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作文训练教师辅导资料大全中学生作文基本功名师指导集锦

[复制链接]
50#
 楼主| 发表于 2012-5-22 09:53:37 | 只看该作者
“短评”例文:说“绰号”
房皓

前不久,《解放军报》刊载了一位青年战士的信。信中战士诉说了自己由于身材矮小,被别的同志称为“跳蚤”而不胜苦恼的心情,呼吁舆论予以批评制止。何以如此?我看大抵是因为这样的绰号含有讥讽、蔑视之意,而无尊重和爱护之情。

送人绰号之风,目前在部分中学生中颇为盛行。有的人认为,赠绰号既可以加深交情,又可增添生活情趣;有的人则认为这样既不文明礼貌,又影响团结。这两种迥然不同的看法似乎都有一定道理,其实又都过于绝对化。

赐人绰号,古来有之。《水浒》中的英雄人物,几乎人人都有绰号。宋江号称“及时雨”,李逵唤作“黑旋风”,鲁智深名曰“花和尚”,还有“豹子头”林冲、“浪里白条”张顺等等。这些绰号大都概括了这些人物的主要特征,不但无损其形象,反而脍炙人口,留传于世。

如今在我们学生当中,也常可听到像“胖墩”“大炮”“作家”等等一类的称呼,亦即绰号。它分别反映了某些学生的外形、性格、爱好等特点。它包含着一种亲切感,体现了在集体当中一种融洽的关系,呼者有情,闻者惬意。而另一些同学,则以取笑他人为快,常送人一些带讥讽意味的绰号。比如,人家矮胖一点,就称作“水缸”或“炮弹”;瘦长一些,就叫作“打枣杆”或“电线杆”!门牙大一点,就名曰“大板牙”。这些绰号难免伤害对方,妨碍团结。上述那位战士为绰号“跳蚤”而深感不满,原因就在这里。

绰号有褒有贬,起绰号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思想感情,也反映了一个人的文化教养、心理素质,乃至伦理道德等问题。在这里,不妨借用孔子说过的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送人以绰号,应慎之又慎,切忌随意性。我以为有益于友谊,有利于团结的绰号,用一用亦未尝不可。但必须看对象,大凡长辈、老师,或者性格内向的男女同学,尤其是女同学,或褒或贬,一律以不起绰号为好。另外还要分场合、时间,即使是关系密切的同辈或小辈,在正式、庄重的场合,千万不要称呼其绰号或即兴送人绰号。

可见绰号之赠与不赠、称与不称,须看对象、视场合而定,做到言谈得体、举止文明。否则将会使人窘迫,惹人恼怒,既有伤于人亦有损于己,于文明礼貌更是相去甚远。这也就难怪那位青年战士要诉诸报端了。

(摘自《初中语文第六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楼主| 发表于 2012-5-22 09:53:46 | 只看该作者
作文训练:短评
同学们在课本上所学的议论文大都是短评,在初中第四册学习过写短评的方法,又练习写过短评,因此这次有条件把短评写好。

预备活动

“分析好,大有益。”试对下边叙述的这件事进行分析,指出其消极的一面,以及有可能转化的一面,并把这个分析结果写成笔记。

有这样一件发人深省的事。

一个小伙子撞倒了一位老人,竟扬长而去。这时,有人追着小伙子说:“你的东西丢了。”小伙子连忙回头去找。那人说:“你把老人扶起来,我就告诉你丢了什么。”小伙子没办法,只好将老人扶起来。于是,那人说:“刚才是你的道德丢了,现在你已经拾起来了。”小伙子立刻脸红了。

参考题目

一 鞍山中学足球队与另一个中学足球队比赛时,鞍中队员无故被对方殴打,而鞍中队员做到骂不还口、打不还手,使比赛能继续进行。事后一些同学说鞍中队员“没骨气”,是“懦夫”,是“窝囊废”等等。试以“懦夫?”为题,写一篇短评,不少于500字。

