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作文训练教师辅导资料大全中学生作文基本功名师指导集锦

[复制链接]
57#
 楼主| 发表于 2012-5-22 09:54:38 | 只看该作者
作文训练“写读后感”训练题及提示
题目:

根据下面材料,写一篇叙议结合的文章。题目自拟。

东汉时,有个叫陈蕃的少年,为了将来干一番伟大的事业,整天在一间小屋里刻苦读书,可是却懒得打扫自己住的小屋。一位朋友来玩儿,见屋里脏乱得不像样,就批评了他一顿,谁知陈蕃却振振有词地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乎?”朋友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提示:

1.参考题目。

(1)伟大的基础是平凡

(2)从小事做起

(3)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2.确立论题。

阐明如何正确处理大事与小事的关系。

3.论述方法。

运用事实论据,从正反两方面论述。

4.揭示道理。

伟大的基础是平凡,大事是小事的积累。每一个人为了现代化建设,都要从每一件小事做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楼主| 发表于 2012-5-22 09:54:47 | 只看该作者
作文训练:要有点分析
学写议论文,很容易犯的毛病,是用叙述事例代替议论。有的同学说:“写议论文,只要提个论点,加上两个事例做论据,就可以了。”这话说得不全面。议论文,顾名思义,是要发表议论的。有了论点和事例论据,还得展开分析,深入议论。“分析好,大有益。”要在具体的分析中,把论点阐明,把道理讲清,让读者信服。

这儿所说的分析,主要是指对事例发议论,使事例论据同论点融为一体,更好的起到证明论点的作用。《理想的阶梯》第四段,在举了马克思、诺贝尔地事例后,紧接着这样分析议论:“那些杰出的人物正是被一种崇高的目标所鼓舞,才产生了惊人的毅力与忘我的精神。是理想的浪涛激励着他们去刻苦奋斗。”这几句话,把两个事例论据同本段的论点“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紧紧勾连起来,更好地发挥了论据的作用,突出了论点。这种“叙例”之后“议例”的话,可长可短,有时需要写一整段仔细分析,有时用一两句“画龙点睛”即可,根据具体表达的需要而定。

分析,还包括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适当讲一些道理。不少同学开始写议论文,习惯于摆事实,不善于讲道理,甚至怕讲道理。其实,讲道理并不难,用不着怕。我们平时说话,就常常用到这种方法。比如,有个中学生这样规劝不爱做眼保健操的同学:“眼保健操的作用可大呢,咱们得坚持做啊。这种操符合中医推拿的原理,能够清除眼肌疲劳,畅通血液循环。经常认真做眼保健操,能够预防近视眼呢!”这个同学说的头一句话,相当于论点,后面的几句话说理由,就是用讲道理的方法证明他的论点。

《发问的精神》的后半篇,为了证明“有人”说的论点不正确(这论点是“知识和道理,可以从书上读到,老师也会给我们讲解,只要努力学习,牢牢记住就成了,何必多问?”),并进一步证明发问的重要,作者用三个段作了分析议论,从三个方面举出了理由。这些道理上的论证,同文章前半篇的事例论证相结合,使整篇文章的论述更加严密,更加深刻,说服力也就更大了。

要学会分析,善于就事论理,善于把道理讲清楚、讲充分、讲深刻。关键是要在提高思想认识水平上多下功夫,要多学习、多思考、多做分析练习。另外,多读一些写得好的议论文,剖析它们的分析的方法,也是很有益处的。

  预备活动

下边两段习作都只用事例论证的方法证明论点,内容显得单薄。试在文内的横线上加点分析的话,讲些道理,以增强说服力。

⒈“满招损,谦受益”。就是说,自满会招来损失,谦虚才能得到益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班上有个同学,外语考试得了满分,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赞美,从此,他飘飘然起来,以为自己的脑子生来就比别人灵,不再刻苦努力。一年以后,他的外语成绩竟降到全班倒数第五名,其他功课,成绩也明显下降。

⒉搞科技也要用语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英国近代著名的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规律,但是由于他不能用最科学、最严密的语言表达出来,就一直没有得到科学界的承认,直到麦克斯韦完整地表述了这一规律,才得到人们的正式承认。可见,语文这门学科并不是可有可无的。



参考题目

从下列题目中选作一题,要求论点明确,论据恰当,并且有点分析。字数在500左右。

一  小议“开卷有益”

二  虚心使人进步

三  我为什么喜爱这句名言

四  “平凡”与“伟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楼主| 发表于 2012-5-22 09:54:57 | 只看该作者
作文训练“要有点分析”例文:课外阅读是否影响学习
我曾问过一个同学:“你认为课外阅读是否影响学习呢?”他十分肯定地回答:“当然不会,而且对学习还很有帮助呢。”

