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年级学生家长辅导数学用书60讲

[复制链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0-9-21 18:40:00 | 只看该作者
辅导孩子学数学二上·第28课时 乘加 乘减

郑祥旦 编著
学习内容
课本第56页例5,第58页练习十一第4~6题。
学习目标
学会乘加和乘减的运算顺序,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课文讲解
加、乘减式题。

例5,小熊掰了一个玉米棒高高兴兴地走了,小鸟提出“还剩几个玉米棒”的问题, 3只小青蛙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这是孩子第一次接触含有两级运算的式题,不同的思路,具体形象地说明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顺序。
“乘加、乘减”编排在4的乘法口诀之后,意在让孩子通过计算形如4×3+4的题目,看到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帮助孩子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
辅导精要
引导观察插图,理解题意。
有的孩子可能先关注玉米树,顺着他的思路找出已知条件:有4棵玉米树,每棵长3个玉米棒。小熊掰走了1个。问题是,小鸟说:还剩几个玉米棒?
有的孩子可能先关注问题,小鸟说:还剩几个玉米棒?顺着他的思路,家长问:小鸟为什么会提出这个问题?孩子可能说:小熊掰走了1个。再观察玉米树,有4棵玉米树,每棵长3个玉米棒。然后,从条件到问题连着说一遍。
家长问:你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当想出一种方法后,让他再思考再想出别的方法。注意培养孩子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思想。最后,得出有三种方法:
①3+3+3+2=11,②3×3+2=11,③4×3-1=11。
引导孩子比较三种方法。
1.方法①和②都是从玉米树上,数出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小熊掰走的没有计算在内;方法③把小熊掰走的一同计算,先数出玉米树原来有多少个玉米棒,最后算出现在的多少个?
2.方法②中3×3就是方法①中的3+3+3。把这两部分内容作下划线,并连线。
3.方法③改写成有加法的算式是3+3+3+3-1=11。把算式记录在书上,对应部分作下划线,并连线。
“做一做”,

第1题让孩子根据实物图填等式,第2题编排了4道乘加、乘减式题。这两道题用于及时巩固有关乘加、乘减的知识。让孩子独立完成。
第1题,在孩子填出一种等式之后,请孩子想一想:还可以怎样填。促使孩子变换角度思考问题。
第2题,孩子做完后,把所有的习题进行整体观察并分类,一类是乘加,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另一类是乘减,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还可以让孩子说一说第一栏4×3+4、4×4-4等式的意思。4×3+4,3个4再加1个4,也就是4个4,4×4=16;所以三四十二,四四十六。4×4-4,4个4减去1个4,也就是3个4,4×3=12;所以四四十六,三四十二。,这样,有助于孩子理解乘法的意义,还有助于孩子看出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帮助孩子记忆乘法口诀。

第4题,快乐的沙滩。
让孩子看图说图意。海边的沙滩是休闲的好地方。 3把遮阳伞下各有4个人,另1把遮阳伞下只有1个人,一共有多少人?列式是4×3+3=15(人),4×4-1=15(人)。

第5题,引导孩子看图说图意。有3个试管架,每个放着5枝试管,还有一个试管架只放4枝试管,一共有多少枝?列式是5×3+4=19(枝),5×4-1=19(枝)。

第6题,让孩子独立写算式。左图,5×4+4=24(人),5×5-1=24(人)。右图,5×4-3=17(人),4×3+5=17(人),4×4+1=17(人)。

练习时,家长要鼓励孩子多角度思考,养成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的习惯。最后,让孩子再归纳总结乘加和乘减的运算顺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0-9-21 18:41:00 | 只看该作者
辅导孩子学数学二上·第29课时 用数学

郑祥旦 编著
学习内容
课本第59页例6,第60页练习十二第1~3题。
学习目标
理解用乘法计算的解决情境,学习用乘法解决问题。
课文讲解
例6, “用数学”的内容,大象运木料的情境图,3头大象,每头运2根木料,画面下方小精灵明明提出了“一共运多少根木头?”的问题。让孩子根据乘法意义和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求几个相同加数和)实际问题。

