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年级学生家长辅导数学用书60讲

[复制链接]
36#
 楼主| 发表于 2010-9-21 18:42:00 | 只看该作者
辅导孩子学数学二上·第35课时 轴对称

郑祥旦 编著
学习内容
课本第68页例2。
学习目标
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学习欣赏数学美。。
课文讲解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包括轴对称(也叫反转对称)、中心对称、平移对称、旋转对称和镜面对称等多种形式。
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孩子对于对称现象并不很陌生,例如,许多艺术作品、建筑设计中都体现了对称的风格。对称的物体给人一种匀称、均衡的感觉,一种美感。

学习轴对称时,家长可准备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或剪纸(如窗花),也可用电脑上网收集各种各样轴对称的图片,让孩子结合课文中的实物图进行观察、分析,找出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例2,让孩子自己动手,用剪刀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
最后,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孩子的答案是很开放的,可能并不是严格地在同一平面范围内描述,只要大致准确,都是可以的。事实上,教材中的蝴蝶、蝉,从完全数学化的角度来说,都是镜面对称,但我们在这儿并不要求这么严密。
辅导精要
家长拿出轴对称图形的图片或剪纸(如窗花),让孩子感受其中的图案美,然后问孩子它们美在什么地方,引导孩子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起初,孩子可能仅从颜色角度思考,这时,家长要引导孩子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如形状等。
当然,也可上网收集各种各样轴对称的图片,让孩子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
也可直接利用书上的第一行的4个图案进行学习。
孩子在描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时,使用的语言可能是不规范、不科学的,如“这些图形两边都是一样的”,这时,家长不能对孩子自己的语言进行纠正,孩子对轴对称现象已经有一个感性认识了。同时,这也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资源,不能随意破坏。
让孩子结合具体一个图形说一说,从哪里看出“两边是一样的”,孩子可能从一一对应的角度,说这一点与那一点一样,这一条线与那一条线一样,这个图案与那个图案一样。如果孩子能做到从一一对应的角度找对称关系,那就太美妙了,他对“对称”的理解达到了很高的层次。还可引导孩子用对折的方法验证一一对应关系。
然后,读课文中的句子:“这些都是对称的。”给“对称”一词做记号,并理解“对称”的意思,即指图形或物体对某个点、直线或平面而言,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关系。在这里,孩子只要按照自己的理解对轴对称进行粗略的描述就行,如把图形对折两边完全重合。
家长拿出一张纸,向孩子提出任务:“你可以剪出一个对称的图形吗?”让孩子先自己探索剪对称图形的方法。一开始时,有的孩子可能想不到把长方形纸对折,虽然尽量按照对称的思路去剪,但剪出来的东西并不对称,此时,可以让孩子看看教科书上是怎样做的。然后凭自己的想像随便剪一剪,想剪什么就剪什么,只要剪出来的图形是对称的就可以了。
有的孩子可能则可能熟练地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甚至,有的孩子生长在剪纸之家能剪出复杂的图案。只要孩子能做的,家长都应当鼓励孩子开动脑筋去做。
让孩子阅读课文,自己动手剪出书上的那些图案,并拿起一个具体的图形说它是对称的,最后说什么什么都是对称的。
认识对称轴。拿起一个图形找出它的折痕,说它是“对称轴”。让孩子把课文中的4个图案分别对折,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再观察一一对应关系,进一步理解这种对应关系是与对称轴为中心的。
最后。让孩子说一说在家里有哪些东西是对称的,在学校里有哪些东西是对称的,在社区里有哪些东西是对称的。
“做一做”。

先对图形作出判断,再用尺子画出对称轴。其中五角星可以画出5条对称轴。
拓展与提高
1.让孩子参加一些剪纸活动。

2.欣赏剪纸的图案美和对称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10-9-21 18:47:00 | 只看该作者
辅导孩子学数学二上·第36课时 镜面对称

郑祥旦 编著
学习内容
课本第69页例3。
学习目标
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学习欣赏数学美。。
课文讲解
镜面对称,也就是相对于一个平面形成的对称。在这儿,只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照镜子等活动,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的现象就可以了,对于“镜面对称”、“平面对称”等名词以及镜面对称的性质,可不要涉及到。
在物理学上,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是:①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有人认为,照镜子时镜子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对换。“左右”能对换?这是认识上的错误。千万不可跟孩子乱说。从教与学的角度上说,也违背教学目标,