他的回答对不对呢?对,又不尽对。说它对,是因为课外阅读不仅能巩固课内所得,还可以开阔视野,增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一个学生要想在作文比赛中夺魁,如果没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联想、大量生动的语汇,怎能文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一个学生要想在数、理、化等方面崭露头角,如果没有相当的知识面,没有超群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又怎能取得成功?“华罗庚数学邀请赛”金奖获得者陆昱在回答什么是他成功的秘诀时说:“我只是在本科知识掌握的情况下多看些课外书籍,什么知识性的、趣味性的都看。”

说它不尽对,是因为这个同学忽视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即怎样进行课外阅读。语言学家王力说过:“选择书很重要,不加选择,如果读的是一本没有用处的书,或者是一本坏书,那就是浪费时间,不只是浪费时间,有时还会接受错误的东西。”我们中学生学习很紧张,辨别是非能力还不强,更应该从开阔眼界、培养能力、提高思想和审美水平的正确目的出发,选择课外书籍。我们不是看到一些同学由于沉溺言情和武打小说而对上课提不起兴趣,学习成绩就大幅度下降吗?另外,还要注意阅读方法。例如看小说不能只欣赏离奇的情节,而要注意学习写作方法,还要掌握好一定的时间和分量,不能因过多而影响学习。

总而言之,目的正确+选择适当+方法对头=对学习大有好处。等号前的任何方面做得不好都会影响学习,这就是问题的全部答案。

(读后想一想:这篇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分析评论同学答话的?在评析说得“对”和“不尽对”的过程中,发表了自己对课外阅读怎样的看法?引用语言学家王力的话,在论证中起什么作用?末尾一段写得好不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楼主| 发表于 2012-5-22 09:55:06 | 只看该作者
作文训练“要有点分析”例文:说“谦虚”
    谦虚是一种美德。只有谦虚的人才能经常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得到各方面的指导和帮助,使自己不断进步。这个道理,仿佛谁都明白,但在实际生活中,有的人却往往表现出不够谦虚。例如:我们有些同学,在学习上取得了一些成绩,就自高自大,似乎自己什么都懂了,经常摆出一副学问渊博的样子。这实在是幼稚无知的表现。

为什么说不谦虚是一种幼稚无知的表现呢?我们说科学知识不是任何人在一生中所能学完的。学海无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是在无边无际的未知的海洋中的一个岛屿。这个岛屿变得越大,它的伸向未知的海洋的疆界也就扩展得越大。因此,谁自以为什么都懂了,那正说明他的无知。

古往今来,那些卓越的人们总是把谦虚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学无止境,毕生不懈。科学巨匠牛顿在力学三定律的确立中,在万有引力的发现中,在光的微粒说以及微积分的创建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他却毫不满足。他曾说:“我不知道,在别人看来,我是什么样的人。但在我自己看来,我不过就像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为不时发现比寻常更为光滑的一块卵石或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而对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这样一位卓越的科学家尚且如此谦虚,我们这些知识还甚为贫乏的学生,却认为自己什么都会了,把无边的大海看成小小的水潭,这岂不是太幼稚可笑了吗?

能否做到谦虚谨慎,实际上是对真理、对人民的态度问题。忠于真理的人,虚怀若谷;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而鞠躬尽瘁的人,永不自满。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是中华民族的杰出代表,他文能治国、武能安邦,功盖中华,众口皆碑,但他又是何等地谦虚谨慎,平易近人啊。他不仅自己虚怀若谷,还经常教导我们要谦虚谨慎。我们常说要向周总理学习,那么,谦虚谨慎这一高尚品质,就是我们首先要向总理学习的一个方面。

谦虚是一种美德,它是我们进步的动力。英国生理学大师、血液循环的发现者哈维很喜欢这样一些话:“谁也没有达到完善的地步,他以为是知道的,实际上有许多地方还不知道。时间、空间和经验增加了他的知识,或改正他的错误,或训诲他或引导他放弃那些他过去深信不疑的东西。”让我们记住这些话,永远做一个谦虚的人,一个学而不厌的人吧。

(读后想一想:这篇文章,哪些地方是紧扣事例论据作议论?哪些地方是在深入讲道理?能不能去掉这些道理论证的部分?对两篇例文,都可以想想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
 楼主| 发表于 2012-5-22 09:55:15 | 只看该作者
作文训练“要有点分析”例文:语文活动
推荐好文章

一  每人推荐一篇好文章,写出推荐理由。

二  好文章的标准:思想内容好,反映当今时代风貌,体现时代精神;语言文字好;适合初中生阅读。

三  把推荐的文章集中起来展览,供大家观摩。

四  所有同学投票推荐最佳文章若干篇,大家评论。



作文训练“要有点分析”例文:谈谈“我不行”

刘军

在赞誉之词面前,你连连说“我不行”,大家会投以敬慕的眼光,因为你谦虚,不居功。

当你完全胜任某事,而又需要你承担时,你说“我不行”,大家会认为你缺乏魄力与勇气。

我主张生活中不可缺少“我不行”,但也必须有胆量说“我行”!