辅导精要
看图说图意:3只大象用它们长长的鼻子运木头,每只大象运2根木头,一共运多少根木头?
数数法:2根2根地数,2,4,6,一共运6根。
加法:2+2+2=6(根)。
乘法:2×3=6(根),或3×2=6(根)。
加法是继续计数,减法是往回计数,或是两个两个地数,或三个三个地数,这些练习与数轴结合起来,能为心算做好准备,也能为计数的算法化和笔算做好准备(弗赖登塔尔著,陈昌平等编译,《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上海教育出版社)。数数虽然很简单,但为加法和乘法奠定基础,结合学习内容“常回家看看”,是有利于深化对新学知识的认识。
家长可提示孩子多角度地思考,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对于乘法,孩子列式方法可能与课本的相同,也可能不相同。无论相同与否,都可让他写出第二个乘法算式。
让孩子要合适的空白处,写下:2,4,6,共6根;2+2+2=6(根);3×2=6(根)。在3只大象的下方写大括号和3,与2×3=6(根)中的“3”连线;“2”与其中一只大象的2根木头连线。
“做一做”,用于让孩子练习提出和解决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在湖畔嬉戏玩耍。有美丽的白天鹅到湖中游嬉,有聪明的小猴子在树上攀爬,有可爱的梅花鹿在草地做游戏;高高的大树,各色的小花,都为练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从远到近观察。
1.一共有多少只白天鹅?3×3=9(只)。
2.一共有多少只小鹿?5×2=10(只)。
3.一共有多少只小猴?2×4=8(只)。
4.一共有多少朵花?3×2=6(朵)。
5.一共有多少棵树?1×3=3(棵)。
每个问题都可以写两个乘法算式,练习时只要写出其中的一个。上述乘法算式都以相同加数作为第一个因数,加数的个数作为第二个因数。如果您的孩子也能这样写算式,或者都是写出另一种算式,就说明他的思维是稳定的。如果您的孩子都是按数的大小顺序写算式,就说明他在遵循另一规则,即口诀的编写方法。如果您的孩子写算式没有一定的规律,就说明他的思维很活跃。
习题解析
练习十二的3道习题,均用于练习解决简单的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第1题,小孩子在给小树浇水,提出“一共浇多少棵树?”的问题。
练习时,首先用题中给小树浇水的事例渗透“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教育,同时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再提醒孩子:认真观察画面,从中找出解决“一共浇多少棵树?”所需要的信息数据,才能着手解决问题。孩子独立解决问题后,请孩子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同学们在给3行树浇水,每行4棵,一共浇多少棵树?4×3=12(棵),3×4=12(棵)。

第2题,小兔采蘑菇。先放手让孩子独立完成,再请孩子说一说:题里说的是什么事,要求解决什么问题,怎样的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说一说,使孩子逐渐清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步骤),同时加深孩子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小兔采蘑菇,采3个放一堆。5堆蘑菇,一共采了多少个?3×5=15(个)。

第3题,开放性的习题。题中用实物图的形式给出5种商品的标价,提出两个问题,即(1)2个毽子多少元?(2)5个茶杯多少元?并请孩子填写算式解决提出的问题。最后,请孩子自己“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同以前“提问题”的学习内容相比较,本题“提问题”的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商品的单价由题目提供,而数量是自己想出来的。自主性增加了,不同孩子所想到数量也有很大的差异,所列出的算式当然就不一样了。
如果能把数量扩大到更大的范围,孩子也就扩大了思维的空间。如9个文具盒多少元?甚至是10个、11个、12个、100个、1000个、10000个。
也可让孩子联系自己、爸爸、妈妈、老师等买东西的实际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如老师买8支钢笔要多少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0-9-21 18:41:00 | 只看该作者
辅导孩子学数学二上·第30课时 6的乘法口诀

