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反思

[复制链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0-3-9 18:12:00 | 只看该作者
《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  



甘肃省成县东街小学 刘 芳



教学内容简析



教材提供了四个活动素材:哪一个溶解得快;溶解快与慢的比较记录表;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糖块溶解的时间记录;我加了一个课后拓展研究:“如何加快洗衣粉的溶解”。



教学方法



1、哪一个溶解得快?教师引导学生研究“搅拌与不搅拌” “加热水和加冷水”两个对比实验,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便于观察,把教材中的实验材料改为红塘,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对比得出“搅拌和温度都对溶解有影响”的结论,并学会“如何进行对比实验”。



2、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先讨论“哪些方法可以加快方糖的溶解?”然后小组选择喜欢的方法进行实验,知道了怎样使方糖溶解得快的方法。



3、糖块溶解的名次记录(吃糖比赛)。“怎样吃糖,可以让它溶解得更快呢?”前一部分研究活动结束后,教师安排学生体验并说说不同的方法溶解糖块时舌头的感受,记录不同方法溶解完同一种糖块的先后次序。尝试讨论得出:糖块又咬碎又搅拌,为什么能溶解得更快的科学道理。



4、教师在本课最后部分安排了“怎样加快洗衣粉溶解”的自主研究活动。教师让学生在充分讨论明确实验方法和步骤的基础上,再课后自主实验活动,让他们再次经历比较科学、规范的对比实验活动的过程。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搅拌、用热水、把要溶解的物体碾成粉末可以加快溶解。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对比实验的方法。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加快溶解的方法。  



课前准备:



1、烧杯、搅拌棒、水槽、冷水、热水、红塘、塘块;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溶解”,现在你们能说说哪些物体在水中能溶解?这节课我们研究溶解的快与慢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二 、“哪一个溶解的快?



1、用哪些方法可以使糖溶解的快些?假设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2、你们准备怎样证明自己的假设?指导各组制定研究计划(假设,实验方法,实验器材,实验步骤)。



3、讨论怎样做“搅拌与不搅拌” “加热水和加冷水”的对比实验。



“搅拌与不搅拌”实验步骤:(1)准备两个水量、水温相同的杯子;(2)取两份同样多的红塘;(3)把两份同样多的红塘分别放入两个杯中;(4)用搅拌棒搅拌其中的一杯水(课件出示)。



“加热水和加冷水” 实验步骤:重复做上边的实验,但是要把其中的一杯水换成热水,并且都不搅拌。



4、学生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并讨论:



(1)哪一杯中的红塘溶解得更快一些?



(2)搅拌能加快物质的溶解吗?



(3)温度能够影响物质的溶解吗?



(4)如果水的温度再高一些,红塘的溶解能更快吗?



6、填写“溶解快与慢的比较记录表”。



7、小结:搅拌和温度对溶解有影响。(课件出示。)



三、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



1、把一块方糖放入水中,怎样才能加快溶解呢?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2、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假设并说明理由。(课件出示:搅拌;改变水温;将方糖捣碎。)



3、实验要怎么做?



(1)搅拌:拿出两个杯子,都装满纯净的水,温度必须相同,每个杯子里各放入一块方糖,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



(2)改变水温:一杯冷水,一杯热水,水量相同,每个杯子里各放入一块方糖,并且都不搅拌。



(3)将方糖捣碎:准备两块糖块,糖块的大小要一样,捣碎其中的一粒糖块,把两种糖块放在水温、水量一样的杯子中都不搅拌,看它们有什么变化。



4、学生分组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先填上实验报告单,然后材料员根据实验报告单领取材料。根据实验提示,进行实验。)



5、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课件出示:A、搅拌能加快溶解;B、热水可以加快溶解;C、捣碎可以加快溶解。 



四、吃糖比赛游戏



1、看大家做实验这么认真,老师就给每人奖一颗糖。怎样吃糖,可以让它溶解得更快呢?



2、生讨论吃糖方法。



3、课件出示吃糖方法,学生选择喜欢的方法吃糖。



4、汇报比赛结果。

溶解糖块的方法
比赛结果

含在嘴里不动
  

用舌翻动搅拌
  

把糖块咬碎
  

咬碎并搅拌
  




5、小结。



五、课外拓展



怎样加快洗衣粉的溶解呢?请做实验试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0-3-9 18:12:00 | 只看该作者
《油彩花开了》说课稿  



河北省邯郸武安康城煤矿子弟学校 李艳梅



一、教材分析



《油菜花开了》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新的生命”单元第一课。本课安排了三个活动:观察一棵油菜;观察一朵油菜花;观察一棵油菜的花。从这三个活动内容的安排我们可以看出,这节课是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观察顺序来设计的,内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先观察一棵油菜,然后以最能吸引学生注意的“花”为研究载体,自然过渡到对油菜花的构造和生长过程的探究。本课内容既是本单元学习的引子,又要为后面几课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和情感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开花植物花的构造组成;“十字花科”植物的特点。



能力目标:能用解剖的方法辅助观察花的各部分组成及特点;在观察的基础上,能预测植物未来的生长。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爱护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观察油菜花各部分的构造。

难点:学会使用镊子解剖植物,了解油菜花各部分的名称。



四、教学策略



教法:在教学活动中,我力求把教学内容转化成学生从内心想探究的活动,融入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分组合作、大胆交流,并根据实际情境和学生的特征即兴发挥。



学法: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能运用的解剖的方法辅助观察;能用分类、总结的方法,记录观察结果,掌握观察规律。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课,揭示课题



为了让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我会用亲切的语言和学生交流春天的见闻;用美丽的图片吸引学生,让学生入情入境。我想:当学生眼前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片时,他们会被深深吸引,很想走进那一片片摇曳着的金黄,去欣赏、去观察那一朵朵盛开的油菜花。



(二)新课探究,凸现个性



这个过程由三个活动组成。



活动一:观察一棵油菜  (这项活动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油彩花的各个器官,内容相对简单,我采用了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



1、看一看:我给学生出示一张油菜花的完整植株图片让他们观察,培养学生全面、有序的观察习惯。



2、说一说:经过仔细观察,让学生到屏幕前面,指着屏幕上的图片依次说明油菜花的各个器官,锻炼学生的胆量,增强学生的自信。



3、想一想:让学生再想想自己为什么能够区分油菜的各个器官。经过思考,学生会发现他们的根据主要来源于对旧知的回忆。从而,让学生明白“温故知新”的道理。



活动二:观察一朵油菜花(这项活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准备采用“分组讨论”的学习方式。)