二 你是怎么看待下边报道的这场争论的,试写一篇500字以上的短评。

本报讯(谷任红)连日来,一桩新闻轰动了解放军南京军区某部军营:该部三连战士廖后文在探家途中抢救一落水青年后,收受人民币100元,一时间干部战士议论纷纷。

4月1日,廖后文从江西老家回福建漳州所在部队,途中突然听到一阵呼救声。他挤进人群,只见河里一个人正在挣扎,岸边几十个人围观却无一人下水。廖后文二话没说,顾不得脱下衣服,当即跃入河中。十几分钟后,当他把落水者救上岸时,被救的青年个体户从身上掏出一个水淋淋的牛皮纸口袋,抽出1000元表示酬谢。开始,廖后文不要,在对方一再坚持下,廖后文收下了100元。

此事在廖后文所在部队传开后,引起了强烈反响。

不少人认为,廖后文不该收这100元钱,认为这有损一个革命战士的光荣称号。有的同志说,他本来是可以成为一个先进典型、立功受奖的,这下全泡汤了。

另一些同志则认为,小廖尽管收了100元钱,“但仍不失为英雄行为”。他当时是冒着生命危险去救人的,其精神、行为远非100元可比拟,“至少,他比那些旁观者要高尚得多”。

还有的同志认为,在商品经济繁荣发展的今天,做好事适当收一点报酬,与“雷锋精神”并不矛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楼主| 发表于 2012-5-22 09:53:56 | 只看该作者
作文训练:小传
小传,传记文的一种,是简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

要写好小传,首先必须详细的占有材料。除占有书面材料外,还必须作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其次要严格的选择材料。选材原则是:根据人物特点,选择典型材料。如给革命烈士作传,要着重选择有关参加革命和英勇牺牲的材料;如给科学家作传,那就选择他从事科学研究,在科学上作贡献的材料。总之,不论给谁作传,都要选择那些足以表现人物本质和特点的材料。最后,还要恰当的组织材料。一般以时间为线索,用顺叙的手法写。

预备活动

同学们临近毕业,都要填写学生情况登记表。这种表格上列有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民族、家庭出身、是否党团员、本人简历、有否受过奖惩、家庭成员以及社会关系等项目,需要逐项填写。通过这张表,可以了解一个人的生活简史。如果把表内所填写的情况,用连贯的文字加以叙述,那就成为小传。但这种小传是简历式的。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对生平活动的某些片段作点重点记叙,有时还略加评论,那就成为生活中常常用得着的小传了。

按照上面所列的项目,每位同学设计一个表格,自己填写。然后,或者以第一人称用连贯的文字叙述自己的表格所列的情况,或者以第三人称用连贯的文字叙述别的同学的表格所列的情况,分别写成小传。

参考题目

一 写一份小传,向不熟悉你的人(新的老师、同学或朋友)介绍自己,要能体现你的思想、志趣和为人。

二 给当地的英雄模范或自己的某个亲属、朋友、同学写一篇小传。题目可拟为“×××小传”。500字以上。

三 参看茅盾的《自传》和第四册《故乡》练习八中的《可爱的故乡》,写一篇《茅盾小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楼主| 发表于 2012-5-22 09:54:04 | 只看该作者
作文训练“写读后感”优秀选文:论偶然
    不久前,聂卫平在围棋擂台赛上输给了日本二流棋手羽根泰正,这似乎不太可能,因为聂卫平战胜过日本所有超一流棋手,棋力远胜羽根。但是他输了。“运气不好!”有人解释。看来,的确是偶然,但是聂卫平自己却说:“我知道这一天迟早会出现的。”

确实,迟早会有这一天。聂卫平在前三届擂台赛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连胜日本一流棋手11场。可是他能永远不输吗?不可能,只要是人就不可能。一味只让他一人挑重担,必然有一天会输。既然要输,总要输给别人,那么输给羽根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由此,我想到黑格尔的一句话:偶然性是必然性的展开。平时常常听到人们把过失归咎于偶然,把成功归功于偶然,把许许多多事推给偶然,然而,他们不明白这其实是必然的,我们一定要记住,偶然孕育在必然之中。

