平面图形的名称;拿出不同类型的立体图形(球除外)依次画出各种不同的图形,尽可能的多画一些图形。此外,家长要另画两个三角形,使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完整呈现。
让孩子把画好的图形进行整理,把相同形状的放在一起。可从易到难,按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或三角形→圆→正方形→长方形的顺序进行分类。根据分类结果,给每一类图形命名: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让孩子拿出一个平面图形,说它的名称,并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它的特征。圆的边是弯的;三角形只有三条边;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长方形有两条长边、两条短边;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方的。家长要引导孩子重点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比较它们的不同。
看书,家长说图形的名称,孩子指出图形的位置,理解每一类标准图形与一般图形的关系。认读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词语。
把各种图形平放在桌上,让孩子动手摸一摸,孩子会说摸不到。家长告诉孩子,这种看得见摸不着的图形,数学上叫做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都是平面图形。
让孩子根据名称拿出平面图形或立体图形,感知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联系与区别。

“做一做”,第1题,从孩子的生活实际切入,让孩子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一方面可以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在生活中观察和探究数学现象的意识和能力。由于平面图形的认识与立体图形的认识相比,抽象程度更高,所以,教材上安排了两个示例。家长要做好读题工作,要引导孩子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如家长可拿来一本台历,指着“这个地方”即三角形的面说,台历的这个地方是三角形的;开关的面是正方形的,“面”是关键字不可遗漏。同时,要防止孩子把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混淆,例如,有的孩子经常会说“铅笔盒是长方形的”,而不说“铅笔盒的这一面是长方形的”。遇到这种情况,家长要及时纠正。

“做一做”,第2题,让孩子利用立体图形画出自己喜欢的图画。要让孩子自由想像,利用学具,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家长无需过多干预,并把画出来的图片张贴出来,培养孩子的学习成就感。
习题解析
第1题,提供了一个生动活泼的情景,以涂一涂的形式,对各种几何图形的辨认进行巩固。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第3题,可以直接数出图中的不同图形分别有多少个,也可以先用学具照着书上的样子摆一摆,再数一数。

第4题,让孩子利用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图案,一方面可以提高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直观感受不同图形的特征。如果直接自由拼摆有困难,可以先照着书上的示图摆一摆,然后再发挥自己的想像,自由地摆出自己喜欢的图。

第5题,做练习的时候,尽量让孩子不凭借实物,借助表象进行推理。使孩子知道平面图形经常是某个立体图形的表面,进一步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如果有的孩子有困难,可以拿实物来画一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0-8-26 15:51:00 | 只看该作者
辅导孩子学数学一上·第16课时 单一标准分类

郑祥旦 编著
学习内容
课本第38页,第40页练习六第1~3题。
学习目标
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即找出同类物体),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课文讲解
分类能力既是儿童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方面,又对促进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进行分类时,首先要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综合,通过比较,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抽象、概括出事物的一般特点与本质属性。而这一系列认识活动,都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分类也是将零散的、个别的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从而形成有关客观世界概念的过程。因此,分类能力的发展对于将来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统化的知识,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也有很大益处。
分类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儿童能够自己提出分类依据。如给儿童若干物品,儿童能够根据形状、颜色和其他特征(功用、概念等)将物品分成若干组并说出分类理由。所以,在评价儿童分类能力时,重点是观察儿童能否独自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而不是由家长提出分类依据。如果家长提示儿童“把红颜色的放在一堆,蓝颜色的放在另一堆”,所观察的并非是儿童的分类水平。
儿童分类能力的发展表现为以下趋势:从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事物的功用(个别的功能和用途,如可以吃)进行分类,最后,能够根据概念,即客观事物抽象的、本质的特征进行分类。
第38页,文具商店的情景图,货架上的文具按不同的类别放在不同的位置,从上到下,正面第一架有4排墨水、6叠练习本,第二架有2筒铅笔、1盒钢笔、1盒圆珠笔、一些量角器、一些直尺。两种三角尺,第三架很多盒粉笔、几个文具盒,第四架有3架算盘、4个计算器,第五架有一些文件夹;左边第一架有书包,第二架有剪刀,第三架有2个地球仪,第四架有2盒彩笔,第五架有一些笔记本。把地球仪放在一起,练习本放在一起。一方面,可以让孩子认识到把同类文具(例如,直尺、三角尺和量角器)放在一起,可以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需要的文具,使孩子体会到分类的意义和必要性。另一方面,这是一个用单一标准进行分类的例子,通过让孩子自己发现为什么要把某些物品放在一起的原因(例如,为什么要把铅笔和钢笔、圆珠笔、毛笔放在一起,因为它们都是笔),找出分类的标准,学会单一标准下分类的方法。