1、选择讨论题目:围绕教材内容,我给学生设计了四个讨论题。分别是:想想用什么办法观察油菜花,为什么用这种办法;通过观察,分类总结油菜花有几部分组成;辨认油菜花各部分的名称;试着填写“油菜花观察记录表”。



2、实施讨论过程(这个过程我要分四步来完成)



(1)自学准备



在讨论开始之前,让学生针对题目独立思考,进行分析判断,初步得出自己的结论。



(2)分组观察



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把全班同学分组,选出一名小组长。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成员对讨论题目进行逐个讨论,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表看法的机会。在讨论结束后,组长还要负责记录本组的观察结果。



老师在课桌上给学生摆放好油菜花、放大镜、镊子等若干。学生在观察过程中需要什么,老师尽量提供什么,做好服务工作。同时,还要相机引导,给学生指引一个正确的观察思路。当学生取走油菜花,告诉学生要珍惜这弱小的生命;当学生取走放大镜,问问他为什么要用这种工具;当学生取走镊子时,要教给学生正确使用的方法。然后在各组之间来回走动,可以点头、微笑示意,也可以加入他们的活动。当观察活动即将结束时,再给每组提供一张“油彩花观察记录表”,通过看表中列举的五项内容,来提示学生用多种方法和感官进行观察,学生可以试着填写。



(3)集中讨论



在分组讨论的前提下,全班集中讨论,各小组长汇报观察讨论的情况。由于观察过程中,方法和态度不同,出现了不同的结果。这是在所难免的,也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我们可以及时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充分发挥组长的作用,让他们用辩论的方式,组际之间互评,达到充分交流的目的。我觉得当学生一各个各抒己见、据理力争时,正是知识深化、细化、内化的关键时期。这时候,老师需要做的不是体现自己的权威身份,而是应把课堂交给学生,以保护学生争论的积极性和持久性。



(4)教师小结



我首先对讨论题目进行小结,用图片展示油菜花的构造组成,通过看图片学生能够更直观、立体地认识油菜花的构造,使知识点掌握更教牢固,为后面几课的学习奠定基础。然后,从油菜花的构造特点,抽象概括出“十字花科”概念的认识,这个内容也通过图片来展示,学生可以边看油菜花图案,边阅读“十字花科”植物的特点,通过对照学生的认识从个别到一般。最后还须充分肯定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态度。



活动三:观察一棵油菜的花



为了让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进入第三个环节的学习。我先给学生播放一段关于油菜花的录像资料,让学生的精神得到适当的调节。这段录象在教学中还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了达到提高学生注意力的目的,我准备采取“问题抢答”的竞赛方式。)



1、搜集问题:让学生自由阅读“活动三”的内容,看看教材中提出了什么问题,自己又发现了什么问题,学生将这些问题用纸条的形式送给我,目的是保密。我将这些问题进行分类、汇总,为比赛做好准备。



2、进行比赛:将男女同学自然分成竞赛双方,我来出题,学生抢答,调动学生热情,活跃学生思维。此时,学生的答案可能还很有创意,比如在推测花蕾未来变化时,用了画画的方式,省去了许多繁琐的语言,让人看了一目了然,新颖而且有创意。对于这样的学生,一定要给予高度赞扬,使学生的心情更加振奋。比赛结束时,会有胜负之分,这时还需要及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教育他们要“胜不骄,败不馁”,学会正视成功和失败。



(三)教师点评,深化认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开花植物的认识更加深入,学会了用多种方法、多种感官研究植物,但是科学探究的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还需要进一步培养细致严谨的探索精神;在小组活动过程中,还要加强欣赏他人、快乐自己的团队协作意识。



(四)拓展知识,延伸思维



为了让学生在巩固已学知识基础上,将知识范围延伸到了课外生活中。我准备设立了一个“十字花科报名处”,让学生在课下寻找十字花科的其他植物,利用课余时间,扮演其中的一种到我这里报名,介绍这种植物的特点。对于表现突出的同学,赠送一张“十字花科”植物的精美图片,作为鼓励。



六、教学评价



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根据教材编写的意图和教学实际,注意“三维目标”的整合,注意教材内容的完整性和联系性。站在育人的角度,尽量做到尊重和超越教材的和谐统一,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造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教学特色。在这种教育理念指导下,我又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和老师评价的多种评价方式,达到增强学生探究兴趣的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0-3-9 18:12:00 | 只看该作者
《动物怎样生活》一课的教学与评析



枣阳市第二实验小学 戴艳霞



课堂回放



上课铃响后,同学们手里拿着记录表,有序地走进不一样的实验室里。当同学们发现桌上栩栩如生的猫的标本、鱼缸里活泼可爱的金鱼和乌龟、鸟笼中上窜下跳的鹦鹉、青蛙和蜻蜓生动形象的图片后都禁不住地叫起来,由衷地喜欢上了它们,对它们的观察、了解更为迫切。



为了保证观察的时间,同学们按照个人喜好自主的结合为六个研究小组,以获得充分的对一种动物的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经过二十多分钟的观察,同学们发现了很多秘密。



“说说你们发现了小动物的什么秘密?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作补充。”



观察猫的人数最多,虽然给他们提供的是猫的标本,但同学们平时对猫的了解颇多,发言很踊跃。



“我们看到的是只黄猫,它身上有厚厚的毛,很浓密,手摸上去很光,很柔顺,很舒服,还掉毛呢。”



“是啊,这标签上写的是1999年做成的标本,时间好长啦。”



“这个猫标本的皮毛是真的吧?”               



老师点点头,说:“大家说的是猫身体上的一些特点,关于猫的身体构造特点还有补充的吗?”(引导学生由平时凌乱、无序的观察到科学探索中的“有序观察” )



“猫的眼睛白天眯成一条线到了晚上会很亮,是为了能抓住老鼠,。”



“猫的胡须还比较长。”



“猫的尾巴总喜欢向上卷起来,卷成一个圈。”



“猫的鼻子总是湿湿的。



“其他方面有什么补充吗?”



“猫还会上树,爬得可快了。”



“猫上房子也很快的。”



“我知道猫爱吃鱼和老鼠。它每次发现老鼠后很快地抓住,不是立刻就吃,而是故意让它跑了再抓,和老鼠玩玩,然后再躲起来吃。”



“猫也有脾气,高兴时就跳到你的身上让你抱;不高兴时,就躲起来。



“猫吃饱了,喜欢玩线团,在筐子里玩。”



……



“我们小组观察的是乌龟。我想问一下,这只乌龟是老师您养的吗?”



