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整理

[复制链接]
43#
 楼主| 发表于 2010-4-30 11:13:00 | 只看该作者
学生动起来  课堂活起来



湛江市第二十五小学   林淑荣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论述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满堂灌”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枯燥、古板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怎样让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在教学上我经常碰到了这样的困惑,经过实践证明,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动起来。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 。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学生思想的浪花,或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这话表明:在导入新课时精心创设情景,就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如在教学《我们成功了》一文时,我先在课前将教室做了一番精心的布置:在黑板上贴上申奥成功时人们欢呼的照片、北京世纪坛庆祝的情景,教室墙壁四周贴了一些奥运会的知识、标志、吉祥物等,给学生营造了置身在申奥成功那种喜悦的情境。上课开始,我播放了北京申办奥运成功的神圣时刻的画面,电视屏幕上一遍又一遍地放着“我们赢了”这句话。动听的音乐,令人振奋的画面,很快把学生的心给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在此基础上,我说:“小朋友,你们看过奥运会的比赛吗?在2001年夏天的那个申奥的晚上,你看了电视了吗?当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这节课让我们好好的读一读课文《我们成功了》,一起去感受这个神圣的时刻吧!”然后,我让学生聆听配乐朗读,初步感受课文。接着,我放手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为让学生能体会课文的情感,从中理解课文中人们的激动心情和自豪感,我借助多媒体播放北京申奥的专题片。让学生一边看画面,一边感受当中的情景,并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自己当时也在欢庆的人群中,由此体会人们欢快、喜悦、激动的心情。这样教学,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内心的情感就会被激发,被感染,生与生、生与师就会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产生共鸣,在课堂中放飞情感,个个神采飞扬,在情中诵读,读中理解。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 。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主体。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学。心理学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荷叶圆圆》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学习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动嘴读、动手划、动脑想。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又如《小柳树和小枣树》一文中,小柳树和小枣树各有长短,怎样看待每个人的的长与短,是课文的立意所在,教学时,我就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安排四人小组讨论、圈划、画图等学习方法,让学生把不懂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小组中交流、讨论,再尝试以小组辩论的方式,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启发,达到互相吸收,互相补充,互相纠正。这样在相同的时间里,学生的发言机会、锻炼机会就变多了,讨论出来的问题也就比较完整,比较详细了。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学生在课堂上众说纷纭,语文课堂就能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自由争论中学习。

如何学好语文?《新课标》认为学生是关键。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和关键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使学生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争论中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两个朋友》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学生们踊跃发言,有的说:“在危险时,只顾自己,不顾朋友的人是不能和他做朋友的。”有的说:“我们以后也要帮助朋友,他如果有困难我们要帮他解决。”有一个学生却说:“我有不同意见,从这篇课文中我明白了‘适者生存’的道理。因为在遇到大熊时,瘦子会爬到树上,脱离危险,如果救了胖子,或许两个人都会丧命。胖子没人帮,急中生智,想到装死的办法也脱离危险。所以俩人都属于‘适者生存’。”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学生听了有的哈哈大笑,说他错了,有的若有所思,说有点道理。此时,我没有否定他的看法,也没有以一句“也有道理”而草率应付。首先,我为他的发言与众不同而喝彩。然后我请学生分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对课文的理解自己做出判断。小组讨论后,学生有的说:“如果胖子没想到装死的方法,被熊吃了,那能否说瘦子是‘适者生存’?胖子就是不适者被淘汰了,这肯定不能。”有的说:“可以说是‘适者生存’,但朋友间应该互相帮忙,不能只顾自己逃命,朋友是很重要的。像瘦子这种人,我肯定不和他交朋友。”……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些分析无疑是比较恰当的。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这样做,不仅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而且让全班小朋友接受了一次人性的洗礼。

四、相信尊重学生,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学习。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难免会有困难、差错、失误,尤其是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如何对待很重要,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习困难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如何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习困难生我还经常做出一些模糊的激励性评价。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好。”“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学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后进学生的进步,而且强化了他们的进步,并使他们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充分表现自己真实的一面,也喜欢上语文课。   

总而言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让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这才是真正意义的语文课堂教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楼主| 发表于 2010-4-30 11:13:00 | 只看该作者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因为个人的原因,今年我又下来教一年级,算来对一年级的教学也比较熟悉了,而现在一年级第一学期也即将结束,当然汉语拼音的教学也已经早结束,但回过头来想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汉语拼音的教学。

