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363|回复: 4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9 18:0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土壤中有什么》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江苏省如皋市搬经小学 夏敏军



一、谈话导入,揭示科学探究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对土壤熟悉吗?土壤中有些什么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教师板书课题:土壤中有什么



【设计意图:提出科学探究问题是科学探究活动的第一步,本环节由教师揭示探究问题,避免了学生在确定探究问题环节可能会出现的无休止的拓展、延伸,直接指明了探究的方向。】



二、提出假设,了解学生的前概念

         

师:谁来说说,土壤中有哪些东西?



生:我看到土壤中有蚯蚓、蚂蚁、草根、落下的树叶……



师:看来土壤中既有动物又有植物。



教师板书:动物、植物



师:谁来说说土壤中还有哪些动物和植物?



生:动物还有蜗牛、蛇、蟋蟀等;许多植物都生长在土壤中,因此土壤中会有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师:除了动物和植物外,还有什么呢?



生:我看到过石块。板书:石块



生:空气和水。我认为土壤中的动物和人一样,也需要空气和水。



板书:空气、水



生:塑料袋,废纸,塑料,铁皮等垃圾,因为人们总把垃圾埋在土壤中。



师:这些都是人类产生的一些杂物。板书:杂物



生:土壤中还有矿物质和化石。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关于矿物质和化石,你知道些什么?



生:我从科普读物上读到,土壤中含有钙、铁、锌、钾等矿物质,在地下还有古代生物的化石,如恐龙化石、树叶化石等等。



生:矿物质需要借助于特定的工具和方法才能够发现,生物化石数量稀少,因此也不容易看到。



【设计意图:学生汇报的大多是通过其他途径获取的间接经验,并非有意识直接观察得到的信息,因此只能作为假设。同时这也是教者了解学生前概念的环节,为后续的观察验证及建立概念做好了铺垫。】



三、小组合作,制订观察活动计划

  

师:是啊!有些东西需要借助于更复杂的方法和更先进的工具才能看到,那同学们所说的这些物质在土壤中都存在吗?我们还需要通过实际的观察来验证一下。那如何进行观察呢?大家小组里讨论一下,如果有困难,可以参考课本。



学生小组合作制订观察计划,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观察计划的制订能让后续的观察实验更加有序、高效。对于观察,学生只局限于用肉眼观察和借助于工具观察这两种方法,对于“倒入水中观察”这种方法学生不可能想到。教师让学生在讨论观察计划时参考课本,很自然地让学生了解到第三种观察方法,避免了枯燥的说教,同时又能结合组员的智慧得出第三种观察方法的操作顺序,可谓是一箭双雕。】



全班交流实验计划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本组讨论好的观察计划完整地告诉大家?老师希望这位同学发言时,其余同学都能认真地听,看看有没有需要完善或更正的地方。



生:我们组觉得分三步进行观察。1.用肉眼观察。看看土壤中有没有诸如蚂蚁、蜗牛、蚯蚓、植物的根、茎、叶等比较大的物质。2.用放大镜观察。主要看看土壤中有没有一些肉眼不容易看到的物质。3.倒入水中观察。把土壤倒入水中搅拌,然后放在一边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观察。



生:对于第三中观察方法,我补充一点:课本上说把一些土壤倒进水中,我们发现了什么?搅拌水中的土壤,然后静置一段时间,我们又看到了什么现象?这说明土壤倒入水中后不能急着搅拌,要先观察倒入水中时的现象,然后再搅拌、静置,观察现象。



师:课本上是这样说的吗?请大家再仔细阅读课本上关于“倒入水中观察”的操作过程。



学生再次阅读课本。



师:这位同学对第三种观察方法的补充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那等会实验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哦!还有哪一组的同学想发言的?