辅导精要
看说图意,这是一个文具店。让孩子说说自己认识的文具,有的还可以数一数它的数量。再说说它的旁边还有什么文具,它们为什么要放在一起,有相同的地方吗?如孩子指着正面第二架说:这是铅笔。家长可让他接着说数量,有2筒铅笔,它的右边有1盒钢笔,再右边还有1盒圆珠笔。家长可追问:它们为什么要放在一起?有的孩子可能说:它们都是笔。还有的孩子还可能说:把相同的文具放在一起,找起来很快很方便。
家长说文具的名称,让孩子快速找到,并说一说它的数量。如练习本,孩子找到正面第一架,有6叠;计算器,孩子找到正面第四架,有4个。每一种文具都可以说一说,找一找。
“做一做”,家长可以仿照教科书上的样子在桌面上摆一些物品,让孩子谈一谈对桌面上物品有什么感觉?孩子肯定会说太乱了。家长说:我们把它们整理整理好吗?孩子表示同意。家长说:整理东西,就要对物品进行分类。最好是由孩子自己找出分类的标准进行分类,如孩子说:我要找数字卡片,动手找到0~10的数字卡片。也可由孩子随机先拿到一种物品(如三角形),说我要找它,并找到它的全部。是否全部找到某一物品,在动手找下一种物品之前,要孩子先整体观察一下还有没有该物品。
利用手中的学具动手操作,在实践活动中先找出分类的标准,再按照这个标准动手分一分,培养孩子的自主探索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习题解析

第1题,孩子做完以后,要让孩子说一说为什么要这么圈。

第2题,先孩子用彩笔涂颜色,没有彩笔的也可用铅笔。

第3题,先让孩子找出不同的,再说说为什么不同。
这3题是以不同的形式巩固用单一标准进行分类。练习时,家长要做好读题工作,读一题做一题,但家长对题意不要解释,要让孩子独立完成作业。
学具准备
把前几节课准备的学具收集在一起。
拓展与提高
到超市或商店,看一看商品的分类,并找一找摆放位置不对的商品。培养孩子发现问题的意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0-8-26 15:51:00 | 只看该作者
辅导孩子学数学一上·第17课时 不同标准分类

郑祥旦 编著
学习内容
课本第39页,第40~41页第4~6题。
学习目标
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为两类,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课文讲解
课文安排了一个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的活动情景。上图画面的桌上放着一些杂乱的铅笔上,三个孩子想按不同的标准对同一堆铅笔分成不同的类。下图,第一个同学是按铅笔的颜色分的,第二个同学是按铅笔有无橡皮头来分的,第三个同学是按铅笔有无削过来分的。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最后,还提出了一个启发性的问题“还可以怎样分?”,提示还可以按其他的标准进行分,培养孩子发散思维能力。
辅导精要
打开课本,看图说图意:三个小朋友在对一堆铅笔分类。家长可仿照课本把铅笔随机摆放在桌上,让孩子分类。铅笔的数量可多于情境图的。
让孩子自己说想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如按铅笔有无削过来分,分完后让孩子与课文进行比较,看一看与哪一位小朋友的分法相同。把分类的铅笔重新打散,让孩子再想一种标准进行分类,过程同上。再打散,再分类。
若孩子的前三种方法与课文的相同,可停下来进行思考总结: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若出现新的方法,家长要鼓励孩子的分法,当孩子出现课文中的三种分法时,即可总结。
别的分法,如按铅笔的花纹进行分类,有的有花纹,有的没花纹;又如按竖条纹进行分类,有的是竖条纹,其它的不是竖条纹(包含其它花纹和没花纹);……。