“我不行”作为一种不表现自己的谦虚美德,被世人加以肯定。而这种“不表现”,却恰恰是鲜明的“表现”:表现了自己的品质,表现了自己的美德,表现了绝不止步不前的决心,表现了与他人相处的谦和。

而另一种“我不行”是否就欠妥当了?他们有的得过且过,不拉重套;有的远避重任,明哲保身;有的不求有功,只求轻松……这种“我不行”,于国于民于己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改革的今天,社会尤其需要敢想、敢说、敢做的有魄力的人才,而有胆、有识、有实力之人才适应当今改革大潮的需要,那种躲躲闪闪的“我不行”者恐怕难免被淘汰吧。

生活需要强者。“我不行”的谦虚美德自然要发扬,“我行”的魄力也要不断发展。多希望我们每个人在千斤重担面前都能踏实、坦然地大呼一声:“我行!”

【评析与指导】

练习写议论文,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练习习作者的分析能力。分析什么?分析生活中的矛盾,诸如善与恶、美与丑、好与坏、高尚与卑下、正确与错误、改革与守旧……等等。本文标题是《谈谈“我不行”》,文章实际上不仅分析了“我不行”,同时也分析了“我行”。这就是初步懂得、掌握了辩证地看问题的方法。文章没有脱离时间、地点、条件等具体情况来作抽象、空洞、说教式的分析,而是在具体分析方面下了功夫,所以取得了一定成效。有了会分析这个前提,写作的思路也就通畅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楼主| 发表于 2012-5-22 09:55:30 | 只看该作者
作文训练“要有点分析”例文:包装
周欣

“花钱花在包装上”,这话一点儿不假。

如果说,人的外在美有三分之二是靠服装来表现的,那么,商品靠的就是包装了。

精美的包装能够吸引顾客,促进人的购买欲,而人们向来又自觉或不自觉地有“观其外,知其内”的成见;更何况也有些人爱慕虚荣,以买外表精美的产品为时髦。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随之而来的就是更多的精神生活需求,而商品那精美的包装,则成了满足这一需求的手段之一。

我国古代就十分注意包装。“买椟还珠”的故事,说的是一个人在一个雕刻得十分精美的盒子里放了几颗珠子,打算卖掉它。另一个人来买时,花了买珠子的钱,却只拿走了盒子。

确实,这件事的含义是深刻的,不过,我认为这个故事也足以说明在我国古代的商品经济中,就十分注意包装艺术了。

“红花还需绿叶衬”,不也是这个意思吗?

近年来,随着商品的日益丰富,包装材料的质量也由低档转为高档。

就拿大众化的饮料啤酒来说,原来提个暖瓶到商店就能买到六角钱一升的散装啤酒。而现在,商店或饭店的柜台上,到处都是一元四五角的瓶装啤酒或者三四元一听的易拉罐装啤酒,而且很受顾客欢迎。

难怪有些厂家提出这样的口号,叫做“花钱花在包装上”!