“不是,是四(2)班陈泰宇同学养的。继续说说你们的发现吧。”



“它生活在水里,身上有一个壳,上面有些花纹,身体不算大。有四肢爪子,还很坚利。”



“乌龟的嘴巴是小小的,尖尖的。”



“我用手碰它,它很害怕地把四肢和头都缩进壳里了,真是只缩头龟!”



“别用手摸它的嘴,上次就咬到我的手了。”另一个同学赶快说道。



“我还知道我家的乌龟吃肉、鱼,还有一些菜叶。”



……



当汇报时间一直延续二十多分钟时,教师不得不打断学生的发言,请他们把自己的发现课后继续讨论或写、画到科学记录本上,也可以像唐代诗人骆宾王七岁时写下《咏鹅》那样,写首小诗来描述它们的生活习性、身体特点等。这句话激发了同学们的创作热情,其中有四(2)班的陈泰宇和四(5)班的宋新颖两位同学课下各自作了首小诗:



龟                                    鹦 鹉



嘴大不会鸣,                     头上戴红冠,



爪子如刀利。                     开口学人话。



甲壳护身体,                     察言会观色,



孤龟捕食快。                     人人都爱它。



在交流时,重点介绍一到两种动物,并有意向纵深推进,让学生建立起动物的结构特征和它们的生活习性、环境、行为方式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反思



《动物怎样生活》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有生命的物体”的第一课,本课的重点是观察动物生活,包括生存的基本需要、生活环境、繁殖方式、生长阶段和运动行为等。为了获得尽可能丰富的有关动物的经验,依据教材的安排要求学生分组对六种常见的动物进行观察,以便为后续概括动物的共同特点打下基础。为了让同学们有一个真实的观察环境,课前老师做了许多准备工作,找实物和标本,查找有关的资料。游动的金鱼、爬动的乌龟、上窜下跳的鹦鹉,学生无时不在感受着动物蓬勃的生命活力。让同学们对动物的观察与接触,就如同久别朋友的重逢,想从更多的角度获得对它们更为全面的了解。这一切都唤起了学生心灵深处的那种柔情,对动物的观察和研究成了学生内心的需要。在这样的情境下,自主探究的欲望被激活了。有了主动学习的愿望,探究才是有效的。看着他们争着想把自己的发现与其他同学分享时,老师心里很轻松也很开心,就让同学们在观察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吧!



科学探究的真正魅力并不在于一套固定的模式,而是探究的各个环节所承载的内容和实际意义。许多环节都是以足够的时间为基础的,需要有时间反思、有时间开展讨论、交流。为此,教师就花了很多时间让同学们观察、交流。有了丰富的动物生活习性和特征的积累,同学们对动物生命活动的感受有了一定认识,慢慢地在头脑中形成了一些动物的概念,留下了生命是什么的感悟,对动物的认识在接下来的研究中逐渐表现出理性的认识。



学生的研究兴趣往往是不能持续很长时间的,在课堂上只能获得对一类动物的研究结果,对其他动物的了解要依赖于与同学的交流,而交流的时间又是有限的。只有让同学们对动物研究的兴趣延续到课外,热情保持下来,在生活中观察,在“玩”中形成感悟,同学们的研究才是全面的、深入的,我们的教学才能说是成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10-3-9 18:13:00 | 只看该作者
《做一杯饮料》教学实录与评析

山东临沂实验二小 颜世萍
教材说明



本教学内容选自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8课《做一杯饮料》。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稍做了改动,将原教材中利用做饮料来体验和认识“加快溶解的方法”改变为“在探究饮料的制作过程中体验饮料配方的来之不易”,体验科学探究中的反反复复,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耐心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



1.能提出制作活动的思路,能对制作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制作的结果进行客观的评议,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坚忍不拔的毅力。



2.善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愿意合作与交流,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



3.学会思考的方法,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按照计划活动并能及时调整活动计划。



教学准备



实验材料:橘子粉、白糖、奶粉、蜜桃粉、苹果粉、玻璃棒、小瓶盖、一杯开水等。



教学过程



一、激兴引入,提出问题



师:老师先调查一个问题:喜欢喝饮料的同学请举手!



师:你最喜欢喝哪种饮料?为什么?



师:你们知道大多数人喜欢喝的饮料是什么吗?猜猜看。



师:请看这张调查统计表。(课件出示调查统计图表。)






师:这些饮料你们都喝过吗?



生:……



师: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出什么?



生:喜欢喝醒目的人最多,喝椰汁的人最少。



……



师:为什么?



生:



……


师:就像同学们说的饮料中的糖、橘子粉、橘子汁、二氧化碳、香精等等,都是饮料的原料,饮料中所含有的每一种原料以及每一种原料的多少,就是饮料的配方。配方不同,味道就不一样。看来一种饮料是否好喝,与它的配方有着密切的关系。



点评:饮料是小学生都喜欢喝的,利用“饮料”这个介质导入新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释放学生上课起始时的心理压力,活跃课堂气氛,也正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


二、猜想与假设


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原料,看看都有些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水、橘子粉、白糖、奶粉、柠檬粉、豆奶粉。


师:看到这些,你们有什么想法?


生:做饮料。


师:老师准备的这些可以当配料,还有制作饮料的辅助工具:干净的玻璃棒,小勺,干净的小瓶盖,都有吗?看一看。


生:有!



师:好,今天,我们就用这些材料做一杯饮料。



板书课题:做一杯饮料


师:要想制作一杯饮料,有了原料,还应该做哪些方面的准备呢?


生:还需要做个计划。


师:做怎样的计划?


生:就是看看自己需要哪些原料。


师:为什么?