郑祥旦 编著
学习内容
课本第61页例7,第62页练习十三第1~2题。
学习目标
学会自编6的乘法口诀,理解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
课文讲解
例7, 6的乘法口诀。金鱼嬉水,每条金鱼由6个△组成,为孩子提供学习6的乘法口诀的实物图。图的下面以列表的形式揭示金鱼条数与△个数的对应关系,既渗透了函数、对应思想,又是归纳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例7中,所有的乘法算式与口诀都是不完整的,请孩子来完成。

辅导精要
看图说图意:用三角形组成金鱼,把金鱼放到表示鱼缸的图画,就是金鱼嬉水了。让孩子摆出1条金鱼用6个三角形。
再摆出1条金鱼,一共用12个三角形。列式是6×2=12,2×6=12。6×2=12读作六乘二等于十二,省略后是六二十二,调整六和二的位置后口诀是二六十二。
接着想,摆3条金鱼就是6×2+6=12+6,一共用18个,在表中填数,列乘法算式是6×3=18,3×6=18,自编口诀是三六十八。
继续想,摆4条金鱼就是6×3+6=18+6,一共用24个,在表中填数,列乘法算式是6×4=24,4×6=24,自编口诀是四六二十四。
“就这样继续下去”,孩子自编出了6的乘法口诀。
“做一做”。

用6根小棒摆成的六边形,以口答“摆2个六边形用多少根小棒?摆……”巩固6的乘法口诀。
学习时,可采用小棒摆成六边形的直观图,也可以先让孩子用小棒摆出六边形。接着让孩子依序说出乘法算式和口诀。
然后,再随意提问:摆×个六边形用多少根小棒,让孩子说出乘法算式和口诀,使孩子进一步熟悉6的乘法口诀。
背诵6的乘法口诀,按顺序读它们的积,如6,12,18,…;或者54,48,42,…。
把另外3句口诀和相应的算式写在书上。
把6的乘法口诀补充到“大九九”表中(见第27课时)。
习题解析

第1题,通过对3组题中每两小题的对比、思考,揭示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
练习时,让孩子直接填书上。然后请孩子观察每组中的两小题之间的联系。想一想:6×3和6×4、6×4和6×5、6×5和6×6后一句口诀的得数比前一句大多少?为什么?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孩子对乘法口诀含义的理解,而且可以帮助孩子在偶尔忘记某句乘法口诀时,利用相邻两句间积的变化规律,由与其相邻的乘法口诀,推想出忘记的乘法口诀。

第2题,摘苹果,巩固6的乘法口诀,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
练习时,根据画面情景用生动且带有激励性的语言说明题目要求,促使孩子积极参与“摘苹果活动”。同时多备一些写好算式的苹果卡片,给更多的孩子提供成功的机会。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拓展与提高
继续把 “百数表”复制到第六个工作表“shee6”。
1. 让孩子在首行用1~9各数分别与6相乘说出它们的积。
2. 给6设置颜色,用格式刷把6的倍数设置同样的颜色,再读6的口诀。

3.在表中6个6个地数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10-9-21 18:41:00 | 只看该作者
辅导孩子学数学二上·第31课时 练习课(1)

