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60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3年秋季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4 10:24: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3年秋季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一、试卷结构:
本考卷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力求切合教学实际,值得一提的是,本试卷在注重语文基础积累的同时,加大了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力度,强调了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注重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展示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同时也指明了中考复习的方向。试卷满分为100分,共有三个版块:
第一题:积累运用芳草地(共26分)
第二题:阅读赏析百花园(共34分)
第三题:作文(共40分)
二、对试题的评价
今年的语文学科试题严格执行大纲要求,同时又能体现“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的新课改理念。从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出发,从初中语文的实际出发,稳求有变,变在有新,深化了语文考试改革。试题有以下几个特点:
1、更加注重能力考查,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注重对文章整体的感悟能力、分析能力和评价欣赏能力的考查。作文仍保持较大的比重,命题宽中有严,既打开了学生的作文思路,又便于阅卷人员把握分值,淡化文体要求。
2、扩大思维含量,注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考查。全卷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加强对语言感悟能力和语言文化素养的考查。主观题允许合理的不同答法,探索开放性试题,鼓励个人创思。
3、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如阅读题中的《玫瑰树根》,选文是一篇童话,主人公有蠕虫、玫瑰树根和地下水的细流,表现了树根的美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再如戏剧《陈毅市长》,是课内读物,表现了陈毅的诙谐和智慧。
统观试题,感性和理性完美统一,更趋向人文化、体现的是人性美。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无疑受到一次思想教育和情感的陶冶。但分值偏低,总分只有100分,考试标准要求语文为120分。
三、对学生答题情况的分析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稳中求变。如:
第一题是填空题,考查字音、字形和改错别字,满分6分,要求将拼音写出汉字,改正语段中的错别字,学生得分率为60%,字形相近,易混淆,学生掌握不够牢固。
第二小题考查成语,为选择题,此题部分同学判断依然失误,满分2分,但近一半学生失分。
第三小题为病句修改题,这类基础知识一要靠学生平时的点滴积累,二要求教师在平时应加强方法上的引导。如:病句修改中的中心语,句子成分的删改,这是学生最大的问题;同时注意用词的准确性,分析“说明”与“表达(表明、表述等)”的区别。这样,认真仔细审题后,问题则迎刃而解。
第四小题,考查的是古诗词默写,学生背诵较好,得分率较高,以后还得继续发扬。但某些同学的字书写不正确,如“蜡炬”“圆缺”“长虹”等字失误教多。
第五小题考查的是课外知识,让学生补写课外文学常识。学生写得均不错。
第六小题考查的是排序,此题丢分的同学很多,没有养成严密思维的习惯,这是学生最大的问题,其实只要认真分析,弄清句子内在的逻辑关系,此题极容易解决。
第七小题考察的是综合实践,阅读材料,把握依据,得出方法。学生失分较多,看来这方面的能力还得加强。
第二部分阅读题,是由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两部分组成。