包装还逐渐向艺术的方向发展。

就拿糖果来说,过去拿一张牛皮纸包上一称,就给您了。且各种糖全用一种纸,呆板之极。

现在糖的包装有形形色色的图案和样式。有方块的,圆的,三角的。上面不仅有糖的名称,还有糖的特殊标志图案。

如“大白兔”奶糖上就印着两只活泼可爱的兔子;而金币巧克力的包装,则是一张刻有各种图案的金纸;酷似一枚闪光的金币……

于是,有些人索性把糖纸像集邮一样集储起来,形成一个糖果包装艺术的“资料库”。

现代的包装大致可分为中式和西式两种,中式包装以古朴、典雅的民间风格为主;西式包装新颖,用途广,有“盒式结扎”“袋式包装”和“异形包装”等等。

其中“异形包装”更为突出,有什么“心形”“动物形”等等。

用料也由玻璃纸、塑料和铝合金等材料取代了纸料。

未来的包装越来越明显地出现“中西合壁”的趋势,既有中式的古朴、典雅,又融合西方的新颖、实用。

如“袋式包装”,既是包装,又可以用来当提包使用;而“异形包装”,既是包装,还可以作为孩子们的玩具。

看来,“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商品及包装,将越来越不为人们所接受了。

【评析与指导】

此文通过不同的角度,从古到今,从国外到国内,层层有序地说明包装的艺术化、实用化,阐述精美包装在人们生活中的意义与价值。从全篇看,事例论据充分使用,体现出它的多角度和全面性,而这种全面的、多角度的、充分的事例论据通过习作者简明得体的分析,与文章的中心论点自然融合。另外,语言运用亲切自然,避免了板着面孔训人的毛病,是应提倡大家努力学习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3#
 楼主| 发表于 2012-5-22 09:55:41 | 只看该作者
作文训练“要有点分析”例文:烟的魅力
蒋益民

时常能在马路上看见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中学生,推着自行车,斜背着书包,一人叼一支香烟在嘻嘻哈哈说笑。如果他们谁给别人帮了个忙,对方便掏出支过滤嘴,递过去,于是“哥儿们”的关系就确定了。

这些人总给我“坏学生”、甚至“小流氓”的印象。可不料在我们学校里也不止一次地出现过类似的情形,当然要避开老师,不过这容易,只要在课间,放学后找个旮旯就抽起来。在重点中学不乏抽烟者,那么在一般中学就可想而知了。据《健康报》的一份调查材料说“在我国现有的2.5亿吸烟者中,竟有500万中学生”。“南京市中学生吸烟率已从1987年的9.3%上升到1988年的30%。北京也存在同样的情况。更令人吃惊的是,他们抽的香烟许多是‘万宝路’、‘555’等高档名牌。这些小烟民能一口气说出十几种外国烟的名字和价格。”这真使人为之一惊!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中学生抽烟的现象?除去社会上厌学风、经商风、读书无用论等等不良风气影响之外,我认为不少中学生以为“吸烟是有气派有风度”的标志,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有的同学认为自己长大了,应该具有成人的“风度”了,手捏一支冒着缕缕青烟的香烟,目光茫然地吸上一口,然后把手挪向一边,轻轻地用指弹掉烟灰,富于思索的双眉被吐出的烟雾模糊成一片,那该多么持重,多么潇洒,多么有风度!然而我却要说:多么无知,多么无聊,多么庸俗!

风度,是一种美好的举止姿态,它是靠人的崇高思想和美好品质一点一滴地培养起来的,而不是靠简单的模仿和矫揉造作装出来的。广博的常识和深厚的品德修养是形成不凡气度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是绝然不会有风度的。纵观古今中外那些有风度和政治领袖、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以及社会名流,哪一个没有广博的学识和深厚的文化素养?一般成年人比我们老练、稳重,也得力于他们有较多的阅历和厚实的文化素养,如果有风度,也绝不是靠吞云吐雾烘托出来的。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影视中也常见并不吸烟而却风度翩翩的人,这就是个明证。

英国的航海家雷利爵士曾把烟草传到欧洲,自从他吞云吐雾到现在,世界上有多少人在寻找这种刺激。在我们这个地球上,每年至少有250万人被烟草这个魔鬼吞噬掉生命。烟草中所含尼古丁对人体的危害,不仅为医学界所证实,而且日益为身受其害的人所承认。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限制和削减烟草的产量,美国在生产的香烟上注明烟对人体的危害,我国也在大力宣传吸烟的危害,劝说人们戒烟,并采取措施防止烟草对环境的污染。遗憾的是掌握了不少科学文化知识的中学生却成了小烟民、瘾君子。他们在向自己的健康挑战,在一步步走向黄泉之路,难道这不是可悲的吗?

为了我们的“四化”大业,为了子孙后代,也为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我们中学生要赶快根除吸烟的坏习惯,抛弃那种吸烟是有风度的错误认识,树立振兴中华的崇高理想,以丰富的科学知识充实自己,以美好的道德情操陶冶自己,从而使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有风度的人。

【评析与指导】

这篇习作在运用事例证明中心论点时,有两个显著特点。1.选取与当代中学生生活贴近的事例作为论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2.对事实论据进行了全面、客观的分析,使论据与论点自然融合为一体。例如,在列举中学生吸烟的问题之后,没有盲目草率地下结论,而是引导读者深入思考产生问题的种种原因。对其主要原因(“爱模仿”“追求风度”)又作了中肯的分析,从而加强了事实论据对中心论点的有力证明。

当然,此文也有不足之处。如第一和第三自然段对事例的叙述过于具体。我们知道,在议论文里,叙述只作为分析议论说理的引子,它不同于记叙文体对叙述的要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7 02:3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