郑祥旦 编著
学习内容
课本第62~63页练习十三第3~7题。
学习目标
比较熟练地掌握1~6的乘法口诀
习题解析

第3题,练习1~6的乘法口诀。



第4题,乘加与乘减的习题,巩固练习乘加与乘减的运算顺序。


第5题,“用数学”。用实物图与“”给孩子提出要计算的问题。先让孩子理解图意,再口头表述题意。之后,让孩子独立填写算式。

第6题,填空题。题目以图文结合形式给出一只蚂蚁6条腿的条件,让孩子分别填出3只、6只蚂蚁多少条腿。题中小蚂蚁的形象十分可爱。练习时,让孩子独立完成后,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第7题,混合练习。以“看谁算得都对”激发孩子的竞争意识。
辅导精要
第3题,读题理解题意。左上角单元格是“×”,以1×1、1×2和2×1为例进行分析。第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横着看)分别是1和2,积是1和2,口诀是一一得一,一二得二;第一个因数(竖着看)分别是1和2),第二个因数不变,积也是1和2,口诀还是一一得一,一二得二。由此归纳出:左数第一列上的1~6和从上面数数第一行上的1~6都看作因数,把乘积写在两个因数交叉的位置上。孩子明白后,再让孩子独立做练习。先填第一行是1的口诀,再填第二行是2的口诀,……。边填边读口诀。填完整之后,再竖着看读口诀,第一列是1的口诀,第二列是2的口诀,……。
第4题,让孩子独立完成,然后让他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如6×4-10先算乘法,再算减法,也可以说先算6×4,再算24-10。
第5题,左图,每盒有2枝钢笔,5盒有几个枝?列式是2×5=10,5×2=10;右图,每叠有6本书,3叠有多少本书?列式是6×3=18,3×6=18。
第6题,让孩子边读边填数,再让他说一说口诀。
第7题,可以要求孩子把得数直接填书上。可以有计算速度的要求。到单元结束时,每分钟做8题,平均错误率在6%以内。家长可要根据这个要求,结合孩子的完成情况,给予恰当的鼓励,帮助孩子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对改正了错题的孩子也应给予表扬。
拓展与提高

如图,这些排列起来像一个三角形,数学上把这些数叫做三角数。在我国叫做贾宪三角形或杨辉三角形,在意大利叫做塔塔利亚三角形,大多数人还是把叫做帕斯卡(Pascal)三角形。
引导孩子发现贾宪三角形的性质。
1. 每行数字左右对称,由1开始逐渐变大,然后变小,回到1。
2. 第n行的数字个数为n个。
3.每一行除开始和结束个,每个数字等于上一行的左右两个数字之和。
“……”的意思是“就这样继续下去”。让孩子继续类推,写出7到10行的数。
让孩子找出一些数列的规律,如斜着看第三行是1,3,6,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10-9-21 18:42:00 | 只看该作者
辅导孩子学数学二上·第32课时 练习课(2)

郑祥旦 编著
学习内容
课本第63~64页练习十三第8~11题,数学游戏。
学习目标
比较熟练地掌握1~6的乘法口诀
习题解析

第8题,练习1~6的乘法口诀。画面上一个小朋友手持数卡12,问:几和几相乘得12?两个小朋友答“2和6”、“3和4”。由积想起,可以训练逆向思维。同时答案的不唯一,可以促使孩子主动思考寻求不同答案。

第8题,让孩子根据三个数的大小关系,填上运算符号,难度比较大。

第10题,综合练习,有计算速度的要求,算得对孩子夺得红旗。

第11题,“用数学”。题目用文字表述了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并配有反映“每只小猫钓6条鱼”的图。
这道题后面安排有“想一想:7只小猫钓的鱼,比40条多还是少?”其用意是,培养孩子的估算意识。