师:是的,在制作饮料前,首先要弄清楚你准备制作什么味道的饮料,然后有目的选择需要的原料,例如,想制作一杯苹果味道的,就要选择苹果粉,再加一些辅助的原料。



点评:创设问题的情景,让学生在制定具体的计划之前先在心里有一个目标,这是制定计划的准备阶段,也是制定实验计划必须有的过程,也是具体制定计划的预定目标。


三、制定实验方案


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口味喜好和现有的原料,小组讨论,设计出你们组的饮料配方,并填写在“饮料配方设计单”(课件出示)上。看哪个小组最先设计出来。开始吧。




请在你所选的饮料配方的下面打上“√”

我们准备做(
)味道的饮料,需要的配料有:






青苹果粉

水蜜桃粉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饮料配方,并交流。)


生:我们准备做橙子味的。饮料配方是:橙子、糖、水。另外,我还喜欢奶味,所以想加点奶粉。


生:我们组想做一杯甜牛奶的饮料,需要奶粉、白糖。


点评:设计制作计划,是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前提,这也是让学生经历探究全过程的方法之一,是培养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能力的基本措施。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自己设计制作饮料计划,目的还在于让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不断充实、完善、修改自己的制作计划,从中体验实验计划是可以随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体验科学实验的成功需要反反复复的过程,知道一个成功的实验结果是需要不断地修改得来的,培养学生要有步骤、有目的的搞实验的意识。



四、实施探究活动



师:同学们设计的配方很好,我感觉做出来的饮料口感肯定不错。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设计,也可以吸取别人好的想法对自己的配方加以改进进行制作,制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做好记录。(课件出示“制作饮料报告单)















苹果粉


水蜜桃粉

第一次


)瓶盖


)瓶盖


)瓶盖


)瓶盖


)瓶盖

第二次


)瓶盖


)瓶盖


)瓶盖


)瓶盖


)瓶盖

第三次


)瓶盖


)瓶盖


)瓶盖


)瓶盖


)瓶盖

第四次


)瓶盖


)瓶盖


)瓶盖


)瓶盖


)瓶盖




)瓶盖


)瓶盖


)瓶盖


)瓶盖


)瓶盖

我们发现:

经过(
)次调制的饮料才好喝。





师:请大家看看这张报告单,今天我们使用的配料的单位不是克或千克,是什么?


生:瓶盖。


师:(1)做的时候
,就需要同学们先把配料装在瓶盖中,再用;并把使用几瓶盖的原料及时记录下来
(2)制作好了,自己先尝一尝,会尝吗?如果感觉不理想,可以进行第二次、第三次调制,一直到满意为止,但要把每一次变化的情况纪录下来,最后还要把合计这一栏填好。(3)制作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首先自己解决,如果自己不能解决,可以向同学、老师求援。


师:这个活动你们需要多长时间?


生:十多分钟。


师:好,那就十分钟吧。


学生制作饮料,教师巡视指导,及时了解情况。


点评:探究活动是学生将实验计划具体执行的阶段,这个阶段既是学生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也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过程,学生在实验中既要执行自己制定的计划,又要不断调整、修改自己的计划。作为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间,成为探究活动的一员,当好学生的合作伙伴,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探究进程,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过程。



五、展示与交流


师:同学们做的饮料五颜六色、很吸引人,不知口味怎样呢?组内互相品尝一下吧!品尝之后,推选出一杯大家都满意的饮料。(学生互相品尝)


师:选出最棒的来了吗?


生:没有。我们感觉我们自己做的最好。


师:如果老师就让你们选出来一杯较好的,该怎样办才好?


生:自己介绍小组制作的饮料的特点,做广告,看谁做的好,谁的就会被更多人关注。


师:这个办法大家有意见吗?


生:没有。


师:那好,就请每个组的代表向大家介绍你们的饮料,(以下内容课件出示)先介绍饮料名称,再介绍配方,最后,告诉大家你们是经历了几次调制才成功,最后介绍饮料的特点,要像做个产品广告一样,让大家都想来品一品,尝一尝。


师:哪个小组先来介绍?请把饮料和记录单一起带到讲台上来。



学生介绍自己组的饮料的特色,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将每个组用的配料的量和所用的次数板书在黑板上。


点评:展示学生自己的作品,是每个学生都愿意做的事情,学生都愿意把自己的成果拿出来与大家共享,这也是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交流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同时,老师也认真地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掌握学生探究的情况。



师:这几位同学介绍得非常精彩,让我们用掌声表示祝贺吧!



点评:及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承认,一种鼓励,在此基础上,能发挥出学生更大的潜力。】


师:请大家仔细看老师在黑板上的记录,先看这边的数字,是每个小组调制饮料的次数,说明了什么?


生:每一杯饮料都不是一次就调制成功的。


师:真是不容易。一杯好喝的饮料需要进行反反复复地实验,才能成功。像这几杯大家感到味道比较好的饮料,就是因为各种配料的搭配比例合适,这就是好的配方,好的配方就是经过几次、几十次甚至几百次、几千次的实验才得来的。所以,科学配方、真正有价值的祖传秘方真得是来之不易。


生:如果现在市场上没有这种配方的话,你就可以申请专利了。



点评:课堂中要借时机做渗透一些相关的课外知识,以便让学生能了解一些相关的信息,利于学生的今后的成长。



师:这么好喝的饮料需要多少钱就可以买到呢?想不想知道?



生:想知道。


师:每一种配料的价格都在大屏幕上,看谁算的快,每一杯饮料分别用了多少钱的成本?



学生计算。



学生汇报。



师:如果让你们买,准备买哪一杯?



生:……



师:为什么?



生:既便宜又好喝。



师:用一个词表示。



生:物美价廉。



师:看来,一杯饮料既要廉价还要好喝才是真正的好饮料。



师: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喝醒目、可乐的人多了吧?


师:再好的饮料如果喝多了,好不好?为什么?举个例子。


学生举例。


师:看来,再好喝的饮料也要适可而止,不可贪杯。因为家长和老师都希望大家能健康成长!



点评:对学生进行客观的教育,教学生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对待喜欢的饮料。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点评:让学生回想本节课的收获,有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以利于课外拓展活动的开展。



学生汇报。



拓展与创新:


师:关于制作饮料,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例如,多种配料一起放和分别放哪种形式的好喝?分别放时先放什么?各种配料之间的营养有什么影响?怎样做出的饮料对人体最有益?等等,请有兴趣的同学课下继续研究,做出更好的饮料,给你的家人、同学、老师品尝,好不好?



点评:课堂教学部分的结束并不代表探究活动的结束,因为“小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能完成的”,“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课后开展后续活动”。为了让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持续的探究,在课的结束时,布置给学生有关饮料的其他问题,便于学生课下继续研究,这也正是新课程所提倡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从问题开始到问题结束”的过程。



附课后实践活动:



水的温度不同,饮料粉的溶解速度一样吗?——《做一杯饮料》一课的课后实践活动



活动主题:水的温度不同,饮料粉的溶解速度一样吗?



