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067|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实验小学语文老师优秀教育叙事、教学随笔、教育故事12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6 12:3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里的“明明”是人名?



重庆市涪陵城区实验小学 余乐平



  《看电视》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课文,课文中有这么一句话:“爸爸明明是个足球迷,……”,我在读课文时没有发现什么难理解的地方,然而在课堂上,却与孩子们出现了不经意的一幕:



  课上,我让孩子们自由读完第二小节后,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段说了谁是一个足球迷?说完,课堂上立马小手如林,当然,这也是我意料中的事。一位孩子站起来说:“文中告诉了我们,爸爸是个足球迷。”我微笑地点点头,我正要鼓励他答对时,有一部分孩子仍还积极地一边举着小手,一边嚷嚷:“不对、不对,爸爸和明明都是足球迷。”“明明”?我从他们的回答中听到这么一个名字,谁是“明明”?我有点疑惑不解,请了其中一个孩子回答:课文中就是这样写的:“爸爸明明是个足球迷”。一听,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把这里的“明明”弄成了人名,认为是文中的“我”的名字。看着他们满有道理的样子,该如何处理呢?我灵机一动,决定把主动权还给他们。于是就把这句话写在黑板上,笑着问道:我们班的小朋友真会读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把这里的“明明”认为是课文中的人名。现在,请大家来讨论讨论,这里的“明明”到底是不是人名?于是,我给了孩子讨论的时间,此时课堂气氛高涨,议论纷纷,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争得面红耳赤。一阵激励的争论后,有孩子起来回答:“这里的“明明”不是人名,因为后一个“明”字不是轻声。”我让大家仔细看看,发现这个字拼音果然是二声。“你真会发现!”我鼓励了他。我又让孩子们举例说说像“明明”这样的名字:贝贝、欢欢、迎迎……,不错,这些名儿后一个字都练轻声,有道理!其他的同学也在点头,刚才的那部分孩子渐渐地安静了。“请孩子们再想一想,还有没有理由来说说这里的“明明”不是人名?”我接着又问。又有孩子回答:“如果这里是人名,我们在读的时候,就要在“爸爸”后面停顿长一点,然而这一句读的时候比较快。”“你能给大家读一读吗?”我欣喜地说。她读完后,又引导全班孩子齐读了一次,果然分出了真假。



  像这样的突发事件,是在教学设计上没有预想到的,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独特见解。面对这样的问答,我们不应该直截了当的否定,更不应该摒弃,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个他们,大胆地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孩子去讨论、去思考、去发现,变曲为直,灵活地去纠正。这样不仅会给我们的课堂增添更精彩的亮点,还给孩子带去更大的进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6 12:32:00 | 只看该作者
别让孩子带着失望离开



江苏省睢宁县双沟镇中心小学 杨荣妹 方 煦



  一位教师在教学《狐假虎威》时,环节设计一环扣一环,课上的一气呵成,师生朗读、表演,其乐融融,满场几次想起掌声,授课教师和听课的老师对这堂课都很满意。快要下课时,几位学生的高高的举起手臂,教师让其中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想要问的问题。



  学生问:“老师,这个狐狸和《乌鸦和狐狸》中的狐狸是同一只狐狸吗?”



  全场也顿时静了下来。



  教师一愣,马上笑眯眯地说:“问得好。只是这个问题留到下节课我们再讨论吧!下课!”



  学生(极度失望地):“唉!又是下节课……”



  显然,这位可爱的学生提出了一个在教师看来很不合时宜的问题。也许由于不便回答,教师熟练地运用教学机智,一句“留到课后讨论”如太极拳高手使用“四两拨千斤”一般轻描淡写,将问题“成功地”处理掉了。



  其实,教师完全可以将这个问题交给学生,“孩子们,你们认为这个狐狸和《乌鸦和狐狸》中的狐狸是同一只狐狸吗?为什么?”让学生自由交流,学生的答案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类会认为是同一只,另一类会认为不是同一只。这时可以给学生布置新的任务,给第一类



  学生的是:“这只狐狸以后会遇到什么故事呢?”给第二类学生的可以是:“当狐狸甲遇到了狐狸乙,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让学生大胆想象,各写一篇童话。童话是学生喜欢的题材,他们喜欢童话,也喜欢写童话,学生的聪明才智会在童话的写作中充分发挥的。