总结那一个多月以来的教学,觉得拼音教学都有一个比较固定的模式:看情景图——学习情景歌——认识新的拼音字母——复习总结。在这四个环节中,每个环节都训练了孩子某种习惯和素养。例如看图是为了引出新的知识,也是为了让孩子学会细心的观察,有序的观察。看完图之后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锻炼了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对今后的写作也有帮助。……每部分都有它的作用和意义,都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很好的基础。

    但是,从汉语拼音第一课一直到第十五课一直这样,学习下来的确有点重复,也有点单调。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似乎缺少了点吸引力。尤其就一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说,现在大部分孩子在幼儿园或学前班都已经学习过了拼音,上了一年级再学,兴趣好象不那么大了,主动性也差点。因此,能否吸引住孩子的注意力似乎成为了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听了许多老师的课,也根据自己上课的感觉来说。要上好一堂一年级的语文课,首先就要能吸引住孩子的注意力,在一年级最好是通过游戏带动吸引每个孩子的注意力,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参与到各种竞赛游戏中去。其次,要建立多元的激励手段,就是要有适当的表扬和鼓励,让孩子在肯定中充满自信。游戏是很能带动孩子的积极性,但同时不好的地方就是孩子容易过度兴奋变得比较难把握,纪律受到一定的影响和干扰,这时通过适度的表扬和激励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了,孩子喜欢老师表扬,自然会自觉多了。再次,老师的精神面貌同样能影响和带动整个班级孩子的情绪,因此老师必须首先有良好的精神面貌。我记得在上《j、q、x》这课时,因为患了流行性感冒,精神确实不佳,而无论我怎样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他们似乎也很没有精神,更像是情绪不佳的样子,那段时间上课效果真的不太好,但我的精神好了后,要调动孩子的情绪时也很容易了,所以我觉得老师的精神面貌也是很重要的,因此为了孩子我们也要善待自己,以最佳的状态站在讲台上……

这些是我在之前两个月拼音教学中的一些反思和感想,也许还不太成熟。当然,一年级的课堂上需要注意的问题有许多,需要老师精心的准备和更多的耐心。对于我们年轻教师来说更要多听课,多学习,争取把我们的课上得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楼主| 发表于 2010-4-30 11:13:00 | 只看该作者
以情朗读

            浅谈小学生感情朗读技巧指导





湛江开发区第一小学  王颖玫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较高层次的要求,怎样使学生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读得有感情,需要老师在感情朗读指导中,巧导妙引并在课堂上进行不断地指导和训练,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综合运用了如下导引方法。

一、交流资料法

当今社会资训发达,有些课文适合让学生课外收集资料,在指导学生感情朗读之前,让学生收集资料并进行交流,使学生对文章描述的内容更加了解,有利于在课堂上进行感情朗读。

如教学《卢沟桥的狮子》这一课时,文章对狮子大小和形状的描写很精彩,也是要进行感情朗读指导的段落。为了能让学生把狮子栩栩如生的特点读出来,我课前组织学生查阅收集有关卢沟桥的资料,有的学生上网查阅,有的去了图书馆看书,学完了这一段后,给出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带着欣喜的心情走近了卢沟桥,再有感情地朗读指定段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语言描述法

这是一种常见的方法,教师要根据不同课型感情朗读指导的需要,精心设计,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情境之中。

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这一课,要对这一句“然而今天,他静静地躺在灵车里,越去越远,和我们永别了!”进行感情朗读的指导,这本是表达人们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不忍总理离去之情,可是到了学生的嘴里感情却变淡了。为此,我设计了下面的导入语言:“灵车缓缓地前进着,敬爱的总理静静地躺在灵车里,和我们永别了,总理啊,您再也不能迎送来自五洲四海的国际友人,您再也不能陪毛主席检阅人民群众,我们再也不能看到您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泪水在无声地流淌着、流淌着……总理啊,您知道吗?神州大地都在为您哀泣。”(学生接读:“然而今天,他静静地躺在灵车里,越去越远,和我们永别了。”)

三、引导回忆法

学生不断成长是积累生活经验的过程,生活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开发这笔财富,为教学服务。

如在教学《燕子》一课时,可启发学生重现脑中已有的表象:怎样的雨是“蒙蒙细雨”?怎样的风是“微风”?春天的柳、草、花、叶各有什么特点?你觉得春天美吗?美在哪里?学生的生活经验再现了,把课文的描写,变成了清晰逼真、鲜灵活泼的形象,感情也就自然流露出来了。