制定活动方案:



(一)活动准备:



1、不同温度的水6杯,分别为857565554510(相当于当时的室温),每个小组一份;



2、不同品种的饮料粉:橘子粉,水蜜桃粉,青苹果粉,白糖,奶粉,每个小组任选一种;



3、玻璃棒或筷子一根,温度计,秒表,瓶盖(相同大小的),装饮料粉的容器,暖水瓶。



4、将研究小组的同学分成5个组,自愿组合。



5、实验记录单



(二)活动方案



1、取温度分别为857565554510(相当于当时的室温)的水各一杯,水量相同,用温度计测量出当时的温度。



2、将准备好的饮料粉倒入水中的同时,计时开始,并用玻璃棒或筷子进行搅拌。



3、等饮料粉在水中完全溶解之后,停止计时,并做好记录。



自主活动:



(一)实验探究



1、各个小组按照制定好的活动方案分别展开活动,并做好记录。



2、分析实验所得的数据,能发现什么规律?讨论这说明什么?



3、整理实验的数据和分析的结果,准备在班内交流。



(二)注意事项



1、
6杯不同温度的水分别实验,小组内的同学分好工,各负其责。



2、要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3、搅拌时最好一人操作,保证搅拌的速度一样。



4、每次所取的饮料粉要同样多,各杯水要同样多。



展示交流成果



1、展示各个组的实验记录,小组派代表进行讲解。



2、相互交流。



3、共同总结。



4、评价。



附学生的实验纪录:



100 ml水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各种饮料粉所用的时间记录表



拓展与创新



关于饮料的制作还有哪些方面的问题,请同学们任意选择一个,继续研究。



评析



利用教材,依托教材,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课题研究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通过开展这样的小课题研究,不仅使课堂教学内容在课下有了延续,激发学生开展科学探究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起到 “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



本课中的课外实践研究的仍然是关于饮料制作方面的问题:“水的温度不同,饮料粉的溶解速度一样吗?”为此,学生们展开了轰轰烈烈地研究,并得出了相关的结论。其实,制作饮料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多个小活动,每一个小活动都可以作为一个小课题进行研究,所以活动结束时,又为学生提供了研究的方向和提示:“关于饮料的制作还有哪些方面的问题?请同学们任意选择一个,继续研究。”这样,有兴趣的学生就可以继续研究,使得饮料制作有了一个完整的过程。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全面了解了饮料制作的过程,还培养了学生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临沂市兰山区教研室   王卫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10-3-9 18:13:00 | 只看该作者
灯泡亮了 教学实录



山东蓬莱市第三实验小学 张兆焕



教学目标



1、能用导线、灯泡等设计简单的电路,进行实验并做实验记录;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



2、能对电提出想知道的问题,体验与人合作的愉快和科学探究的乐趣,愿意合作交流,善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由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四部分组成。能用导线、灯泡、电池、开关等连接一个简单电路,知道开关的功能。



教学准备



1、课件



2、学生探究活动时使用的各种分组材料。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出示手电筒)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生:手电筒。



师:没错!谁能让手电筒的小灯泡亮起来?(学生举手)好,你来试一试。(递手电筒)你也行?(递手电筒)



师:小灯泡亮了吗?



生:亮了。



师:是呀,灯泡亮了(板书课题)



活动一:



师:那么,谁知道手电筒的小灯泡是怎么亮起来的?



师:你知道?好,你来说一说!



师:你是这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这位同学认为是这样。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自己的猜想。那么,手电筒的小灯泡究竟是怎么亮起来的?想知道吗?(想)



师:老师也很想知道。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举手)



师:你有办法?好,你来说!



生:(把手电筒拆开看一看)



(能说得具体一点吗?你的意思是把手电筒拆开看一看,对吗?)



师:同学们,同意这个办法吗?



生:同意。



师:那好,我们就把手电筒拆开看一看。活动中,小组合作探究两个问题,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1、手电筒大体可分为哪几部分?2、这几部分各起什么作用?把你探究的结果,由小组长执笔,简单的记在发现记录单上。明白吗?(明白)开始!



(分组活动,师指导:解决两个问题)



师:好了,同学们。刚才我们动手拆开手电筒一定有许多的发现,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的发现?



生:汇报交流(灯泡:发光;电池:有电、供电;开关:控制灯泡亮和灭;外壳、底盖:导电、通电、电路。)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手电筒大体可分为四部分:能发光的灯泡;供电的电池;控制灯泡亮、灭的开关和导电的外壳与底盖。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手电筒的这几部分组装起来,看看你的手电筒亮不亮?



生:(组装已拆开的手电筒)亮了,亮了。



师:现在,谁再来说说手电筒的小灯泡是怎么亮起来的?



(刚才我们是怎样做的,让小灯泡亮起来的?)



生:(交流)



活动二: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手电筒亮起来的秘密。我们的学具袋中也有一只小灯泡,想不想让它也亮起来。



生:(思考)



师:首先,我们来认识要用的材料,请同学们打开学具袋,观察一下。你认识这些材料吗?你知道它们是干什么用的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介绍)



师:对!它就叫小灯座,是用来放小灯泡的。



师:没错!电池夹,是放电池的。



师:这个你也认识,真不错!只要操作开关,灯泡就可以亮和灭,在连接电路之前,要把开关断开,等电路连接好,检查没什么问题以后,再把开关合上。(教师演示)



师:袋子里还有什么?



生:电线、灯泡、电池。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共同想办法,用这些材料让你的小灯泡亮起来。



(学生分组活动,师指导)



师:同学们,你们的小灯泡亮了吗?



生:亮了。



师:来,让你们的小灯泡都亮起来。



生:(操作)



师:经过努力,我们的小灯泡都亮了,同学们真了不起!那你们能把自己连接的电路画出来吗?(能)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画的又快又好。画好的同学,请把手举起来。



生:(画电路图)



师:画好了吗?谁把你画的电路图给大家展示一下?



生:(展示电路图)



师:刚才画电路图的时候,老师给你们看了时间,用了将近  分钟。老师这里有一种更简便的画法,想看吗?(想)(板画)(师边说边画,最后成一个完整的电路图)



师:这种画电路图的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还要继续学习。



活动三:



师:(指电路图)刚才我们组装的这个电路是让几个小灯泡亮起来的?



生:一个。



师:如果我再给你一个小灯泡,你能不能让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生:能。



师:你准备怎样连接呢?把你的想法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看谁的办法又多又好。



生:(讨论)



师:同学们刚才讨论的很热烈,看来你们已经研究出办法了,谁来说说你的办法?



生:(交流)



(师发一个灯泡)



师:你们小组是这样设计的。还有别的办法吗?