例3,通过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让孩子认识镜面对称,初步感受镜面对称的特点,知道生活中很多常见的现象中包含着重要的数学思想。湖面的倒影,人在镜子里可以成像,这些现象都是孩子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理解起来也比较方便。其中湖面的倒影是相对水平平面的对称,而照镜子是相对竖直平面的对称。
辅导精要
由于课本里的两幅图比较小,特别湖面的倒影不是特别的清晰,所以本书建议家长上网利用网络上的图片让孩子进行观察。

看到这幅图时,一般的人都被它的美所震撼。留下时间让孩子自己欣赏眼前的美景。然后,引导孩子认识到图的上半部分是真实的物体,下半部分是它的像(也可以说是影子)。找出物体和影子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如物体中有8根柱子,一个平台,一个窗户,一个天窗,还有一缕光柱,像里面同样也有,所以物体与像之间也是对称的。它们的对称轴是水面。
家长告诉孩子,我们也可以动手做成物体与像之间的对称。让孩子先在桌上摆放一些物品,说一说这些物体的名称和数量。家长拿出一面平面镜,放在合适的位置,说:进!统统进!让孩子观察像中的物品,也说一说这些物体的名称和数量。使孩子认识到:物体与像是对称的,镜面是它们的对称轴。
引导孩子发现,水面和镜面的作用是一样的,都是对称轴。
“做一做”,照镜子时出现的情形。

可以先让孩子想像一下,照镜子时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人会怎样运动,左右手拿不同的东西时,镜子里的人是怎样拿的,然后再用镜子验证一下。
向前走一步,我的位置发现变化;像中的我的位置也发现变化。在运动中体会一一对应关系。
我左手拿笔,右手拿本子;像中的我也相应增加“笔”和“本子”。在数量的变化中体会一一对应关系。
所以,我和像是对称的。
还可以让孩子在家里照照镜子,自己设计一些有意思的活动,例如,看一看镜子里的你是怎样刷牙的,怎样吃饭的(左手拿什么,右手拿什么)。
总之,让孩子在实际活动中直观感受镜面对称。
拓展与提高
让孩子上网浏览更多的“倒影”,感受镜面对称,感受对称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10-9-21 18:47:00 | 只看该作者
辅导孩子学数学二上·第37课时 练习课

郑祥旦 编著
学习内容
课本第70~71页练习十五第2~5题,思考题。
学习目标
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习题解析

第2题,要让孩子先用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的纸折一折,再画出来。由于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要引导孩子通过有限次的操作,发现规律。

第3题,让孩子根据对称轴画出另一半,对称轴有水平方向的,也有竖直方向的,需要孩子应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可以先让孩子探索画的方法,如果孩子有困难,可以提示孩子要画出某条线段的轴对称图形,只要画出该线段两个端点的对称点,再连起来,就是该条线段的对称图形。

第4题,实际上是把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结合起来,镜子的下边缘就是对称轴。可以让孩子拿镜子直接在教科书上照一照。

第5题,让孩子判断正确的镜像。可以让孩子运用想像,直接判断,如果有困难,也可以拿镜子照一照再判断。

思考题,运用镜面对称的原理让孩子进行逆向思维,给出镜子中的“数字”及“时间”,要求孩子写出真正的数字和时间。
辅导精要
第2题,让孩子先在图形中设置一个点,通过折一折的方法,找到它的对应点。再设置新的一个点,用同样的方法找对应点。再次操作。
经过动手操作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对称轴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而圆的对称轴总是在变化之中,由此归纳: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圆有无数条。
第3题,让孩子找出已知图形的关键点,即两条线段的交点,再找出它的对应点,并画出来。用尺子把各点连接起来,就画出了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第4题,看图理解题意。桌上放着半只蝴蝶,一个小朋友拿着一面镜子,把镜子的下边缘与对称轴重合,就变成一只蝴蝶了。明明说:你也试一试。让孩子拿镜子直接在教科书上照一照,再说一说它的什么物体。
第5题,读题理解题意。可以让孩子模仿书上的人物动作,找出镜子像的对应点,从而确定人物与像的对称关系。
思考题,让孩子用镜子照一照,根据照出来的结果,在纸上写上数字,写时间。还可以用一种简便的方法来检验写得对不对:运用两次镜像能把原来的物体还原。也就是说,拿一面镜子对着教科书照一下,镜中出现的就是真正的数字和时间。
第2小题,难度较大,也可以先拿一个钟,看看镜子里时针、分针的位置与真实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的位置关系,然后看镜子写时间。
照镜子的方法与第4题相近,在这里,只要把镜子放在合适的位置当对称轴就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10-9-21 18:47:00 | 只看该作者
辅导孩子学数学二上·第38课时 7的乘法口诀