“做一做”,是不同标准分类的巩固练习,可以按平面图形的形状分,也可按平面图形里的颜色分,还可以按平面图形里面的水果种类分。要让孩子自己找出不同的分类标准,家长做一些观察和鼓励的事。
习题解析
练习时,家长读一题孩子做一题。

第4题,可按花的种类分,也可按花的颜色分。

第5题,要让孩子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可以按爸爸、妈妈、孩子分成三类,还可以按大人、小孩分成两类,还可以按男的、女的分成两类。要鼓励孩子想出尽量多的分法。

第6题,可以让孩子利用手头的学具,实际操作一下。分法如下:
按形状分,分成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把结果再细分,立体图形按颜色分,分为黄色的和红色的;更平面图形亦同。
按颜色分,分为黄色的和红色的。再细分,黄色的分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红色的亦同。
按图形的名称分,分成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种分法与前一节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相同,要把八类图形都分出来,难度有一些大,必要时家长可提示图形的名称。
拓展与提高
1.整理书包。孩子可以把语文课本和语文练习本放在一起,数学课本和数学练习本放在一起;也可以把语文课本和数学课本放在一起,语文练习本和数学练习本放在一起,等等。一方面可以使孩子进一步掌握分类的方法,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2.家庭成员分类。可按性别分,也可按年龄分,还可按姓氏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8-26 15:52:00 | 只看该作者
辅导孩子学数学一上·第18课时 6和7的认识

郑祥旦 编著
学习内容
课本第42~43页。
学习目标
熟练地数出6和7,会读、会写,并会用6和7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课文讲解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安排如下。

第42页,主题图,这是同学们和家长打扫卫生的画面。画面可供孩子数数的资源十分丰富:6名同学和一位家长,或者说6个人在打扫卫生、一个同学在打水;已放好6把椅子、又搬来一把;6张课桌和1张讲台桌。人物图、点子图、数、摆小棒等内容竖着对应编排,这不仅有利于孩子从图抽象出数,同时还有利于孩子发现6和7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第43页,计数器和直尺图以及点子图。