  这样让学生带着任务离开,课堂教学虽然结束,但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没有结束,不是比让孩子带着失望离开更好一些吗?老师,别让学生带着失望离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6 12:32:00 | 只看该作者
三八特色作业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第三小学 苏清敏



  三八妇女节,普天妇女同庆的日子,恰逢星期天。放假前,我对孩子们说:“今天是三八妇女节,老师想你们回去完成一项作业。”“不要啊,老师,太多作业没时间去玩了!”不少懒惰的孩子纷纷提出抗议。我笑着说:“这项作业很简单,不过也很难完成,有心的孩子才做得好!”孩子们的兴趣来了,七嘴八舌地问:“什么作业啊?”“那就是回去对你们的妈妈说声‘我爱你’,为妈妈庆祝节日。”“啊?”不少孩子露出为难的神色,“这么大了,很难为情的啊!”有孩子在下面说。我鼓励他们,“回去试试看,说不定有意外的收获!用一句话来描写妈妈的神情啊。”



  今天,一回到办公室,班长就把作业本拿过来了。全班43人,回收了33份答案,看来不少孩子都觉得难为情,不愿意完成这样的作业。我一边看着孩子的作业,一边为他们描写的率直画面感到温馨。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是全国妇女的节日。我回到家里,对妈妈说:“妈妈,我喜欢你。”妈妈说:“你有什么目的?”我说:“没什么啊,老师叫我们看看你有什么反应?”这是捷健这个小调皮鬼写的,心直口快。



  我去买了几支康乃馨回来,再加上昨天做的卡片,把它们放到妈妈面前,不敢看妈妈的眼睛,看着电视,说:“妈妈,我爱你。”妈妈伸手接住了花,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声:“谢谢!”又说:“快去写作业,明天还要读书。”这是文静的巧婷的真情流露。



  今天,我给妈妈说了“妈妈,我爱你,辛苦你了!”而妈妈说:“嗯,乖,去写作业去,写完了让我检查。”玲玲的妈妈没什么表示。



  妈妈工作回来了,我给她打水洗脸。她说:“今天这么乖啊,蛮不错的。”我只好微微一笑,只表示我对她的心意而已,还没对她说“我爱你。”老成的家伟用行动表达了对母亲的爱。



  妈妈下班了,回到家里,妈妈洗脸之后,我为妈妈倒上了茶,便说道:“妈妈,妇女节快乐!”妈妈微微一笑。我知道妈妈一定很爱我,所以这句话不用说,算了。呵呵,继青的一切尽在不言中。



  妈妈听了,盯了我一眼,说:“这么大了,爱什么爱,长大了,有钱不忘记我和你爸爸养育之恩就行了。”我听了只好垂头丧气回到放假去了。红艳在妈妈面前碰壁了。我也不禁为她感到不开心,这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



  妈妈听了我说的话,她立刻变得慈祥起来,说:“你有什么事?你今天是怎么了?”看来,爱的宣言还有点效力。



  我趁这个机会煮了一顿饭给妈妈吃,妈妈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对我说:“今天,你这么乖,等一下,我奖励你!”卫安走运了,有礼物回报呢!



  我在看电视的时候,跟妈妈说了,不过,她好象没听见,若无其事地走开了。副班长梓楠流露了一点失望。



  当我用老师的法子对妈妈说声“我爱你”的时候,妈妈突然笑了,说:“傻瓜,这么大了,还说这些,你以为你还小?都读六年级了。”我笑着对妈妈说:“噢,你别误会,这是我们老师教的。”谁知妈妈听了就说:“我以为你真的这么疼爱我,原来是假的。”咳,这个杨锋怎么能出卖我呢?让妈妈伤心了吧?!



  有心就好了,以后要用功念书。梁静的妈妈教育梁静了。



  我想对妈妈说“我爱你”,可就说不出口。小个子志棚居然这么害羞,不像他往日的风格啊!