生:(交流)



(同上)



师:你们小组是这样想的。



师:那你们的办法到底能不能让两个灯泡同时亮起来呢。下面我们就来试试看。(发灯泡)



(学生分组活动,师指导)



师:来,哪一小组上来把你们连接的电路给大家看看?(找两个有代表的串、并联)



师:(指另一组)把你们的电路也来展示一下。



生:(展示)



师: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个组连接小灯泡的方法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谁具体说一说不同点?



师:观察的真细致!他们连接的方法不一样。那,这4只小灯泡能不能都亮起来呢?咱们一块儿来看一看。亮了吗?(亮了)再看这一组的。亮了吗?(亮了)



师:4只灯泡的亮度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没错!哪一组的小灯泡更亮一些?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个知识我们以后再学习。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着你们的电路想一想,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包括哪几部分?



生:(交流汇报)



师:说得非常准确!这些内容很重要,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



板书:完整电路: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



师:刚才的电路是让两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如果老师再给你一个开关,你能不能让两只小灯泡一只亮,一只不亮?



生:能。



师:这个问题,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研究!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



请同学们整理好实验材料,下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10-3-9 18:13:00 | 只看该作者
冷与热实录评析  







师:同学们,你们都有喝过茶,有没有在课室里喝过茶呢?这一次我为同学们带来了一些不错的茶叶,在这里,将为大家冲一壶茶,让同学们现场品尝茶,有没有兴趣呢?



生:有



评析: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入手,以冲茶品茶这种别开生面的情境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



师:(取出A、B两瓶水)用A号瓶水和B号瓶水分别冲茶。



提问:(将A瓶的水冲的茶和B瓶的水冲的茶置于投影仪中投影。)两杯茶水有什么不同?

        生:茶水浓淡不同,颜色深浅不同……



师:现在请小组派代表出来品品茶吧。



生:代表的同学喝茶。



师:由于时间的关系,不能每个同学都来品茶,这没关系,下课之后,没品到茶的同学可以老师这里拿茶叶回去自己冲。



现在老师要问一问刚才有喝茶的同学一个问题了。



提问:喝A瓶的水冲的茶和B瓶的水冲的茶有什么不同?



生:一杯比较烫,一杯比较凉; 一杯比较香,一杯比较淡……



师:同种茶叶,用两个瓶中的水泡出了不同的茶水,茶水的不同是什么引起的呢?



生:水



师:A号瓶水和B号瓶水分别是什么样的水呢?



生:冷水、凉水、热水、开水……



师:能说说你是如何知道的吗?它们就是冷水和热水吗?



生:喝的时候,一杯是凉的,一杯是烫的。



生:拿的时候一杯是冷的一杯是烫手的。



……



师:我们小组的桌上都有两瓶这样的水,现在请同学们摸一下,是不是一瓶是冷水一瓶是热水?



生:(进行触摸)



师:好,不同的水就可以冲出不同的茶,水里面藏着的秘密可真不少,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冷水与热水更多的秘密吧!(板书)冷水与热水



师:我们在生活上经常会感受到物体的冷热。我们一般把物体的冷热称为……?



生:温度



师:冷水的温度……?热水的温度……?



生:低、高



师:刚才的同学说喝茶水的时候可以感觉到水的冷热。我们只是利用自身,还有什么方法知道水的温度的不同呢?



生:看、摸、闻……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生:热水会冒出很多的白汽。



师:水是没有味道的,你又是怎么闻出来的呢?



生:当我们去闻热水时,鼻子就会感到湿湿的水汽,冷水就没有这种感觉。



师:我们的同学说得很好,用掌声表扬一下。



生:鼓掌



评析:用激励性的语言和掌声来表扬学生的回答,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肯定的评价。



师:我们提到的方法是通过身体去感觉水的冷热,当水太冷或太热时,会引起身体的不适, 在日常生活上,哪些地方容易遇到冷热水?



生:倒开水、喝开水、淋浴、喝热汤……



师:当我们遇到冷水或热水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烫伤、受冻



师:好,同学们在遇到有过冷或过烫的水时就要特别小心了.



评析:进行安全教育,引发学生重视生活中容易忽视的安全。



师:刚才的几种方法都是通过我们身体去感觉水的冷热,除了水温的不同,冷水与热水还有什么不同?



(板书)冷水与热水还有什么不同?



师:热水除了解冷热不同外还有什么不同?你们有方法去区分吗?开动我们的脑筋,想一想,我们可以利用身旁什么样的材料,帮助我们了解冷水与热水有什么不同?



生:在装有冷水和热水的杯口上放纸片。



师:放上的纸片有什么不同呢?



生:放在热水杯上的纸片会变湿了。



生:放盐



师:把盐放进后会有什么情况?



生:冷水的盐溶得比较慢,热水的溶得快。



生:也可以放糖。



师:放糖和放盐是同样的变化吗?



生:我们想到用茶叶



生:我们可以滴墨水。



………



师:呀,同学们的方法可真多,请小组讨论一下,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进行实验。



同学们在实验时要注意下面一些地方:①.小组由代表在实验材料自选箱领取实验材料②.实验前进行推测实验现象,再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填写实验记录表。③.实验条件要一致,如倒的冷水和热水的量要相等,放进的材料也要相等。④.注意安全和干洁。



评析:让小组自行确定实验方法,自已选择实验材料,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选择性,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学生分组实验,有的选择放盐、有的放糖、有的放茶叶、有的滴墨水。教师巡回指导)



师:好下面请同学们汇报实验结果。



生: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



师:嗯,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



生:盐在冷水中溶得比较慢,在热水中溶得很快。



生:糖也是一样。



生:在热水中,茶叶会伸展开来,而且很快就有颜色和香味了。



师:这个小组的同学观察得够全面的,说得真不错。



评析:通过相互交流,使各个小组获取更多区分冷水和热水的方法。弥补自己小组没时间进行的实验的不足。



师:通过观察刚才在冷水和热水中放盐、糖和茶叶的实验,你能试着解释在用冷水和热水冲茶的不同吗?



生:热水能把茶叶中的物质快速的溶解出来,而且 ,茶叶在热水中会伸展开来,这样茶叶中的物质溶解得更快,所以热水冲茶时就会显得有香味和颜色了。



师:说得非常好。我们用掌声表示赞扬吧。



评析:让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尝试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培养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下面老师有一个实验,让大家看看冷水和热水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请一位同学上台协助演示实验。)



师:将冷水袋(水袋内装有颜色,便于观察)放入热水槽中,猜测一下,会有什么现象出现?