郑祥旦 编著
学习内容
课本第72页例1,第73页练习十六第1~4题。
学习目标
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记熟7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计算。
课文讲解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如下表。

七巧板是由下面七块板组成的,完整图案为一个正方形:五块等腰直角三角形(两块小形三角形、一块中形三角形和两块大形三角形)、一块正方形和一块平行四边形。用七巧板可以拼出1600种以上的图案,其中有些是容易拼成的,有一些却相当诡秘,还有一些则似是而非充满了矛盾。


例1,用七巧板拼图。引导孩子动手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到每个拼图都用了7块板。由此引出用填表的方式呈现用7连加的结果。在孩子初步知道连加结果的基础上按顺序出现与7有关的乘法算式,引导孩子把7的乘法口诀填完整。

辅导精要
家长事先用一、两块正方形硬纸板做七巧板。让孩子用七巧板拼图,可以拼搭成几何图形,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的多角形等;也可以拼成各种具体的人物形象,或者动物,如猫、狗、猪、马等;或者是桥、房子、宝塔,或者是一些中、英文字符号。
拼一个图案用7块板,拼2个图案用14块板,…,拼9个图案用63块,拼10个图案用70块板。然后,让孩子在统计表中填数。
引导孩子用表中的数据,写乘法算式,如14块,2×7=14,7×2=14。按顺序写出所有的算式,其中1×7=7和7×1=7最后完成。
读算式,在读算式的基础上自编乘法口诀,如1×7=7读作一乘七等于七,7×1=7读作七乘一等于七,省略并调整位置后可编出口诀一七得七。其余口诀的编制方法相同。
让孩子从大到小读7的乘法口诀,再从小到大读口诀。
让孩子边读口诀边想算式。
让孩子观察它们的积,可能发现:前三个算式的积的个位分别是7、4、1,中间三个算式的积的个位分别是8、5、2,后三个算式的积的个位分别是9、6、3。然后,再读7的乘法口诀,并试着背诵。
可以用七巧板以外的其他学具,只要达到通过操作知道用7连加的结果即可。对学习有困难的孩子,家长可与他“对话”、“对口令”、做游戏,使他能有效的参与学习活动。
习题解析

第1题,看日历。这是孩子第一次学习,要对看日历的方法与孩子进行交流。图上是七、八月份的日历,每个月日历的第一行写着:“一、二、三、四、五、六、日”,分别表示“星期一、星期二、……”,下面相对应的数就分别是“星期几”,如7月1日、8日、15日、22日、29日都是星期一,7月31日是星期二,8月1日是星期三, 7月和8月分开了,星期二和星期三是连续的,所以7月31日和8月1日是连续的,也就是说8月1日的昨天是7月31日。
让孩子看一行,比一行,说:1个星期有7天,2个星期有14天,3个星期有21天,……,8个星期有56天。其中第5星期分别在两个月里,要进行特别的提示。56+6=62,所以七、八月份一共有62天。
然后,家长说几个星期,孩子说几天和乘法算式、乘法口诀等。

第2题,一图写二式。这类题目的特点是题目少但包含的练习内容多,同时还帮助孩子利用推想的办法来记忆口诀。练习时,应将题目适当拓展,加强练习。联系口诀,意思是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乘法算式。

第3题,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式题计算,属于最基本的计算练习,一定要达到准确流畅,逐步达到迅速、正确。