  我只跟妈妈说了“三八妇女节快乐”,因为“妈妈,我爱你”太肉麻了,妈妈在电话里是呆了,好半天没说话,之后,好像很高兴地说:“谢谢!”裕豪通过长长的电话线向妈妈表达了节日的祝贺。



  我来了一个突然袭击,深情地对妈妈说:“妈妈,我爱你!”这句话虽然很小声,但是妈妈听见了,妈妈目瞪口呆地望着,接着把我紧紧地拥抱着。我觉得妈妈今天很幸福。幸福的妈妈,幸福的兴敏。



  妈妈用奇怪的眼光把我全身打量了一遍,说:“你少来这套,是不是在学校惹祸了?”唉,樊桦在作业本上,大大地写上“啊!~我晕!”真的,我也有点晕。



  ……



  当我把收集到的资料在班上读了一遍后,同学们都笑了。有的笑得很甜,有的就有些失落,有的是无奈……



  而通过了今次作业,我也深深体会到了特色作业的趣味:传统的小学语文作业大多是写生字、抄课文、做习题,这种形式的作业容易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和不完成作业的现象。而《向妈妈说“我爱你”》以作业作为一个支点,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张扬个性、表现自我。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采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习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从学生童真的描述中,我们不难发现本次作业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懂得主动表达情感,并在感情的互动中增进母子(女)之间的感情,让他们懂得珍惜,学会回报,自然而然地开启和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质。



  期待你的语文作业也能构成一幅幅生动的图画,绽放出动人魅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6 12:32:00 | 只看该作者
打开心门的钥匙──沟通



刘晓丹



  沟通能使人与人之间加深了解,陌生因沟通而熟悉,友谊因沟通而深厚。师生因沟通而相互信任,沟通将会成为打开心门的钥匙。《学记》中就有“亲其师而信其道”一说,要想让学生亲其师,并信其道,交流沟通必不可少。



  黄小龙我班的学习委员,刚转入我校时哭闹着要跟妈妈回去,他妈妈无论怎样劝说,那是越劝越上劲。没办法,我们只好拽着他,让他妈妈快离开。他妈妈走后,他坐在地上又哭闹了一番。看到孩子离开妈妈如此难过,我试探着与他交流沟通。我说:“男子汉,有什么委屈跟老师说,妈妈走了,她还要上班,不能陪你一起上课吧!你把老师当妈妈,有什么担心给我说,好吗?”哭闹的他看了我一眼,眼神里少了些敌意。我把他领到办公室后,连忙给其他老师介绍说:“看,我班刚转来了个帅小伙,他可是个爱学习的孩子呦。”听了我的介绍他高兴了许多,然后对我说:“老师,我要回教室。”“好吧!”就这样一下课我就把他喊到办公室和他交流,让他感受到老师的温暖。从此,他再没哭闹过,学习认真刻苦,后来被选作学习委员。我想,这是沟通让我得到了信任。



  多年的工作实践让我明白,教师工作是琐碎而又细致的,只有从多方面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才能使教育在学生的心底开花、发芽,结出累累硕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6 12:32:00 | 只看该作者
信任,教育之良药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双语实验小学 许宝红



  2010年暑假开学后,我任六年级二班语文教学。我班一名学生叫王晓利,在我的印象里她一直是一个非常听话,学习十分主动的孩子,作业总是能及时认真完成。元旦放假,我布置了一定的作业,回校后我进行了逐个检查,发现她只写了几个字,我感到很气愤,但我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单独与她交谈:“你没完成作业老师十分生气,假如你家长知道这件事后更生气,对吗?”她什么也没说,只是低着头眼皮垂下来。我继续说:“我怎么也想不明白,你会这样做。要知道,你失去的不仅仅是宝贵的时间,而且是诚实。我感到痛心。希望不在出现第二次,好吗?”她听后“哇”地一声哭了,我轻轻地拍了拍她的肩膀说:“别哭,请说说你的原因吧!老师相信你是一个诚实的孩子。”她听后用手揉了揉眼睛说:“老师是我错了,这几天爸妈上班去了,只有我自己在家。我每天迷于电视把作业的事忘了,老师请您不要告诉我爸妈好吗?我一定把作业重新补上。只有这一次,下一次我一定按时完成。求求您了,老师?千万别告诉我爸妈,好吗?我点了点头说:“好!我替你保密,但是以后这样类似的事一定不要发生,好吗?”王小花哭哭啼啼地说:“老师,请您相信我,我一定能做到。”我说:“好!老师相信你,请你擦干眼泪回教室吧!”她很有礼貌地向我行个队礼回去了。