显赫一时的拿破仑在欧洲曾叱咤风云,打得对手望风披靡,粉碎了一次次的反法同盟,吓得英国龟缩在岛上不敢出来。可是,他在滑铁卢败了,败得很惨,从此就被囚在孤岛上再也没有出来。后来,严正的历史学家指出,滑铁卢一战纯属偶然。拿破仑本来该赢,因为他预先留了一支雄厚的生力军在战场几十里外等待,等待双方打得筋疲力尽再突然杀出,自然胜利在握。但是他的将军却不知怎地没听到枪声,甚至不知道开始打仗了。于是拿破仑翘首盼望的援兵始终没有来。要是援兵来了,欧洲的历史就得改写。但是我想说,即使援兵来了,也没有用。纵然拿破仑在滑铁卢胜了,他还会在其他地方败的,败得会一样惨。因为他的战略错了。他同时与俄国、英国、奥国和普鲁士作战,让法国同整个欧洲作战,那一定会输。他打了十多年仗,从没败过,但是反法同盟的部队却越打越多,从几万到一百万。他怎么能不输呢?所以他的滑铁卢之败不是偶然,纯属必然。

这种看似偶然,实为必然的事例,古今中外,比比皆是,鲁班因草叶刺手而发明锯;段元星因凝望夜空而发现新星;牛顿因苹果落在头顶上而发现了地心引力;瓦特因看见水沸壶盖动而发明了蒸汽机等等。如果没有平时的爱好、观察、思考、追求,大概给他们再多的偶然机遇,也不会有什么发现发明吧。

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例子,如某人对老师的口头作业不重视,认为不会抽查到自己,但是却偏偏被叫到了。好像很倒霉,其实这也是必然的。迟早他会“露馅”,这次逃过了,下次呢?再下次呢?

所以,我觉得,当发生了类似“聂棋圣羊城失擂”的一些意外之事时,似乎应该多考虑一下,这意外是意料之外,还是意料之中,这样对我们正确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是会有好处的。

【简评】

聂棋圣羊城失擂一事,引起了纷纭众说,而普遍认为是聂的失利“纯属偶然”。本文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确立了“偶然孕育在必然之中”的论点,并以人们对聂棋圣失败“偶然性”的议论为出发点,展开由此及彼的丰富联想,列举由聂卫平而拿破仑,由聂卫平、拿破仑的失败到鲁班等人的成功之例;列举由发明创造的大事到逃避老师口头作业的区区小事,多而不杂,互相映衬,注意了材料彼此间的自然衔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楼主| 发表于 2012-5-22 09:54:12 | 只看该作者
作文训练“写读后感”优秀选文:“弄斧”必到“班门”
“班门弄斧”一语出自唐代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然而就是这一句成语,曾使无数有才智的中国人压抑了自己的创造力。直至20世纪90年代的今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社会的人才太少了,敢于到社会上一显身手的人才就更少。我们确实需要一批敢于到“班门”去“弄斧”的有志者。

几千年来,“谦让”“含蓄”一直被看作是我们民族的美德而延存至今。于是,大部分人才在这种“美德”的影响下,不是主动到社会上显现自己的才能,而是等着社会来发现自己,颇有一点儿高深的涵养,最终多半以怀才不遇的心情而碌碌终生,这与我们当代突飞猛进的社会,是多么地不相称。当今的社会需要人才,就要鼓励人才出来自我表现,到班门弄斧。让有鉴赏力、有经验的行家目睹自己的才能,是让社会发现自己的一条重要途径。

人们也许不会忘记,十几年前,江西省体操队门前翻跟头的小孩儿——那是一个酷爱体操,并有着一定天赋的孩子。他每次到业余体校报名,都由于身体瘦弱而未能入选,然而这个年仅八岁的孩子最后竟走到江西体操队著名国家教练张健的门前——那是个多么难争取到的机会。每当教练一回头面对他,他就鼓足勇气翻一个跟头,每一回头,翻一个。记不清翻了多少个跟头,教练终于发现了门外这个瘦小的孩子,并精心培养。经过十几年的磨练,当年翻跟头的小孩儿终于显示了自己的体操才能,成为世界冠军。他,就是现在的体操名将童非。