现代文如《玫瑰树根》,总体来说得分偏低。此题虽然考点明确,8题对加点词语的理解,9-11题句子和中心的理解及分析,9题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10题是短文抒发情感的判断, 11题要求学生根概括主题,但学生失分较多,主要原因一是审不清题,二是对课文内容没有理解透。在以后,要继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多训练一些开放性题型的题,教给学生灵活阅读的习惯。
文言文部分,考的是课内《鱼我所欲也》和课外《外储说右下》的比较阅读,考试之前我们将课内重点文言文和古诗词作为了重点复习,课外文言文则采用的是学生自由复习,没有进行系统讲解,这样造成了学生的部分失分,从中也可以看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差,老师绝不能放松,还必须认真仔细。
第三部分考察的是作文。一篇命半命题作文《给_________的一封信》,有部分学生写书信格式不正确。另一篇是材料作文,材料作文本身难度大,对于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相对薄弱的同学来说难度就更大了。其实,写材料作文需要从材料中提炼观点,确定中心,选取材料,进行构思谋篇即可。但很多学生“紧扣材料”,原文抄袭,大发感慨,空洞不具体。还有学生审题不清,偏离主题,出现跑题现象
从考试情况看:学生之间的差距很大,好的文章观点鲜明,言辞流畅、精彩、严谨,旁征博引读书必定很多,字迹也漂亮、工整;而差的主题确立有误,甚至还有的学生根本没有主题;而且发现许多学生的“文体观念”很淡薄,基本技能缺失;还有不少学生似乎在考前死背一些范文,作文中雷同的、模仿的层出不穷,这种作文得分也较低。同时,卷面的差异也是很大的,因而一定要加强练字。
四、反思
1、转变观念,指导学生在运用中积累语文知识
老师们普遍认为语文知识教学在基础教育阶段仍是十分必要的,要把握好一个“度”,在学生的头脑中构建一个完整严密的知识体系,关键是要找准知识教学的突破口,找准课堂知识教学与中考知识考查的结合点,注重源于学生的语文知识资源,注重生活中语文知识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学生对语言现象和敏锐的洞察力、理解力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2、加强学习指导,培育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
“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语文学习习惯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语文学习的行为习惯:如认真书写的习惯、查阅工具书的习惯、诵读的习惯、做读书笔记的习惯等。另一方面,是语文学习的思维习惯,如独立思考的习惯、推敲感悟语言的习惯、敢于质疑的习惯等,这些习惯重在引导培养,培养学生思维习惯的过程也是培育学生良好思维品毛质的过程。只有养成了这两种习惯,才能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索式的学习,语文教学才会达到“不待教师教,学生自能学”的境界。
3、遵循阅读的规律,避免纯技术性的操练
阅读教学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语言感悟能力及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且不可以纯技术性的操练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且不可肢解文章,打破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原则,这样学生势必读不出文章的情味来。阅读就是要回归文本,要带领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培养阅读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怎样品味语言,怎样捕捉文字背后的隐含信息,怎样揣摩文本中那些“重要的暗示或提示”,怎样获得审美的愉悦,怎样对文本作出既富有创造性又符合文本实际的解读。
4、立足学生的真情体验,搞好当前作文教学改革
新的课程标准呈现出新的作文取向------“生活作文”、“个性作文”,即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认识生活中的现象,抒写生活的感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1-24 10:25:11 | 只看该作者
本次共抽取十个学校九年级语文试卷100份,统计了每道题的得分均值和得分率,通过对各题的分析统计,来了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之点和不足之处,以便使以后的教学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 积累运用答卷分析:

试卷抽样统计(30份)

    第一大题主要考查了字音、字形的识记,成语的积累和运用,辨析并修改语病、对材料题的内容归纳和看法,仿写能力,名著阅读以及古诗文背诵。从卷面情况来看,学生掌握成功的方面是:材料题、仿写、名著阅读以及古诗文背诵。具体分析如下:

    第1题:1—2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识记,与中考题的考查形式相同,为单选题。第一题选取九年级语文课本中需要重点识记和积累的字,包括形声字、形近字和多音字,从得分情况来看,学生识记较好。

    第2题:考查学生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所考查的文一出自九年级语文课本,二是来自学生在实际写作中常写错的字。如:文彩、竹杆、观摩、死心踏地,手屈一指等。从学生的成绩来看,还得继续加强,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音、形、义等方面,准确地识记汉字。

    第3题:考查学生对课本学过的成语及生活中最常见成语的识记运用能力。从卷面分析来看,掌握程度最差,得分率仅占35%。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加强学生对词语及成语的识记、积累和理解。并提高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运用成语、词语的能力。

    第4题:考查学生正确的语言表达能力,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和正确运用标点的能力。命题文本为紧扣我们实际生活的一段实用文,旨在告诉学生,在实际生活和写作中,常常有语病现象出现,希望引起学生的注意。所考查的三种语病类型,为中学生说话写作中中常犯的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概念并列不合逻辑。从试卷分析来看,学生的语感不强,语法知识薄弱,对病句的判断、修改只凭感觉,因此得分较差。建议初中段对学生补充一些语法知识。

    第5题:这是一道材料题,重在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同时也学生对事物、事件的观点认识和看法。所选材料为2011年新闻报道中的教育方面的热点问题,和学生的实际有紧密地联系。从试卷分析来看,学生对材料内容归纳概括的较好,对这一现象有看法,并能简单的阐述分析,且观点正确。不足:许多学生在阐述分析中出现了别字、错句甚至词不达意的现象。

   第6题:考查学生仿句的能力。仿写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想象与联想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从卷面分析来看,学生能写出较为规范合格的句子来。不足:①仿句与例句句式结构不照应②仿写出的句子前后不合事理,缺乏逻辑关联(例:折断的柳树继续发芽,那时教我们发芽;直直的松树挺直了腰,那是教我们伟大等)③语言表达不准确、不精练、不精彩。仿句是浓缩的精华,语言要求极高,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引导学生锤炼语言。(例:年轻的小草挣扎着手,那是教我们勇敢)

第7题:古典名著阅读较为成功,学生对水浒中鲁智深这一人物形象把握的比较全面,准确。

第8题:考查学生古诗文的积累和背诵。学生掌握情况很好。出现的别字有:①了却(确)君王天下事②生(身)前身后③化做(作)春泥更护花。

二 、阅读理解答题情况分析:

    甲阅读题为论说类文本考查。选文为课本经典文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主要考查了四个方面的能力点。

    第9题:考查学生对文意准确理解的能力、考查学生对代词指代内容的准确把握。大部分学生能从文本出发,以文解文,思维准确,且能够找准答题区域。不足,个别学生作答脱离课本,答案随意。

    第10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归纳重点信息的能力。较好。

    第11题:主要考查议论文段中学生对材料的概括以及材料论证的观点。存在问题,学生能概括出材料,但是对于材料的作用,即材料用来证明什么观点把握不到位。

   第12题:从写法角度鉴赏文章中设问句、设问段的作用,学生不能从文本入手,做具体准确的鉴赏,答语答不到点子上,随意性强。

   乙阅读题为记叙类文本(小小说)考查,选文切近现实生活,能引发人对一些社会问题的思考。主要考查了学生五个方面的能力点。第13题梳理情节把握的较好,其他知识点都掌握的不到位,具体分析如下:

   第13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主人公的主要活动梳理出文章的主要情节。学生能从人物及事件入手进行概括,能大体把握记叙类文章的主要情节。不足:用词不准确,概括不全面。

   第14题:考查学生根据语境鉴赏语言,品味语言的能力。语言鉴赏应该从具体语境入手,从凸显形象、展示心理、表达情感、深层含义、强化效果等方面入手来思考。不足:学生鉴赏比较肤浅,随意,不能够结合具体语境来谈词语的表达效果和深层含义。

    第15题:考查记叙类文章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学生能答出表层作用,不能答出深层次对人物形象的衬托作用。

    第16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采用的手法及手法作用的理解。学生能对第一问对比手法进行详尽的归纳,但是对手法的作用鉴赏分析不到位。

    第17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事件点评的能力、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不足:学生能写出事件,但不能围绕中心展开对事件的准确点评。(原题:文中用大量的笔墨来表现峰子的悲和壮,请各举一例并作简要简评。)

   甲乙阅读为文言文考查,课内外相结合,课内为《陈涉世家》选段,课外文段为历史上的经典名篇,篇幅较短,不足百字。主要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实词推断的能力、文言翻译的能力,具体分析如下。

    第18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从试卷来看,文言断句的能力还得进一步加强,正确的朗读节奏源于对文意和句意的正确理解,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加以重视。