“绕口令”。用于进行综合练习。课堂上通常用多种形式组织孩子做游戏,两人一组一问一答,或一人一句接着说;5个孩子一组,一句接一句循环说,……,看谁说得又对又快。最后,适时渗透要“保护青蛙”的教育。
辅导精要
第8题,看图理解图意。桌上有许多数字卡片,中间的同学拿起12,问:几和几相乘得12?左边的同学说:2和6。右边的同学说:3和4。让孩子任意拿起一张数字卡片,用上面的数字作为算式的积,由积想它的两个因数。有时答案不唯一,可以多花时间想一想寻求不同的答案。
也可利用“百数表”,让孩子把表中各数当作积,思考相应的因数。无法想出的数把它圈起来,如11、13等。
根据本书的要求,最大的数可到54。
第9题,读题理解题意。让孩子先比较三个数的大小,根据数的大小对运算方法进行猜测,然后再进行验证。如3○3=6,6比3大一些,一定不是减法,有可能是加法,左边3+3=6,与右边相等,所以填加号;3○3=6,9比3大得多,一定不是减法,有可能是乘法,左边3×3=9,与右边相等,所以填乘号。
第10题,让孩子说算式说得数,如5×2=10,如果在90秒内完成,就要给孩子进行鼓励,鼓励的方式可多种多样。
第11题,读题理解题意,让孩子从文字信息中,发现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数据,然后解决问题。独立完成后,让孩子说一说题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每只小猫钓6条鱼”的意思是所有的小猫钓鱼的数量同样多,都是6条。结合那一个条件,题意是:4只小猫钓鱼的数量同样多,都是6条。一共钓多少条鱼?
按照课本的编排,6的口诀只学好“六六三十六”,7只猫钓的鱼学生不会计算了,所以只好用估算了。6只小猫钓36条,还有1只猫也钓6条鱼,所以比40条多。
按照本书的要求,可直接计算6×7=42(条),与40条比较,比40条多。这时,学习的策略是“比大小”而不是估算。
数学游戏。让孩子先读题,第一句读完时,观察青蛙的外貌特征;继续读,省略号部分可先读“几”。

让孩子想一想,每个“几”分别是多少?慢慢地试着说一遍,能说对就行。引导孩子进行反思,这道题与1、2、4的口诀有关,背诵1、2、4的口诀,按顺序只说1、2、4口诀的积。再试着说一遍,注意提高语速。多说几遍,让孩子的语速达到一定程度,为在课堂表演做准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10-9-21 18:42:00 | 只看该作者
辅导孩子学数学二上·第33课时 整理和复习

郑祥旦 编著
学习内容
课本第65页,第66页练习十四第1~3题。
学习目标
熟记26的乘法口诀,比较熟练地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课文讲解
习时,引导孩子对全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注意检查孩子对乘法的含义是否都清楚,乘法口诀是否记熟,计算乘法式题是否能又对又快地说出得数。发现问题,要及时给孩子以帮助。

第1题,对1~6的乘法口诀进行了整理,列出1~6的乘法口诀表。并要求孩子:(1)说一说表里的乘法口诀是怎样排列的。(2)用1~6的乘法算式卡片摆出一个排列有规律的表。
第2题,用数学。4位小朋友,每人做3朵红花的情景,用文字显示出解决“一共有多少朵花?”的问题。

辅导精要
本书要求孩子按照“大九九”进行学习,虽然这道题是按照“小九九”编写的,但对复习没有任何影响,照做就是了。
第1题,让孩子浏览乘法口诀表,然后要求按照口诀表的顺序背诵。
引导孩子仔细观察,找一找口诀表排列的规律。
竖着看:第一列都是求1个几的口诀,按一一、一二、一三、…的顺序排列,每相邻两句口诀的积相差1;第二列都是求2个几的口诀,按二二、二三、二四、…的顺序排列,每相邻两句口诀的积相差2;……。“就这样继续下去
横着看:第一行是1的乘法口诀;第二行是2的乘法口诀;……。
斜着看:第一行是一一、二二、三三等因数相同的两数的乘积;第二行是因数相差1的两数的乘积;……。
家长事前准备21张乘法算式卡片,让孩子找出积最大的卡片或最小的卡片。从1×1=1开始,根据因数找卡片,一个因数相同另一个因数相连,1×2=2,可往下摆,也可往右摆,分别产生不同的数表(如下表);接着,可以是1不变,也可以2不变,由此产生不同的程序,有的相当于上述“竖着看”,有的相当于“横着看”。


第2题,可以先让孩子说图意,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进而让孩子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数据。再让孩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注意每人是做3朵红花。列式是3×4=12(朵),4×3=12(朵)。
习题解析