生:水袋会变颜色。



生:水袋会膨胀起来。



师:除了这些变化,还有没有其他的想法?物体放入水的时候,有时会怎么样呢?(用手势作上浮下沉的动作)



生:哦,水袋会下沉。



生:我反对,冷水袋在热水中会浮起来。



评析:猜想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实验前的不同猜想,引发出各种的争论,活跃学生了的科学思维。



师:好,那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看看吧。(在投影仪上演示实验,放入冷水袋,水袋在水槽中沉了下去。)



生:哦,原来冷水袋在热水中会沉下去。



师:现在把一个跟刚才冷水袋装有一样多的水量的热水袋放进热水槽中会有什么现象呢?



生:沉下去。



生:浮上来。



师:意见不能统一,怎么办?



生:让实验来证实。



(在投影仪上演示实验,放入热水袋,水袋在热水槽中浮了上来。)



师:下面要请同学们自己来做一个实验了,就是把一个热水袋放进冷水槽中。先想一想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再进行实验。



(分发热水袋,小组实验。)



生:(汇报)热水袋在冷水槽中是浮上来的。



师:我们上面三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冷水袋在热水槽中是下沉的,热水袋在水槽中上浮的。



师:如果将冷水袋放在装冷水的水槽中,又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啊?这个实验留给同学们在课后的时间去寻找答案。



评析:留下悬念,激发求知的好奇心。



师:装着热水的袋在水里是浮的,装着冷水的袋在热水里是沉的,一浮一沉,是 判断冷水与热水的又一不同的方法了。细心的同学可能会产生疑问,不用袋子包住热水,它在水里是否还是会上浮呢?



同学们,能不能利用现有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进行观察呢?



生: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设猜,设计实验



师:(巡堂,参与各小组的讨论,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演示实验:将带颜色的热水倒入装在大量筒的冷水中的实验,观察到热水是浮在冷水上面的。)



师:热水会上浮,上浮的原因是什么呢? 这是一个比较深入的问题,我们把这个问题留到下一次课继续研究吧。



评析:为后续的课预留问题,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10-3-9 18:14:00 | 只看该作者
《杯子变热了》教学案例及反思



山东省蓬莱市第三实验小学 张兆焕



教学目标



1、能对热现象提出问题,自己设计实验验证提出的问题,并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出来。



2、知道热能在固体中传递。



3、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合作的愉快;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热能在固体中传递,各种物体传热本领有什么不同。



课前准备



不锈钢杯6个、塑料杯6个、两只装满开水的暖壶;细长铜丝、细长铁丝、玻璃棒、细木棒、橡胶棒各6根,铁架台、酒精灯、瓷勺、小铁片、玻璃板、火柴、试管夹、凡士林、蜡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样实验材料,你认识吗?(认识)是什么?(铜丝)对!是铜丝。来,你来摸一摸这铜丝是凉的还是热的?



生:凉的



师:(举酒精灯)这是什么?



生:酒精灯。



师:会用吗?



生:会用。



师:现在老师把酒精灯点燃,给铜丝加热。因为酒精易挥发、易燃,所以,使用酒精灯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碰倒酒精灯,以免失火。



用完酒精灯后,能不能用嘴去吹灭?



生:不能。



师:对,要用灯帽盖灭,并且要盖两次。



师:来,你们俩个再上来摸一摸。(用手指铜丝的另一头),手有什么感觉?



生:铜丝热了……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奇怪不奇怪?老师加热的是铜丝的这一端,为什么另一端也热了?



(评:开门见山的导入,自然的切入问题,让学生直观的摸一摸,感受一下,然后导入新课,这个环节一下子引起了学生的探究欲,全体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到下面的活动中。)



师:好,你来说一说。



生:热从那一头传到这一头了。



师: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生:铜丝能传热……



师:既然,热能从铜丝这种固体的一端传到另一端。那么,热能不能在其它固体中传递呢?



师:来,谈一谈你的看法。



生:我认为热能在其他固体中传递。



师:你是这样认为的,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看法?



生:我认为热不能在其它固体中传递。



师:噢,有不同的意见了。还有谁要发表意见?



生:我认为可能有一些固体能传递热,有一些固体不能传递热。



师:(猜测所有可能以后)刚才呢,只是我们的猜测。那么,要想知道热究竟能不能在其它固体中传递,你有什么办法?



生:找一些材料来试一试。(做实验)



师:看来,大家都想亲自动手验证一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



(评:在猜测的前提下,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可这并不是我们科学学习的结论。所以,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验证说明问题,以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对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



师:举材料:铁片、铁丝、玻璃片、不锈钢的盘子、瓷勺、蜡、凡士林,这是什么?



生:铁片



师:对!(是的,)这个呢?……



师:这是凡士林,它的特点是有粘性,遇热会熔化。



科学实验离不开材料。教师要精心选择,并在最合适的时机提供给学生,以期实验取得最佳效果



师:材料我们都认识了,你能不能利用老师提供的这些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固体能不能传递热。



生:能



师:声音不太响亮,对自己没有信心吗?能不能?



生:能!



师:非常好,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你们小组准备研究什么,怎样研究,实验的结果可能会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师参与其中)



汇报交流



师:老师看同学们讨论的非常热烈,一定是想出了不少好办法,下面我们就来交流各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其他同学要认真听,看哪个小组设计的实验最棒!



师:好,你们小组先来汇报。



生1:我们小组想研究热能不能在铁丝中传递,我们打算把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把火柴杆用凡士林粘在铁丝上,然后用酒精灯加热,铁丝上的火柴杆就会掉下来。说明铁丝能传递热。



师:你们准备用酒精灯加热铁丝的什么地方?



生:加热铁丝的一端。



师:加热后铁丝上的火柴杆为什么会掉下来?



生:因为凡士林遇热会熔化,所以火柴杆就掉下来了。



师:这个小组设计的实验充分利用了凡士林的特点,非常好!



师:你们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是什么?



生2:我们小组想研究热能不能在不锈钢的盘子中传递,



师:你们打算怎样做呢?



生:我们准备在这个盘子中放一块蜡,然后用酒精灯给盘子加热。



师: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



生:蜡会熔化。



师:如果蜡熔化了,说明什么问题?



生:说明不锈钢盘子能传递热。



师:想到了蜡遇热也会熔化这个特点,很善于思考!



师:来,你说一说,你们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是什么?