通过各种图直观地说明:5再增加1是6,6增加1是7;6比5大1,7比6大1。由此让孩子直观地发现5和6、6和7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金鱼图,4个小朋友在观察7瓶金鱼,不仅安排了6、7的序数意义,同时还要求孩子区别6、7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区分第6瓶和6条、第7瓶和7条),这是本节教材的难点之一。
写数字6和7的编排与前1~5的认识相同,也是先示范,然后照虚线描数字。
辅导精要
打开课本,看图说图意,家长和同学们在做卫生。家长说:我们先来数一数,要数什么?一般地说,孩子会选择先数人数,人物总是最吸引人的,说图意时也是谁在什么。
数人数,数数前还要做一个选择,家长追问:是先数打扫卫生的,还是先数同学人数?选择前者,数出有5个同学在打扫卫生,还有一位家长也在打扫卫生,继续数,有6个人在打扫卫生,门口又来一个打水的同学,继续数一共有7人,让孩子体会数到5以后再数一个就是6,数到6以后再数一个就是7的自然数增加过程;选择后者,数出有6个同学,还有一位家长,继续数一共有7人。
数桌子,数出有6张课桌,还有一张讲台桌,继续数一共有7张桌子。
数椅子,数出已说得好的椅子有6把,又搬来1把,继续数一共有7把椅子。
孩子在做出选择后,家长一边描述情境,孩子一边数数,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数数的过程,与孩子保持一种默契。结合数数过程,注意向孩子进行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育。
家长说:我们把画中的人请出来。指着人物图,让孩子数数;再把人数用摆圆纸片表示出来,进行抽象思维;又用6的数字卡片表示,再次进行抽象,并观察6的字形;最后,用小棒表示6,又从抽象的数学符号回到具体思维,把6根小棒摆成一个六边形。把世间的事物以最美好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就是数学。
有关7的内容,可参照6的做法。7根小棒可摆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以上,是基数的教学。继续进行数序的教学。
让孩子认真观察计数器上的珠子(也可让孩子实际拨一拨),引导孩子感受到:5颗珠子再增加1颗就是6颗,6颗珠子再增加1颗就是7颗。
家长手握直尺上大数的一端,数字0、1、2、3、4、5露出,问:下一个数字是几?移动手握的位置,把6露出。再问:下一个数字是几?移动手握的位置,把7露出。让孩子自己去发现7以内的数的顺序。
让孩子先看图数点子或者用学具(圆纸片)摆一摆,然后根据直观图说的5个点子比6个点子少,6个点子比7个点子少,再引导孩子在5和6、6和7中间填上“<”。接着,可以让孩子结合5比6少、6比7少去推想出6比5多、7比6多;也可以让孩子观察点子图或摆学具直接得出6>5、7>6。教学时,注意了解孩子对大于号和小于号书写的掌握情况,如孩子书写有困难,应给予必要的指导。
看图说图意,有4个同学在观察金鱼。数一数,一共有几瓶?每瓶有几尾金鱼?然后,家长读题,孩子填数。
书写辅导,让孩子观察 6和7的笔顺,重点指导6的写法。书写练习,家长观察孩子的书写过程适时指导。
子曰(摘自《论语》,为政篇。):“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孔子说,知人很难,但用以下的方法,即由其人各种事迹去观察,便能知道他是何种人,他不能隐匿其实情。视其所以,就是看此人平常所作之事。这是从近处看。只看眼前之事,尚不足以了解此人。观其所由,即是观过去的特别之事;所由,是前日所行事。这也可以说,从远处看此人如何办事。察其所安,就前述所视所观之事而言,详察其办完事情之后,他的表情如何,以明其本意。想让孩子真正学好数学,就要认真观察孩子的学习过程,而不是只关心孩子考试的分数。
学具准备
制作1~10点子图的卡片(见第42页与数字6相对应的6个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0-8-26 15:52:00 | 只看该作者
辅导孩子学数学一上·第19课时 6和7的组成

郑祥旦 编著
学习内容
课本第44页,第48页练习七第1~4题。
学习目标
熟练地掌握6和7的组成
课文讲解
第44页,集中安排了6和7的组成,先讨论6的组成,然后学习7的组成。