第1题,应用1~6的乘法口诀口算6以内两个数相乘的积。既给孩子提供了运用口诀计算的练习机会,又可以检查孩子计算乘法题的情况。限定在2分半内完成。注意全面检查计算情况,对于学习困难的孩子及时帮助,力争使大多数孩子能够算完并且没有错误。
第2题,用数学。同学们要去植物园。第(1)题提出“买2张票用多少钱?买3张票呢?”两个问题,第(2)题提出“小英拿出20元钱,买5张票够吗?”的问题。
可放手让孩子独立完成,锻炼孩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之后,让孩子说一说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例如,解决第(2)题,可以想3×5=15(元),15<20,20元钱够买5张票;也可以想3×( )<20,( )里最大能填6,20元钱够买6张票,买5张票就更不成问题啦。

第3题,用数学。让孩子“联系身边的事,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给孩子开阔的思维空间,是开放题。

身边的事,可以是家里的,也可以是学校的,还可以是商店,甚至是社区的。
家长可以带孩子去观察身边的事,让孩子在从身边的事发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感受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培养孩子用数学眼光观察事物的兴趣和习惯,切不可凭空乱造。感受过程比获得结果更很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10-9-21 18:42:00 | 只看该作者
辅导孩子学数学二上·第34课时 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

郑祥旦 编著
学习目标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课文讲解
几何中的“三视图”是工程制图、机械制图的基础,在这里还不是正式教学三视图,只是让孩子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培养孩子的空间观念。
本单元,只是让孩子观察具体的实物,以后还将学习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图形。

例1,三个小朋友分别从前面、侧面、后面观察一个恐龙玩具的情景图,下面给出从这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让孩子判断这三种形状分别是谁看到的。使孩子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孩子无论选择了哪个观察点,观察到的只是物体的其中一部分,观察点不同,看到的形状也是不同的。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例如,这两个图形,如果仅从正面观察,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只有从其他位置再进行观察,才能比较两者的不同。
辅导精要
家长让孩子读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一个是岭,一个是峰,苏轼看了几座山?
家长用看地球的软件,让孩子上网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先把视角放平,然后再看。
家长拿一个正方体和一个有两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大个一些),遮盖起来,都只露出一个面,问孩子这两个面各是什么形状,这两个物体各是什么形状。然后,把遮盖物拿去,让孩子看到其它的面,并走侧面前,正视侧面。使孩子理解:想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就要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只从一个角度观察,就给事物下结论,有时是很危险的。向孩子讲述“盲人摸象”的故事,引导孩子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然后,家长拿出各种玩具,如玩具熊猫、玩具狗等,也可以是其他的日常用品,如闹钟、茶壶等,这些物体的正面、侧面、后面的形状特征要有所差别。可以让孩子分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这个实物,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该物体是什么样的。观察时,可以是观察物不动,孩子在移动;也可以是孩子不动,观察物在转动。使孩子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然后闭上眼睛想一想,在头脑中形成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形状的表象。
例1,有恐龙玩具的孩子,让他分别从前面、侧面、后面进行观察,并形成表象。再判断出表中的三个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没有恐龙玩具孩子,由于有了前面直观的观察活动,也很容易就能判断出表中的三个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做一做”, 让孩子先利用手中的数学课本直接进行观察。然后观察习题是每个人的位置和一摞书的关系,想象出每个同学所观察的物体的形状。最后,在教科书上进行连线。

习题解析

第1题,让孩子在头脑中形成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汽车的表象,再连线。这时,需要孩子在头脑中进行“虚拟的移位”,即假设自己站在车的前方,会看到哪个图形。
拓展与提高
有条件的家庭,可让孩子自己用照相机对某一物体进行不同角度的拍照,并把照片复制到电脑中,根据照片再与家长说一说当时是站在哪个位置拍照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0 16:4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