  从此以后,她再也没有偷懒的现象,学习更加勤奋了,在课堂上总能听到她精彩的发言,课下能够积极的完成作业并主动与我谈话。在每次考试中“积累运用”部分始终一分不扣,而且她的阅读与写作能力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最后以优异的成绩小学毕业了。至今想想,如果当时的我失去对她的信任,狠狠批评一顿,甚至通知家长,也能显示老师的尊严。但孩子结果会是怎样呢?猜想一下,也许孩子能该掉暂时不完成作业的坏习惯,也许会破罐破摔,也许会对学习失去兴趣,也许……



  可见,信任是一种有生命的感觉,信任也是一种高尚的情感,信任更是一种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信任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是我们对学生的信任,才让学生更加有自信,更加有独立性,更加有创造性;正是我们的信任使教育之花盛开奇葩。



  信任,教育之良药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6 12:33:00 | 只看该作者
让学生的想象不再是“坐井观天”



东莞市横沥镇文教办教研室 张暖华



  今天,我到第二小学听了吴老师的一节二年级上册的“坐井观天”讲读课文。这是一侧富有深刻涵义的成语故事,其中这篇文章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就是要让学生发挥想象,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其实文章是通过青蛙和小鸟三组显浅的对话,来想理解文章的寓意。课堂中怎么发挥学生的想象,让学生通过想象理解文章内容来懂得坐井观天的寓意呢?



  〖教学片段1〗小实验大体验



  师:出示青蛙和小鸟的第二次对话。



  生:同桌互相对读,并思考,第二次对话,你读懂了什么?



  生1:我读懂了小鸟说的话,天确实无边无际的大。



  生2:我读懂了青蛙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是大错,它应该出来看看。



  师:为什么青蛙说只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鸟会说天无边无际那么大,究竟谁对谁错?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看看他们说的怎样?



  师:拿出圆柱,看外面和天空,看到什么?



  生:(指名学生讲,学生讲述出自己看到的东西。)



  师:通过刚才的看,你有觉得青蛙和小鸟刚才的对话谁对谁错?



  生1:青蛙和小鸟都没有错。



  生2:他们都没有错,只是青蛙和小鸟所在的地方不同。



  师小结:小青蛙坐在井观天,看见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



  【对策与思考】本来这小实验的思考方式是很好的,但是,吴老师却没有充分的发挥,通过这个小实验让学生有大体验。在学习青蛙和小鸟第二次对话时候,吴老师采用小实验的办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究竟青蛙看到的天是怎样的,小鸟看到的天又是怎么样,吴老师在〖教学片段一〗中,我们发现这样只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体验到青蛙为什么会把天看作为井口那么大,而小鸟看到的是无边无际的大。其实,这只是反映文章表层的意思,还没有深层次地挖掘其中包含的寓意,如果老师再花点时间,效果会更好。



  如在教师小结前,加上一个小环节,青蛙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鸟看到的天是无边无际,说明了什么?让学生讨论,思考,再回答,应该有部分学生会回答出来。(因为青蛙长期在井中,没有出来看看,所以看不到天究竟有多大,就好像人一样,长期在一个地方,不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不知道世界有多大,这正是坐井观天所要表达的意思。)



  〖教学片段二〗小补充大发现



  ……学习完第三次对话后



  师: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思考一下,下面的两个问题。



  (投影出示)(1)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



  (2)看到外面的世界后,青蛙会说什么?