生3:我们小组想研究热能不能在玻璃中传递?也是在玻璃上放一块蜡,然后用酒精灯给玻璃加热,我们猜测蜡会熔化。



师:如果蜡熔化了,说明什么?



生:说明玻璃也能传递热。



师:(点头)不错!还有哪一个小组要汇报?你们小组是怎么设计的?



生4:我们小组想研究热能不能在瓷勺中传递,我们准备在瓷勺中放入一点凡士林,然后用酒精灯给瓷勺加热,如果瓷勺中的凡士林熔化了,就说明瓷勺能传递热。



师:第4小组要研究瓷勺能不能传递热,也很好!第5小组呢,你们的实验方案是什么?



生5:我们小组要研究的是铁片能不能传递热。我们先把铁片弄湿,然后,再用酒精灯给铁片加热。我们想,铁片上的水会变干。



师:如果铁片上的水变干了,说明什么问题?



生:说明铁片能传递热。



师:听了同学们的汇报,老师认为大家设计的实验都很精彩,特别是第5小组的同学们,设计实验时想到了我们以前学的知识:水受热会蒸发。很有创造性!



师:下面,请每个小组的代表到前面的材料区选取材料,回去后赶快实验,看看哪个小组做实验最认真!



学生分组实验,师巡视。



(评: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和探究精神,得到了充分尊重和保护,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设计试验并亲手去做实验证明热传导的性质和特点。从实验的设计,材料的选择,学生之间思维碰撞,实验过程和方法的进一步完善,都是学生完成的,教师只起到了指导的作用。)



师:请同学们坐好,哪个小组愿意第一个汇报?你们小组是怎么做的,观察到了什么实验现象,这些现象又说明什么问题?



生:……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生:固体能传递热(板书)。



活动二:



师:你们的桌子上都有两个杯子,谁知道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不锈钢的和塑料的)现在我把这两个杯子同时倒满热水,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这两个杯子,你的手有感觉?



师:(边倒水,边说)每个同学都来摸一摸,仔细体会。(两个杯子都要摸一摸,仔细体会)



师:来,说说你感觉到了什么?



生:老师,怎么不锈钢的杯子很热,塑料的杯子不太热。



师:其他同学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觉?



生:是



师:是呀,老师同时给两个杯子倒满热水,为什么不锈钢杯子很热,而塑料杯子不太热呢?(稍停)这个现象可能说明什么问题?



生:可能说明不锈钢杯子容易传热,塑料杯子不容易传热。



生:可能说明不锈钢杯子传热快,塑料杯子传热慢。



师:也就是说:材料不同,它们传热的本领可能也不同。



师:想一下,怎么证明我们的猜想是对的?



生:找一些材料做实验



师:你们准备了什么材料,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好,你来说一说。(找小组说)



生:我们小组准备了:塑料尺、铅笔、铁尺、圆珠笔,还有铜丝、铁丝、玻璃棒、橡胶棒、小木棒等。



师:哪位同学认识这种材料,告诉他?



生:……



师:其他小组是不是也有这些实验材料?



生:是的



师:那你们准备怎样利用这些材料进行实验?



生:把它们放进热水里,摸摸看哪种材料热得快。



师:这个办法真不错!不过,需要把材料同时放进热水里。知道为什么吗?



生:同时放进去,会更好一些……



师:对,这样做,实验结果会更准确。组长负责把你们小组的发现记录下来。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好了)下面开始!



学生分组实验,师巡视。



师:好,同学们,经过实验你有什么发现?哪个小组把你们的发现汇报一下?



生:我们小组发现铜丝、铁丝很快就热了。塑料棒、木棒到现在也不热。



师:其他小组,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



师:我们把这些材料同时放进热水里,有的材料很快就热了,而有的材料到现在还不太热,这说明什么问题?



生:说明不同材料传热能力不一样。



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容易传热的有哪一些材料?



生:……



师:它们都属于哪一类物质?



生:金属类



(板书:金属)



师:我们就把象金属这样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



板书:热的良导体



师:我们还知道不容易传热的有哪一些材料?



生:……



师:它们都是非金属。(板书:非金属)



师:我们就把象非金属这样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板书:热的不良导体)



师:想一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热的良导体,哪些地方用到了热的不良导体?你能不能举个例子?



生:……



师:不错,你知道的真多。还有这样的例子吗?



师:一块出示:水壶、锅、铲子,



这些是老师家里的厨房用具,看一看,哪里是热的良导体?哪里是热的不良导体?



师:(追问)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



生:……



师:(出示)这是老师喝水用的杯子,倒上热水后,感觉有点烫手,你能不能帮我解决这个问题?



生:……



师:同学们的办法都不错,谢谢大家!



(评:从生活中的事例引入到所需研究的科学问题,即“科学来源于生活”,又能够通过学习,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锅把是利用热的不良导体”又回到生活中去,即“科学服务于生活”。突出了“科学生活化,生活科学化”的教学理念。学生所学的科学知识最终要应用在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科学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三、巩固拓展



师:通过本课的实验研究,你都有哪些收获?



生:我知道了固体能传递热。



生:我知道了金属是热的良导体,非金属是热的不良导体。



生:我知道了不同材料的物体,传热能力不同。



师: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现在你能不能根据我们这节课研究的内容,给本课起一个名字?



生:……



师:你们认为哪个名字更好?



生:……



(根据学生的回答,写上课题)我们尊重多数同学的意见。



师:刚才做实验的时候,有一个小组做得是:用凡士林把火柴杆粘在铁丝上,再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的实验。(提前准备好)



师:(问该组学生)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是哪一根火柴先掉下来的?



生:是靠近酒精灯一端的火柴先掉下来。



师:同学们注意看,老师做这个实验是哪一根火柴先掉下来。



师:看到了吗?是哪一根火柴先掉下来的?



生:……



师:两次实验都是靠近酒精灯加热这一端的火柴先掉下来,是巧合呢?还是有什么科学规律,同学们想不想研究?



生:想



师:这个问题同学们可以课下进行研究。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好,下课!



(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教后反思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本节课中,注重了动手之前的动脑活动,先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然后全班交流,修改、完善实验方案,使实验方案多样化、合理化,然后让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突出了动手之中的动脑活动;实验结束后,各组汇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归纳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道理,注重了动手之后的动脑活动。实验材料的选择,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法的逐步完善,都是学生认真思考的结果。像设计实验探究物体传热本领的大小时,学生对实验方法的完善就是学生之间思维火花碰撞的结果。注重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以此为出发点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达到了获得新知识的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0 18:0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