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0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同步练习作业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9 17:17: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同步练习作业题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测试题
 
一、读拼音,写词语
  zhuī  dào  ài  fǔ  shì  shì  yú  kuài
  (  ) (  ) (  )  (  )
  pèng  bì  wēi  rò  ké  sòu
  (  ) (  )  (  )
二、根据拼音组词
  传:zhuàn(  )   圈:quān(  )
    chuán         juàn 
  冠:guān(  )    扁:biǎn(  )
    guàn          piān
三、填空
  张(  )李(  )
  (  )(  )吞(  )
  (  )然大(  )
  (  )经风(  )
  各(  )已见
  ( )(  )有味
四、根据下面每句话的意思,写出相对应的词语
  1、对死者表示沉痛的怀念。(    )
  2、敬爱并且拥护。(    )
  3、疼爱、抚慰。(    )
  4、形容经历过许多艰难困苦。(    )
  5、一下子明白觉悟了。(    )
  6、比喻弄错了对象或事实。(    )
  7、比喻学习时生吞活剥,对所学的并不理解。(    )
五、选词填空
    严厉 严格 严肃 严峻
  1、两个小战士互相鼓励,互相帮助,经受了(  )的考验,终于走出了草地。
  2、他脸上的表情变得那么(  )。
  3、老师对我们的要求是非常(  )的。
    沉着 沉重 沉静
  4、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我的心情很(  )。
  5、老师告诉我们遇到紧急情况不要慌,要(  )。
  6、夜幕降临了,热闹了一天的小山村又(  )下来。
    爱戴 爱护 爱抚
  7、周总理是深受全国人民(  )的好总理。
  8、妈妈给了我多少(  )啊!
  9、我们小学生要关心集体,(  )公物。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篇课文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个______的人,表达了作者______的思想感情。
七、小练笔
  题目:我的爸爸(妈妈)
  要求: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中心突出,语句通顺连贯。
  1、审题提示:
  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写作时要注意安排好详略。选好表现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例后,在叙述事情过程时,最能体现爸爸(妈妈)特点的情节,尤其是他(她)外表与内心,一定要细致刻画,这样人物形象才会血肉丰满,个性鲜明。
  2、例文
  ……但不久,我发现事情并不像我想像的那样,新妈妈待人和气,过门的第二天,便上县城给我和爸爸各扯了一件新衣服,并给我买了一个挺洋气的小书包。晚上,她又早早地烧了一锅热水,硬要给我洗头,我躲来躲去总是不肯,结果水洒了一地。爸爸气得直咬牙,但新妈妈仍然乐呵呵地说:“你看,脖子黑得都能给乌鸦当舅了!”我只好乖乖随她。新妈妈给我洗完头,又要给我洗脚,她按住我的脚,一边搓一边说:“洗了脚睡觉舒坦。”我的心里热呼呼的,一种从来未有过的感觉涌上心头,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
  3、例文简评:
  这篇文章选取新妈妈过门第二天照顾“我”和爸爸的事例,通过这个典型材料赞美了新妈妈关心体贴家人的好品质。小作者对人物的描写生动具体,写得很感人。
〖参考答案〗
一、读拼音,写词语
  追悼 爱抚 逝世  愉快 碰壁 微弱 咳嗽
二、根据拼音组词
  自传  圆圈  张冠李戴  扁担
  传说  羊圈  冠军    扁舟
三、填空
  冠 戴 囫囵 枣  恍  悟  饱  霜  抒  津津
四、根据下面每句话的意思,写出相对应的词语
  1、哀悼
  2、爱戴
  3、爱抚
  4、饱经风霜
  5、恍然大悟
  6、张冠李戴
  7、囫囵吞枣
 五、选词填空
  1、严峻  2、严肃  3、严格
  4、沉重  5、沉着  6、沉静
  7、爱戴  8、爱抚  9、爱护
六、从课文里找出表示下面意思的词语
  攀谈  心悦诚服  包蕴  拘束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对鲁迅先生无比怀念和爱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15 23:5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