    第19、22题:考查学生根据语境对文言实词的推断能力,19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文言实词的积累,从卷面分析来看,学生积累较好,比上几次有了很大的提高;22题考查学生对课内所学的文言文实词迁移运用到课外的这种能力,“表”和“卒”两个文言实词,学生在课内已经学习过,在本文段中只是考查迁移的能力,但是从学生的卷面分析来看,迁移能力较差。

   第20、23题:考查学生文言翻译的能力。课内文言文学生翻译很差,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文言翻译只译大概,缺少细心推敲,关键字落不到实处,或者关键字翻译出错,随意性强。“故”(因为)“数言”(几句)“忿恚”“十六七”(十六七岁)这些重点词语学生都落实不够,或者翻译出错。

第21、24题: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较好。

   丁阅读为古典诗词考查。选文《商山早行》来自于九年级课本课外古诗词背诵。主要考查学生感受意境、描述画面、把握情感、归纳手法的能力。不足,学生画面描述不够完整,想象展开的不够充分,手法知识欠缺。

    第25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诗中哪些词语表现了早行?)学生读诗不认真,不细心推敲,导致回答不全面。

    第26题:第一问考查了学生对诗歌画面的描述,本质是考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画面展开简单,描述不够完整。第二问,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构思、手法和情感的能力,学生能较好地整体把握诗歌的情感,却不能把握诗歌所采用的手法。

    五、作文分析:

    本次作文为命题作文,题目为“总有一种记忆值得珍藏”,命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关注身边,引导学生写真实感受和体验,并培养感恩情怀。本次作文满分40分,从抽样试卷来看,均分为33分,得分率为82.5%。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学生能写出感动自己的往事,说真话,叙真事,有真情实感;②选材丰富;③书写有了进步。,

    不足:①不能突出写作重心。有相当一些学生写出了“记忆”,但不能突出“值得珍藏”;②文章不能写充分,记叙不具体,描写不细腻,抒情不感人③许多作文语言平淡,没有活力,内容干枯,缺乏感染力。

    从这套试卷反应出,我们以后的教学,基础知识方面要在字音、字形的识记,成语的积累和运用,辨析并修改语病方面加强训练;阅读题要在鉴赏语言、手法,陈述看法,观点材料的关系,及准确的语言表述上下功夫;文言阅读要继续在断句、实虚词的积累、翻译上多加强,并多做迁移训练;写作方面,继续在立意、构思、选材方面加强指导。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关注社会和人生,丰富写作素材,提升写作的内涵和深度;加强语言训练,倡导学生写出个性化的作文。

六、对以后教学的建议:

1.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学生学会自觉积累。积累字音、字形、词语、成语和文言实虚词,背诵古诗文,积累写作素材,来强化基础,提高积淀。

2.课堂教学要注重方法指导,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准确性和灵活性。教学过程中要强化语病训练、逻辑思维训练、概括归纳要点、鉴赏评价、语言表达、标点运用等方面的知识点,教师的指导方法要得当,行之有效。

3.多进行知识的迁移训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运用课内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

4.写作方面,继续在立意、构思、选材方面加强指导。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关注社会和人生,丰富写作素材,提升写作的内涵和深度;加强语言训练,倡导学生写出个性化的作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1-24 10:25:18 | 只看该作者
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随县万和中心学校  刘小华

期末考试已经结束,本次期末考试由县教研室统一组织命题,本次九年级语文试卷共有五个大题,满分150分,答卷时间120分钟。整张试卷很好的考查了学生的学习成果,试题考查的知识、技能符合中考说明的要求,试题的立意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现将这次考试质量评价总结如下:

一、考情分析:

此次适应性考试我班共41名学生参加考试,平均分105.6分,及格34人,及格率76.8%,优秀3人,优秀率7.6%,最高分127.5分,最低分60.5。

二、试题总体评价:

本次考试语文试卷严格按照随州市2011年中考形式命题,试卷共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古诗词名句默写,第二部分为基础知识和语文实践活动,第三部分为浅层次阅读分析,第四部分为深层次阅读分析,第五部分为作文,各题所占分数分别为9分、26分、35分、20分、60分。

从总体看,本试题测试重点突出,题量适中,符合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体现出很强的人文精神,在考查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熏陶的人格魅力的培养,对今后的语文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试题分析:

第一部分古诗文名句默写考考查中前3小题为直接默写,少数同学存在写错别字现象,如第3小题“塞上燕脂凝夜紫”中“燕脂”一词就有9人写错;4、5两小题为理解默写,其中第5小题10人做错;第6小题考查与爱国有关的诗句积累,4名学生打错。

第二部分基础知识和语文实践活动涉及内容广,主要考查学生汉字书写、字词的积累、病句、标点、成语运用、语法等语文基础知识和综合性学习等内容,共26分,比例适中。

第7小题主要考查汉字的书写,学生掌握较好;

第8小题从基础知识易混淆的字形、字音等方面进行了考查,此题学生整体掌握较好,只有4名学生选错;

第9小题考查了标点符号的用法,这一小题难度较大学生不易把握,正确答案应该选C,而全班这一小题作对的只有2人,很多学生选了“A”,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这题所选标点用法不典型,学生不易掌握;

第10小题考查成语用法,这一题学生掌握较好;

第11小题考查病句辨析,学生对于“歧义”类病句把握不太好,不少学生选了C;

第12题考察了语法常识,这是个难点,因为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少讲到语法常识,学生得分不太好。

第13题综合性学习考查知识面多,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分析、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考察了学生的日常积累,对学生进行了多方面考查,出的好,特别是所选材料与学校刚刚开展的“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有关,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第三大题收入3个阅读题,题材各异,其闪光点是试题体现出了很强的人文精神,在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同时对学生的人格精神有很大的帮助。

第(一)题为诗词赏析,考查了《破阵子》考查难度不大,但对于第15小题掌握不好。

第(二)题为文言文阅读,主要是比较阅读,难度较大,而且课外文言文注释太少,所设计的4道题目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但对于第20题学生掌握不好。

第(三)题为说明文阅读,着重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说明为语言准确性等说明文知识的理解运用,同时还涉及到文本的解读,本题题量较大。

第四部分深层次阅读考查了小说《拔下钥匙》题目难度适中但书写量过大,学生做的情况不太好,特别对于26、29题掌握不好。

第五部分为写作,考察了命题作文《点亮心灵的灯》,我认为这一题目比较好写,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我班绝大部分学生审题,作文最高得分为54分,50人以上作文23人。

三、存在的问题:

这次考试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如下:

1.个别同学在答题时间上掌握不够准确,做题速度较慢,存在试卷没有答完的情况。

2.部分同学知识面较窄,课外知识贫乏,应变能力不强。

3.写作题中,个别学生拘泥于原材料,题材陈旧,内容空洞,文章缺乏时代气息,缺乏真挚的情感,文面较差。

4.学生阅读量不够,有待扩大阅读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1-24 10:25:27 | 只看该作者
一、试卷评价

本次语文期末试卷,总体上体现了命题者对语文教材的准确审视、对中考趋势走向全面的把握与理解,关注了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重视运用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尤其重视学生整体把握文意、对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概括运用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试题注重于引导学生积累、感受与思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突出试题内容的人文特性,给学生以人文薰陶,较好的体现了新课标对本期语文学习的总体要求。

二、答题情况分析

    这次考试,最高分121分(含5分卷面),最低分39分,优秀率35.7%,及格率95.7%。试题的题量适中,难易适中,有较强的区分度,准确的考查学生的语文实际水平。