试想,若不是当时的“班门弄斧”,若当时在业余体校落选后就此罢休,那么我们今天的世界体坛就将失去一颗璀璨的明星。

如果有人说,童非少年时代的这一举动还算不上“班门弄斧”的话,那么,我下面要说的这位青年,就绝对要算“班门弄斧”了。

青年男低音歌唱家曹群已震惊世界歌坛。但是,大概很少有人知道以前他所经历的种种挫折。几年前,他还不过是个普通的歌唱演员,屡次在国内大赛上名落孙山。但他相信自己的能力。他做了一件令国内声乐权威瞠目的举动:自费出国,自费参加世界声乐大赛并一举夺魁。

多么强大的自信力,多么坚强的意志,多么无畏的勇气。

也许,有人会称他为“狂”。不错,他到“班门”去了,并且“弄斧”了,“弄”得漂亮,“弄”得精彩,“弄”出了中国人的潇洒和豪迈。

这样的勇士,在我们今天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只有看到他们在成功的领奖台上昂首的神态,我们才能感觉到我们民族压抑了许久的生命力正逐渐迸发出来。

的确,中国历史上曾出了个鲁班,“班门”便成了一个神圣又崇高的地方。难道,偌大的中国就不能有第二个“鲁班”、第三个“鲁班”?不能有无数超越于“鲁班”之上的新巨匠涌现出来?难道,一代一代的人才就只能“谦恭”地拜倒于“班门”之下而眼看着社会一天天地走向衰落?我们“谦恭”了几千年,难道今后的几千年还要永远地“谦恭”下去?

该是我们去“弄斧”的时候了,社会总是要前进的,无论什么也阻挡不了它。让我们敢于做“班门弄斧”的有志者吧!

【简评】

习作以要敢于“班门弄斧”的鲜明观点,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令当今青少年钦佩。在“感”上,主要运用事例法加以具体分析,使说理透彻、有力。从修辞手法的运用上看,恰当使用设问、反问、排比,使文章的气势大增,充分体现文字表达运用的生机与活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楼主| 发表于 2012-5-22 09:54:21 | 只看该作者
作文训练“写读后感”优秀选文:读《中学生过生日》有感
李红

“现在有的学生虽然不挣钱,可比挣钱的人敢花钱。”这就是《中学生过生日》这篇报道中所反映的家长的心声。

的确,现在的中学生过生日请客送礼已司空见惯,并且价值一般在10元左右,低档的贺年片、纪念品已不好意思拿出手。更有甚者,生日宴会竟花了180元、360元不等。看到这儿,还有谁能不为之震惊呢!我说:中学生之所以敢那样大胆地花钱,就是因为“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好作风还没有在他们脑中形成。

在过去的日子里,穷人家的孩子连上学的钱都没有,怎么能过生日呢?红军战士更是艰苦,他们穿草鞋,吃野草,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衣服……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他们是被生活所迫,没有办法。可是他们也可以去投降国民党,欺压百姓过上荣华富贵的生活。然而他们并没有那样做。他们历尽千辛万苦解放了中国,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而不是让大吃大喝的歪风席卷中国。举世闻名的科学家镭的发明者居里夫人,她的生活也是俭朴得很。她为了省钱买仪器,只是就着水吃面包,住在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阁楼里,她没有过过什么生日,没有给什么人送过礼,但是她卓著的成就被人永远铭刻心头。

一个中学生的天职就是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如果整天忙于请客送礼,那还如何专心学习呢?连百岁老人过生日都只是全家团聚,共同祝寿,何况小小年纪的中学生呢。

过生日请客送礼大吃大喝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正如报道中所说的,既加重经济负担,欠下人情债不好还,又制造了矛盾,产生了隔阂。那些用礼物换来的友谊,表面上看还不错,但实际上如纸一样薄,一捅就破,因为患难之交才是真正的朋友。世界伟大导师马克思、恩格斯的友谊就是典范。

过生日请客送礼不但对自己无益,同时给学校、家庭也带来了烦恼。有的教师反映:“学校是严禁抽烟喝酒的。但一过生日,抽烟喝酒就公开化,合理化了。”家庭的经济状况也受到了影响。

既然这种过生日的方式对人对己都无益处,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自创一种既符合青少年的特点又很有意义的过生日形式呢?