第4题,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让孩子根据具体情境,自己寻找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的关系,独立完成。
拓展与提高
让孩子用七巧板拼图,并把拼图的结果用照相机拍照下来,储存到电脑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10-9-21 18:48:00 | 只看该作者
辅导孩子学数学二上·第39课时 练习课(1)

郑祥旦 编著
学习内容
课本第73~74页练习十六第5~10题。
学习目标
记熟7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计算。
习题解析

第5题,背诵7的乘法口诀,共9句。

第6题,用乘法口诀进行最基本的计算练习,一定要达到准确流畅,逐步达到迅速、正确。练习7的乘法口诀的计算,同时带着练习用2~6的乘法口诀的计算。

第7题,以花瓶插花的方式巩固乘法口诀的练习,目的是变换多种方式,提高孩子记忆口诀的兴趣,同时从不同角度理解口诀、记忆口诀,熟悉口诀之间、口诀与计算之间的联系,为后面的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第8题,把7的乘法口诀填完整。

第9题,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结合学习内容巩固人民币的知识。列式是:7角×5=3元5角。

第10题,也是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辅导精要
第5题,孩子读题,家长提示有9句。,可以顺着背,也可以倒着背,还可以家长与孩子进行对口令,用活泼的方式进行随机背诵。
第6题,让孩子独立完成,然后再说一说计算时所用的乘法口诀。
第7题,看图理解题意,每一束花写着数字,每一个写着算式。可以根据数字想算式,也可以根据算式想数字。把算式和数字连线。最后说一说乘法口诀。
第8题,让孩子独立完成,再把剩余的口诀用口头回答。
第9题,先让孩子一块一块的说橡皮的价钱,如第一块橡皮7角,第二块橡皮7角,……,一共多少钱?使孩子产生简要叙述的想法,换一种说法:1块橡皮7角,5块这样的橡皮多少钱?列式7×5=3元5角或5×7=3元5角。然后,问孩子是怎样想的,35角就是3元5角。

第10题,让孩子看图说题意,一排有奶粉罐7个,4排奶粉,一共有多少个奶粉罐?列式是7×4=28(个),4×7=28(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0-9-21 18:48:00 | 只看该作者
辅导孩子学数学二上·第40课时 练习课(2)

郑祥旦 编著
学习内容
课本第75页练习十六第11~15题。
学习目标
记熟7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计算。
习题解析

第11题,用乘法口诀进行式题计算。要达到准确流畅,逐步达到迅速、正确。

第12题,巩固乘法口诀的练习。

第13题,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要求根据插图的情境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第14题,也是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要求根据插图中人物的语言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第15题,还是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让孩子自己分析情境提出问题。
通过解决问题的练习,让孩子体会学习乘法的用处,培养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意识。练习时,尽量让孩子根据具体情境,自己寻找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辅导精要
第11题,家长先提出计算速度的要求,让孩子独立练习。到期末时,表内乘法的计算要求是每分钟做10题,错误率在4%以内。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提出合理的要求。
第12题,这是按“小九九”的要求进行背诵的,也可以让孩子按“大九九”的要求从1的口诀背到7的口诀。可以顺着背,也可以倒着背。
第13题,让孩子看图理解题意。有7排椅子,每排有5个座位,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列式是5×7=35(个),7×5=35(个)。本书写出了两个算式,但孩子在练习时只要写出一个就行了。请家长注意,以后本书也只写一个算式,孩子写出另一个算式也是对的。
第14题,让孩子读题,结合插图理解题意。每行7盆,即第一行摆7盆,第二行也摆7盆,第三行还没摆出来,也要摆7盆。列成加法算式是7+7+7=21(盆),列成乘法算式是7×3=21(盆)。
第15题,看图说题意。小朋友说:我买7盒水彩笔。售货员阿姨说:每盒5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孩子说:李玲要买7盒水彩笔,每盒5元。一共要用多少钱?让孩子先列出加法算式:5+5+5+5+5+5+5=35(元),再列出乘法算式:5×7=35(元)。列加法算式能看出孩子是否真正理解“每盒5元”的意思,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巩固乘法的意义。
如果孩子提出别的问题,只要想法合理都是可以的。如:李玲要买7盒水彩笔,每盒5元。她带30元钱够吗?
拓展与提高
继续把 “百数表”复制到第七个工作表“shee7”。
1. 让孩子在首行用1~9各数分别与7相乘说出它们的积。
2. 给7设置颜色,用格式刷把7的倍数设置同样的颜色,再读7的口诀。