(一)积累与运用

此板块整体得分情况不太好。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部分学生语文双基知识不牢固,前四个选择题考察字词积累、文学常识、病句修辞等,失分严重;还有古诗默写考查的诗句都属于耳熟能详的名句,而且默写这一板块是老师们平时教学中反复强调的,可因写错字而得不到满分的也为数不少;另外还有学生对语文的综合性运用把握不好,也造成了不少失分。

(二)阅读题

阅读题部分包括三个方面:课内文言文阅读、课内现代文阅读和课外现代文阅读。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解题能力、语言感悟能力、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课内涉及《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鱼我所欲也》两篇经典文章,此两题要求学生对两篇文章有精准的把握,答题要严密,知识点力求准确无误,否则就会有较大的丢分。恰是这一部分,学生有较多的失分,其中原因自明。两篇课外现代文阅读,文质兼美,文学性、思想性都很强,这部分题目量分稍宽泛一些,关键是准确文体定位,读懂读透原文,擅于结合上下文答题,恰当的组织语言,准确圆满的组织答案。例如:两篇短文的最后一个小题,灵活性极强,要求学生谈感受认识、谈见解体会、评析鉴赏文章的精彩之处,这无疑能在较宽阔的视野下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遗憾的是个别同学语文基础薄弱、答题技巧欠缺,在考场上顾此失彼、漏洞百出。

    (三)作文

    纵览作文考试情况:学生之间的差距很大,好的文章观点鲜明,言辞流畅、精彩、严谨,旁征博引读书必定很多,字迹也漂亮、工整;而差的主题确立有误,甚至还有的学生根本没有主题;而且发现许多学生的“文体观念”很淡薄,基本技能缺失;还有不少学生似乎在考前死背一些范文,作文中雷同的、模仿的层出不穷,这种作文得分也较低。同时,卷面的差异也是很大的,因而一定要加强练字。

三、今后教学建议

1、关注语文积累与运用,进一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语文的积累,包括字词积累、诗文积累(包括名著)及文化常识积累等,要继续加强汉字书写的规范化教育,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真正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古诗文默写要加强对词句的理解,避免错别字。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就在生活中,要在教学中创设生动的运用语言的生活情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考试时仔细审题的习惯,作文要写题目的习惯,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习惯,保持文面整洁、书写端正和清楚的习惯等等。

2、加强课内外现代文阅读,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解题能力的提高。文章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阅读时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文中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而要把它放在整篇文章中去审视、观照。现代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带领学生关注课文整体,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作综合的分析。从整体出发,让学生对自己喜欢的语段读读议议,由学生自己深入文本,仔细体味,从而得出属于他自己的探究成果,而不是教师对课文做静态的分析。教学要沉入语言,就是要深入理解语言的用语环境,理解具体语境中的语言意义,理解语言运用的效果。要不断的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保证九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3、注重规律,培养语感,落实文言文课堂教学。新课标规定的古诗文背诵篇目可以早早地计划读背,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落实积累;可以增加一定的阅读量,尤其重视课文内新掌握的字词现象在课外的语段中的灵活运用。为体现新课程理念,有时课堂上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理解,句子翻译,句式特点,文意把握等粗枝大叶,建议我们的文言文学习课堂落到实处,落实文言文词句的理解,只有课堂内充分理解才能慢慢沉淀积累,形成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4、强化写作训练,培养写作技巧,引导学生体验感悟生活。①加强审题指导。“磨刀不误砍柴功”,只有认真审清题目,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最终水到渠成。

②选材方面,平中见奇。要善于从多角度挖掘材料的内涵,一般事例要学会深化、点睛,使之平凡之中显新奇;当然最好是选择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题材。 ③“文似看山不喜平”,构思组材方面要多推敲,探究如何更好地安排写作顺序、组织好材料、处理好详略、突出文章的重点等。尤其是学会多角度构思,如从横向、纵向方面拓宽学生的写作思维。注重平时的引导。让学生去体验、感悟丰富多彩的生活,从生活中感悟人生、感悟大自然的美,并贯穿到平时的语文课,尤其是作文课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15 13:1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