愿所有的中学生努力,愿全社会的人努力。

【简评】

习作选取与我们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一则报道为引子,引出本文论题,并通过列举事实的方法分析现象,揭示本质,严肃指出中学生“过生日”的种种危害。行文语言朴素,有情入理,有一定的说服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楼主| 发表于 2012-5-22 09:54:30 | 只看该作者
作文训练“写读后感”优秀选文:一样怀古两样情
许为民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脍炙人口的不朽名篇。一样怀古两样情,两个词人不同的思想、处境是造成这两首词差别的最重要的原因。

《念奴娇》一词的开头颇为壮观。作者望着滔滔长江,想起了三国时代周郎所建树的功勋,思绪像那惊涛一样不平静。看着壮美如画的江山,想到当年的周郎曾在这里大破曹军,而自己头发已斑白,却郁郁不得志,无处施展才华。东去的大江,不正像自己匆匆逝去的年华吗?年老而不得志,又怎能不使作者发出“人生如梦”的慨叹!

相比之下,《永遇乐》里所表达的感情深沉得多了。作者在词的开头就叹息了偌大江山却找不出孙仲谋那样的英雄,刘寄奴“气吞万里如虎”的当年气概也一去不复返了。作者这样怀念孙、刘,也正是对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苟且偷生的不满与批评。接着,他引用了“元嘉草草”“赢得仓皇北顾”的历史教训,警告南宋当权者韩侂胄切莫好大喜功,草率从事,以至造成半壁山河被敌人践踏的令人痛心的情景。仅仅“可堪回首”四个字就把作者的悲愤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结尾以廉颇自比,进一步批评了南宋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当时的廉颇还有人问:“尚能饭否?”可是有谁能启用作者呢?人老雄心在,报国却无门。这是多么令人悲哀与难堪啊!

从以上的分析,大致可以看出二词的异同:两个词人都是面对浩瀚的长江怀古伤今,但怀古伤今的感情却是截然不同的。苏轼抒发的感情是自己年迈,远不及“公瑾当年”,只得把酒酹月,消极地哀叹命运。辛弃疾的景况近似苏轼,年老而不被重用,但他并未因此而灰心丧气;悲伤的情调里,蕴藏着有朝一日能够重新被用,当报国雪耻的爱国思想。由此看来,《永遇乐》要比《念奴娇》积极得多。

一样怀古,为什么“怀”出了两样感情?仔细分析,造成这种差别也是很自然的。这是因为苏、辛二人的生活时代与个人处境是完全不同的。苏轼有一定的政治抱负,当然也有为国为民的良好愿望,但更多的则是追求个人的功名事业。因此,他在政治上失意被贬之后,便感到个人前途茫茫,于是借酒消愁,自我安慰,产生了“人生如梦”的虚无思想。而辛弃疾则不同于苏轼,他是一个忧国忧民的爱国英雄。这样,他的境界就要比苏轼开阔得多。他的心情也是沉重的,但他的不平不是由于个人的不得志产生的,而是在国土沦丧,报国无门,眼见自己年华付之流水的情况下而悲愤地喊出的。他并未被悲愤压垮,仍有抗敌的雄心。因此,他的这首词要比苏轼的《念奴娇》具有更加动人的感情。

    “伤国”而非“伤己”,正是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最大的不同,也正是前者胜于后者一筹的地方。

【简评】

此文与我们见过的前几篇读后感不同。它用比较法,抓住“怀古”二字,分析苏、辛二词所表达的不同的思想情感。分析原因时,不仅抓住两个词人不同的思想和处境,还从词本身对两首词和两个词人作出不同的分析和评价,避免了抽象说理的弊端,表达了习作者独立思考得出的正确见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7 01:4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