主题图4个小朋友给小圆涂色,让孩子在涂色的过程中体会6的组成。课文也提供了一张直观图让孩子涂色,并示范性地写出5和1组成6,其余的由孩子自己填几和几。

7的组成,通过分正方体来体现。课文先提了一个问题:7个正方体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画了三个图,出示了三种分法。然后,在7的组成下面还提出了一个问题:“看到每一组,还能想到什么?”其余三种分法让孩子去联想前面的分法而自己得出。
辅导精要
看图说图意,图中4个小朋友给小圆圈涂色的画面。然后让孩子先观察表中的圆涂色,5个涂色,1个没涂色,一共有6个,由此体会到5和1组成6,与数的分解图联系起来,看着数的分解图说5和1组成6。根据前面学习内容的启示,让孩子并边继续涂色,边填6的组成,让孩子更直接地体会6的组成。填完整之后,再比较6的组成,引导孩子明白至于1和5、2和4组成6可由前面5和1、4和2组成6直接来推出。也就是说可以由5和1组成6想到1和5组成6;4和2组成6想到2和4组成6。在这里也为学习7的组成作铺垫。
7的组成。让孩子拿出7个正方体,家长问:把7个正方体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孩子先直接猜一猜。孩子可能想到2~6各数的组成,而1没有数的组成,所以有6种分法。也可能想到两堆正方体中,左边的数最大的是6,最小的是1,6到1有6个数,所以有6种分法。让孩子动手摆一摆,证实自己的想法。对了,让孩子做一个动作自己庆祝一下。家长问:摆出几个图就可以得出7的组成?孩子操作把7个正方体分成6个和1个,得到6和1组成7,还可以得到1和6组成7;把左边拿一个到右边,分成5个和2个,得出两种7的组成;再拿一个,分成4和3,再得出两种7的组成。
让孩子在课本前三种分法相应的空白处写出另三种7的分法。利用书本的空白处作读书笔记,这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从一年级起就可有意识地培养。
习题解析

第1题,先让孩子摆一摆,再填6的组成;先填7的组成,再根据这三种分法动手摆一摆,每摆一种分法,可让孩子说另一种数的组成。

第2题,2~7各数先顺着数,再倒着数。

第3题,一道巩固数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的练习题,练习时适当引导孩子对“6只”和“第7只”作比较,以加深孩子对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的理解。家长要读题。
拓展与提高
把7个正方体分成两堆,左边有6个,右边有1个,左边比右边多多少个?从左边拿一个到右边,左边比右边多多少个?再从左边拿一个到右边,左边比右边多多少个?用正方体摆摆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0-8-26 15:52:00 | 只看该作者
辅导孩子学数学一上·第20课时 6和7的加减法

郑祥旦 编著
学习内容
课本第45~46页,第48~49页练习七第4~7题。
学习目标
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根据一个情境图写出两个算式,正确地口算6和7的加、减法。
课文讲解
前面的课文一幅图表示一个算式,从本课起要过渡到一幅图表示两个算式。这样编排便于孩子根据算式之间的联系,利用联想推出某些算式的得数,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课文里有摆小棒和摆图片的两幅直观图,两个小朋友都从左边和右边两个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一幅图表示出两个算式,很自然地得出5+1=6、1+5=6和7-1=6、7-6=1两组算式。
同学们摆学具的情境图。左边的同学摆6朵红花,即第一组都用6朵花摆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中间的同学摆7根小棒,即第二组算式;右边的同学摆6个三角形,即第三组算式。一方面通过情境图向孩子说明可以通过摆学具去计算有关6、7的加减法,另一方面进一步巩固用一幅图表示两个算式的知识。用同样的学具摆加法算式和相应的减法算式,这样安排是为了孩子由“一图两式”的学习向“一图四式”的学习做准备。


课文还安排了有关算式书写方法的内容,开始要求孩子在练习格里书写加、减法算式。
“生活中的数”,其内容包括数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5口人是基数,其它都序数。这部分内容是紧密配合数的认识安排的,一方面让孩子感到我们生活中充满着数,数就在我们身边;另一方面让孩子用所学到的数去表示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和顺序,从中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辅导精要
看图说图意。左图,桌上摆6根小棒,左边的同学先看图的上方,分成5根和1根,在5的基础上继续数1,列成算式是5+1=6;右边的同学先看图的下方,分成1根和5根,在1的基础上继续数5,列成算式是1+5=6。
右图,桌上摆7个图片,用棍子分成两份,左边的同学先看图的上方,分成6根和1根,从7开始往回数1,列成算式是7-1=6;右边的同学先看图的下方,分成1根和6根,从7开始往回数6,列成算式是7-6=1。
最后,家长告诉孩子,观察的角度不一样,先看到的物体的数量不一样,列出的算式也不一样,一个图能列出两个算式。家长可在书上画箭号表示顺序。家长可问每个算式是谁想出来的,让孩子把算式与图上的人物用线连起来。
观察“摆一摆”的情境图,左边的同学在摆红花,中间的同学在摆小棒,右边的同学在摆三角形。教育孩子,在课堂上也要独立思考,可以摆出与小组同学不一样的学具。
摆红花。左图,从左边先数,列式是4+2=6;从右边先数,列式是2+4=6。右图,中间画了一条线,要用减法算,从左边先数,列式是6-2=4;从右边先数,列式是6-4=2。
摆小棒。学法同上。
摆三角形。3个蓝三角形,3个红三角形。从左边先数,或者从右边先数,列式都是3+3=6。想一想:6-3=3,它是怎么数的?
辅导时,家长慢点说,要把思考的机会留给孩子,特别是需要填数的部分一定不能说,这是孩子学习的底线。
家长可引导孩子从摆三角形的一图两式得到启示,摆小棒的两个图其实是一样的,从一个图能得出四个算式。让孩子在右图上划一条线表示删去。摆红花,同理。
写算式。注意规范孩子的书写格式,让他们一开始就能正确而工整地写算式。
“做一做”,家长读题,孩子独立完成。