四、利用音像法

直观的东西学生容易接受,也容易打动学生,有些离学生生活年代久远的课文或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文章,在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时,可以用这种方法。

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文章第二部分写了当年圆明园如何辉煌,到了第三部分笔锋一转,写到了这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却遭到了英、法联军的毁灭,从而激起了学生对侵略者的仇恨之情,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读好最后一段,要有一种爱国情感的酝酿,而这种情感,仅仅凭文字的叙述是不够的。学完这一段后,我组织学生观看《火烧圆明园》电影片断,把学生带到那惨痛的场景之中,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观后感,最后再感情朗读,学生的情感就很容易调动起来了。

五、进行赏评法

教师充满感情的朗读,一部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或让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朗读。要求学生在听朗读时,不能只“学得像”,应该体会感情,并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赏评:“哪些地方读得好?为什么?哪些地方读得不好?你认为应该怎么读?下面请你读读试试。”

六、结合绘图法

教材中有一些古诗文,指导学生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后,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根据诗意画成图画。学生在揣摩和构思中,一定能进入到诗句所表达的境界中,也就能准确地表达诗句的情感了。

七、观察插图法

指导学生观察插图也可以帮助学生体验课文所蕴含的情感,从而进行感情朗读。

在教学《峨眉道上》这篇课文的第一段后,我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图文对照,扣住“所谓”、“两尺见方”、“竖”等词语体会山道的“高、陡、狭窄”,再让学生对“所谓路,就是用一块块两尺见方的石板接连起来的阶梯。我们一步一步向上爬,非常吃力。停步仰望,只见石阶像一架天梯,竖立在前面树木葱茏的陡坡上。”进行情感朗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借助实物、参与实验、进入角色等形式多样的导入方法,进行情感朗读指导。



总之,在指导情感朗读教学中,教师灵活运用导入技能,能把学生引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让他们真切地体会课文的情感,缩短学生和作者之间的距离,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使学生朗读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楼主| 发表于 2010-4-30 11:13:00 | 只看该作者
优化低年级识字教学之我见



东海岛试验区觉民小学   王秀英



近两年,我一直担任低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有机会探究新课标和新教材,对低年级如何优化学生的识字效率,感触颇深。新课标中对小学低年级识字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低年级的学生会认1600—1800个字,会写800—1000个字,识字的要求比以前提高了很多。识字教学目标的提高,对我们农村学校的教学,可以说是困难重重。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学前教育基础薄弱;二是家庭教育配合不力;三是社会学习环境苍白。识字教学的任务全压在了课堂教学上。在语文教学中,我感到识字教学是比较枯燥单调的,要达到提高识字教学效果的目的,必须要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和仅靠强迫维持的学习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学习是不会维持长久的。”识字教学更是如此。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效果就好。下面是我优化识字教学的几点见解。

一、从谈话中激发学生识字的欲望

刚入学的儿童在同伴的初次交往中,最感兴趣的问题就是认识同伴们的姓名。这时,如果教师不失时机地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让同学互相介绍,并将班中每位学生的姓名写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让学生认记,定会起着意想不到的识字效果。在实践中我发现,每到课余时间,孩子们会不约而同地聚坐在一起,有的热情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姓名,有的好奇地寻找着同桌的大名,还有的兴奋地讲述着自己认识多少同学的名字。又如:在开学的第一天,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你们好,我是王老师,你能说说你的名字吗?”这时候学生会很乐意地回答:“我是×××。”这样,老师利用和学生的谈话,让学生认识“同学、老师、名字”等生字。

二、运用图画激趣,帮助学生识字

在低年识字教学中,我发现运用图画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能较好地让学生在生动、形象、色泽鲜艳的图画中快乐识字。例如:教“月”字时,如果教师单纯地、反复地让学生背“月”字的笔顺,学生就会觉得很烦澡。但如果教师借助图画和象形文字等手段引导学生识字,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来了。这时,如果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字画比较,学生就会很快地记住“月”字。又如教《小猫种鱼》一课生字中的“玉”和“土”字时,我首先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图上画了什么,画上的字音怎样读。通过看图,学生会说:“图上画了许多玉米,字音是‘yù’和‘tǔ’”。然后再让学生观察字的笔画,从中发现“玉”字是“王”字里加一点,“土”字是“王”字上少一横,而且上面一横短,下面一横长。这样从图入手,以识字为基点,既教会了学生识字的方法,也教会学生观察发现的方法。