3.在表中7个7个地数数。观察积的个位,并找出它的规律:积的个位依次是7、4、1、8、5、2、9、6、3。再观察电脑小键盘或手机、计算器键盘的数字排列方法,也有同样的顺序,背诵7的乘法口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楼主| 发表于 2010-9-21 18:48:00 | 只看该作者
辅导孩子学数学二上·第41课时 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郑祥旦 编著
学习内容
课本第76页例2、例3,第78页练习十七第1题。
学习目标
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构建解题的“思维模式”
课文讲解
例2,三个小朋友用小棒摆正方形,根据2个4根、3个4根与1个4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例3,引导孩子用摆点子图,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辅导精要
学习时,第一,要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孩子感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并体验到它的含义与作用,真正理解“一个数的几倍”具体描述什么内容。第二,要反复用学具操作,在脑海里建立“第一行几个,第二行有多少个同样多的几个,就是几的多少倍”的表象,然后得出用乘法计算的结论。这个过程一定要孩子去经历,让孩子去体验,让孩子去探索,在亲身的感受中明白道理。
例2,看图说图意。王兰、李菊、林明三个同学在合作学习。王兰说:摆1个正方形用4根小棒。李菊说:我摆了2个正方形。林明说:我摆了3个正方形,是3个4根。聪聪说:3个4根也可以说4的3倍。
让孩子把右边同学的话换一种说法:我摆了3个正方形,是4的3倍。再把左右两个同学的话连起来。王兰说:摆1个正方形用4根小棒。林明说:我摆了3个正方形,是4的3倍。
引导孩子把中间同学的话换一种说法,并把左边同学和中间同学的话边起来。王兰说:摆1个正方形用4根小棒。林明说:我摆了2个正方形,是4的2倍。
比较王兰和李菊摆的正方形。王兰摆1个正方形用4根小棒,李菊摆1个正方形时用的小棒与王兰用的小棒根数同样多,再摆一个正方形所用的小棒与王兰用的小棒根数同学同样多。所以说,王兰摆1个正方形用4根小棒,李菊摆2个正方形用的小棒是王兰的2倍。同理,林明摆3个正方形用的小棒是王兰的3倍。
例2,让孩子动手先摆2个圆片。引导孩子另起一行,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4倍,先拿出与第一行同样多的2个,一共拿4次,每一次都可以说“我拿出与第一行同样多的2个”,第二行摆2的4倍,也就是4个2。
引导孩子直观地理解,2的4倍是8,4的3倍是12,4的2倍是8。家长问:你能把它们列出算式吗?孩子可能成功列式:2×4=8,4×3=12,4×2=8。再让孩子结合题意列加法算式,并比较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以此验证列式的科学性。
归纳总结:这也是两数相比,比的结果是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做笔记。
1.画下划线如“3个4根也可以成4的3倍”,在横线之间向左画弧形箭号,即“4的3倍是3个4”的意思。
2.“我摆了3个正方形,是3个4根”把“3个4根”圈起来,画替换号,写上“4的3倍”。在合适的位置写上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
3.在“我摆了2个正方形”的右边写上“是4的2倍”,并写算式。
4.“第一行的4倍”中“第一行”与两个圆片连线,画替换号写上“2”。在合适的位置写加法算式。
“做一做”,根据例3建立的“思维模式”,进一步通过摆学具加深理解,形成“认知结构”。

家长与孩子一起读题,让孩子先列式计算3×5=15(根),再摆小棒验证。摆小棒时,每次摆与第一行同样多的3根。最后,再读题让孩子加深印象,并把“第一行”替换成“3”。又读题:第一行摆3个小棒,第二行摆3的5倍。第二行摆多少根?
习题解析

第1题,用图文的方式直观形象地引导孩子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明白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道理。让孩子把表示“一个数”的图片替换成数据,分别写出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

练习时,可多举一些实例,结合操作学具,使孩子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为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打好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6 07:4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