  生:小组讨论。(30秒左右)



  师:提问上面的两个问题。



  生1: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花、草、树木,河流、森林等。



  生2:青蛙会说:“我错啦,原来天是这么大”。



  ……



  【对策与思考】想象是一种学生高级的思维活动,没有一个很好的情景,学生想象起来会乏力。因此,教师在这里只是让学生讨论后匆匆结束,并不能达到让学生通过发挥想象,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寓意。



  教师可以在这里设置一个情景,通过动画片,让小鸟拿着棍子或者梯子,又或者通过动画片,让小鸟用爪子拉起青蛙,把青蛙带出井口,然后让学生根据前面三个对话的形式进行小补充一个对话,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训练写作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各自发挥自己想象的空间,在理解青蛙和小鸟的心思后,写出来。最后在全班上进行展示,这样的效果可以更明显,让学生懂得文章所要表达的寓意。



  要让学生能发挥想象的空间,不再做井底之蛙,教师必须要多为学生思考,多想办法让学生进入想象的空间,这样的课堂才会赢得学生,才能真正的为学生服务,学生的想象才能大放异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6 12:33:00 | 只看该作者
惩罚之后



深圳市荔园小学 赵家英



那一天,学校要举行“颂祖国60华诞”比赛。我花了不少功夫,暗以为我班必赢。没曾想中午接到通知——因场地原因,每班站成四行。天啊,为了追求舞台效果,我特别编排三个方阵。现在说变就变,几十个学生怎么调整啊!



下午,我早早守在教室门口,等学生到齐,马上变更队形。孩子们很配合,悟性也高,10分钟完成了变更,然后就被催场员催促入场。我捏了一手心的汗,希望孩子们找到感觉。这帮孩子确实顶用,登台之后,毫无慌色。无论情感的拿捏,还是技巧的展示,都超出平时的水准,赢得在场师生长时间的掌声。



下来后,我独自亢奋,被他们的应变能力感动着。亢奋中,竟然忘记布置家庭作业。好在中国移动家校平台可以补发,我连忙通过平台补发作业,之后打通了语文科代表的电话。“胡明允,老师今天忘记布置作业,你怎么不提醒呀?”“我准备找你的,可同学们把我挡在了门口。”“谁呢?”“很多人。他们挡的挡,拽的拽,还说我傻。”“哦!最近我们在学伽利略,伽利略勇敢地坚持真理。你遇到一点阻力,就退缩了?”“嘻嘻……嘻嘻……我被成功阻挡后,全班击掌庆贺……”



这大概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我闭上眼睛都能想象当时的场景。一时间,百种情感心头挤。一会儿心疼孩子,现在的孩子太累了,一天没作业,好似过年真开心:一会儿又责备自己,从不忘事的我也开始忘事了,老之将来终难掩。于是,提笔疾书,写诗一首《叹人老》:“生源齐,为师暗欢喜。孩童击掌个个笑,先生忘事人人欺,能不泪沾襟?”



第二天,重提昨日阻挡科代表一事,50个孩子漾开笑脸一片。我话锋一转:“可知我的心情?”于是我将《叹人老》写在了黑板上,并罚孩子们回诗一首。听到“啊——啊——”的叫唤声,我独自开心。渐渐地,叫声停止,诗作陆续交来。陈斯淇《赠老师》:“孩童未解情,为师泪湿襟。但愿为师忘气愤,永远笑嘻嘻。”胡明允《无作业》:“先生忘事孩童戏,个个击掌笑嘻嘻。先生泣,孩童乐,但愿先生永不记。”真的,懂事的孩子如烫斗,抚平内心之皱褶。龙腾磨磨蹭蹭送上来,我一看,换主题了。大大的纸上写着《叹课多》:“课程多,学生暗忧愁。天天上课没完了,月月听着老师叨,能不汗沾衣?”陈嘉欣和张绍鸿的《叹学难》也有异曲同工之效。陈嘉欣:“先生忘事人人欢,晚发短信个个愁。作业之多何人知,也望先生知人忧。”张绍鸿:“学习难,难于登高山。多又多,难又难,每天做到九点半,怎不哀又叹?”读着读着,对说真话的孩子不由产生了敬意,一敬才情,二敬胆量。“孩儿啊,为师何尝不知孩童苦,应试教育又奈何,空对天花笑!”一低头,又一个大个走上来。当读到苏伟鸿的《愧对师》,我真的泪沾襟了。诗中写道:“昨日无意欺吾师,今日受罚苦吞声。怨吾坏,怨吾懒,求师原谅大声恳。”哪里需要大声恳,为师早已心沉沉!



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这是惩罚吗,是心对心的耳语吧?这样的方式为什么不常用呢?还有,怎么做才能解救应试中的孩子?



如果说惩罚之初是快意,那么,这场惩罚的结尾则是心沉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7 02:1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