“生活中的数”。看书,图上的小朋友说了什么?让孩子把书上的内容说一说。再仿照教材上的内容说说孩子自己身边的数。除了教材上的内容外,还可让孩子说一说他在生活中所遇到的数(包括数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让孩子切实感受到数与生活的联系,同时还注意让孩子体会用所学的数表示生活中的事物的乐趣。
习题解析

第4题,一图两式。

第5题,一图二式。

第6题,算式和得数连线。

第7题,写算式。
孩子先独立完成作业,第4、5题家长再让他看图说一说自己思考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0-8-26 15:52:00 | 只看该作者
辅导孩子学数学一上·第21课时 练习课

郑祥旦 编著
学习内容
课本第49~50页练习七第8~12题。
学习目标
比较熟练地口算6和7的加、减法。
习题解析


第8题,用“一图两式”的方法练习6和7的加法。

第9题,有多种答案,练习时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如果有孩子用一个自然数和0组成一个大数减小数的算式,家长应给予鼓励。

第10题,看算式写得数。

第11题,按要求数出指定图形的个数。

第12题,看算式填得数,渗透函数思想。
辅导精要
第8题,先让孩子说图意:小猴拿2点和4点的卡片,想出两个算式,4+2=6,2+4=6。家长读题,并说:你也像小猴那样先练6的加法好吗?用商量的口吻要求孩子做事,他总能很乐意的接受。完成后,家长再问:哪两张卡片上的点子的数相加得7,孩子继续练习。
第9题,家长读题,让孩子说图意:熊猫看着两张数字卡片,是2和7,他想了一个算式:7-2=5,用大的数减小的数。若孩子叙述有困难,家长可提示一两个词语由孩子接着把话说出来。家长接着问,你会像熊猫那样选卡片想算式吗?用激将法常常能激活孩子的学习热情。让孩子选卡片说算式。最多能得出28个算式,如先拿7的卡片,再依次拿另7张卡片,可得7个算式;先拿6的卡片,再依次拿另6张卡片,可得6个算式;…;最后,是1-0=1。如果您的孩子能按这种方法来做事(相反的顺序也行),那他说太聪明,简直是有数学家的潜质了。在练习之前,家长可引导孩子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减法算式?要给出思考的时间。再问:你想先拿出哪个数字?孩子在拿下一个数字之前再问:你又想拿出哪个数字?“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终,就是结果;远就是很远的原因。慎终追远的意思是说与其要好的结果,不如有好的开始。
第11题,无论是正放,还是倒放,都是三角形,但由于最上方的一条线是曲线,这个图形不是三角形。三角形应该是6个,孩子可能数成7个。
第12题,孩子填好后,家长要引导孩子进行反思,如5加1、2,一个加数变大,它的和也变大;又如4加3、2、1,一个加数变小,它的和也变小;再如6、5、4、3加1,一个加数变小,它的和也变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19 23:1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