三、引导学生思维,提高识字效率

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我们都知道,小学生活泼好动,在课堂中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注意力很难持久集中。因此,在课堂中老师在要想方法让学生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参与、交流、猜想,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我还采取以下方法:一是观察法。利用身体语言来帮助学生记忆字形。如:学“大”字时,先请位学生站在讲台上双手平举,两脚分开,摆好姿势,让其他同学观察。瞧,伸开的双壁是“一”身体连着分开的双脚表示“人”,合起来就是“大”字。接着再让学生观察这个字的笔画结构,指导学生用“加、减”笔画的方法来认识更多字。如:“大”字加一笔会是什么字呢?让学生自己想动脑想,动手摆,这时课堂上一下子活跃起来,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的说“太”字,有的说:“天”字,有的说是“大”字,还有的提出“大”字去掉一笔是什么字,学生会马上说出“人”字。二是编儿歌。小孩子是听着儿歌长大的,琅琅上口。生动有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楼主| 发表于 2010-4-30 11:14:00 | 只看该作者
由生字教学想到的



界炮中心小学      詹永明



      今学期我为学校上了一节语文教学公开课,我所上的内容是《可爱的草塘》第一课时。可能有人会觉得第一课时无非是学习生字词,这有什么好上?其实,正是这节生字词的教学让我感受颇多。

      《可爱的草塘》是人教版第九册的一篇课文,很多人会认为高年级的生字不是让学生自学吗?着重学习课文内容就行了。其实现在的小学生认识并记住所学过的生字越来越少了,究其原因是我们的高年级老师大部分不重视生字教学造成的。因此,这一节课我花了很长时间教学课文的生字,取得不错的效果。生字教学要使学生会读、会记、会写、会理解并运用。

课堂上,我先让学生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自己拼读,我再出示课文的生字,让学生多种形式去读;读完后让学生观察上面的生字,找出难读的并纠正。会读还不行,还要会记,我的学法是记住一个,同时能记住多个,如:“棍”字,学生用换部首的方法记时,就会想起以前所学过的“混”字,记住了“棍”字,也巩固了“混”字;又如记“哇”字,同时也能记住“蛙、娃、洼、挂、佳”等字,记一个字,同时能记住多个,其实是温故而知新啊!接着指导学生书写生字,俗话说:写一遍相当于读十遍。书写过后生字记得更牢了。最后是让学生理解和运用。整个生字的教学过程体现了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高年级的学生似乎感觉回到了低年级时的课堂,兴趣也浓了,课堂上不仅学会了课本里的生字,还复习巩固了旧字。课后,听课的老师都深有体会,生字教学要重视,学会生字,才能读懂课文。

    这一节生字教学让我认识了生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想让学生记住所学的字,语文老师平时的教学要重视生字的学习,避免学生学一忘十,要让学生在学习新字的同时,既要记住新字,又要记住旧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楼主| 发表于 2010-4-30 11:14:00 | 只看该作者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锦林小学 吴爱春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就此,谈谈自己对课堂流行语的反思。
    随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注重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语文。这些流行语的产生本身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对人本的回归、对学习自由的拓宽以及对个体的尊重,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热闹的背后有许多让人深思的问题。“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堂上,教师言罢,教室里立刻人声鼎沸,场面极为热闹。但学生喜欢的方式真的只有大声朗读么?这跟教师的导向有很大关系。在小学阶段,教师比较强调高声朗读,因为,这样易出效果,也便于教师检查。但是,其他的阅读方式学生难道就不需要掌握了么?学生应该“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退一步说即使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阅读方式,也不要总强调“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学生不喜欢的方式就不再用了,可以随心舍弃了。比如默读和浏览,要求学生将字码直接译为意码,这是一种高心智的活动。《语文课程标准》对默读提出了具体的分段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引导学生学习、运用默读。但在学生自主选择时,往往避难就易。如果一味地用喜欢的方式读,极易让学生产生遇难逃避的不良心理。
   2、“你学懂了什么”。
    教师话落,学生纷纷举手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场面热烈感人。教师或全盘肯定,或蜻蜓点水式评价,不深究,听之任之。仔细品评,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可谓竞相纷呈。然而遗憾的是,教师的种种表现常缺乏针对学生语言表达加以点拨、引导及在情感体验上体现“拨云见日”的功力,给人以“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感。更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提问单纯地成了教学的形式,而没有成为深入探究的绝佳途径。下一环节的教学几乎又是从“零起点”开始,很少去考虑学生已经获得了哪些信息,造成资源浪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12-5-30 15:25:2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30 00:2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