生:我们组想提醒同学们注意:1.搅拌的次数不要太多,只要搅拌5圈左右就可以了,因为我们主要是观察现象。2.静置的过程中不能碰到装土壤的杯子。3.观察要仔细,并且及时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师:这位同学说的正是老师想提醒大家的,他们组想得很周到,一个个都是严谨的小科学家,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把观察活动的过程以及注意点再完整地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内交流完善观察活动计划。



【设计意图:教师组织学生第二次阅读课本,让学生搞清楚了“倒入水中观察的顺序”,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能力得到增强。最后小组内完善交流观察活动计划,让每一个同学都能系统地掌握观察的方法及注意点,保证了后续观察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小组实验,验证土壤中的物质

      

师:同学们的观察活动计划制订得很不错,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计划进行观察,并把观察到的物质和现象填写在实验记录单中。



学生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纠正,同时提醒做好观察记录。



观察实验结束,各组代表在全班交流实验获取的信息,以验证自己先前提出的假设。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本组观察到的与大家分享一下?你获取的实验证据能够验证自己的假设吗?



生:我们用肉眼观察确实见到土壤中有蚂蚁、蚯蚓、植物的根和叶,还有石块、方便面袋等杂物;用放大镜观察到土壤中有黑色的物质,通过阅读知道那些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腐殖质;把土壤倒入水中,发现植物的根和叶都浮到了水面上,搅拌、静置后发现土壤都沉淀在杯底。说明刚才的假设是成立的。



师:土壤中的黑色物质是腐殖质吗?请解释给大家听一下。



学生阅读课本



师:从这一段文字中,我们知道了什么?



生:土壤中有腐殖质和盐分。板书:腐殖质、盐分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假设描述实验现象,学生有意识地用观察到的现象验证自己的假设,说明学生求真、求实的证据意识正在形成。学生的观察现象引出了腐殖质,通过阅读验证了腐殖质的存在,而且很自然地得出了盐分,整个过程自然顺畅。】



师:还有哪一小组愿意发言的?



生:我们把土壤倒入水中后,植物的根和叶浮上了水面,还发现水面上冒出了很多气泡,这证明土壤中有空气。



师:你们也观察到气泡了吗?对于气泡的解释,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观察真仔细,解释也很到位。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我们组发现沉在杯底的土壤分成了好几层,而且上面的颗粒比下面的小,通过阅读,我们知道了这些颗粒有着不同的名字,从大到小分别是沙砾、沙、粉沙、黏土。



板书:大小不同的颗粒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土壤中有许多大小不同的颗粒。结合上一节课的学习,你能解释一下土壤是怎样形成的吗?



生:岩石风化成碎石,这些碎石继续风化,越来越小,于是变成了土壤。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土壤中的大小不同的颗粒尝试解释土壤形成的原因,既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又将本节课与上一节课的内容联系起来,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学概念体系。】



师:真不错,同学们都观察沉积在杯底的土壤,看是不是上面的颗粒小,下面的颗粒大?大家再思考下,为什么颗粒的排列是上小下大呢?



生:大的颗粒重,所以要先沉下来;小的颗粒轻,最后沉下来。



师:对,你真会动脑。同学们挑一点最上层的颗粒,用手捻一捻,有什么感觉?这说明了什么?



生:感觉很细腻,说明了颗粒很小。



【设计意图:观察与体验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加清楚地知道沉积在杯底的土壤,上面的颗粒比下面的颗粒要小。】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描述得很精彩,最后再请大家观察一下装土壤的白纸,看看有什么发现?说明了什么?



生:白纸上放土壤的地方是湿润的,说明土壤中有水分。



【设计意图:整个观察活动,学生注重于用不同的方法依次对土壤进行观察,而忽略了对装土壤的纸进行观察,因此对土壤中的水分无法进行验证。教师的及时提醒,弥补了这一点,从而保证了概念的完整性。】



五、总结实验,建立土壤的科学概念



师:经过细致的观察,想必同学们都知道了土壤中有哪些物质,谁愿意完整地说一说,土壤中有哪些物质呢?



生:土壤中有空气、水、大小不同的颗粒、腐殖质、盐分和一些杂物。



师:对,土壤就是这些物质的混合物。



板书:混合物



【设计意图:土壤的科学概念是建立在了解学生前概念的基础之上和学生细致的观察、深入的讨论之上,因此一切都显得水到渠成。】



六、研读课本,自学土壤与生命的关系



师:土壤中有动物和植物,说明土壤是动物和植物的家,它们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54页“土壤和生命”。



学生自学课本第54页



师:通过研读课本,你知道了什么?



生:土壤给生物提供了生存空间,给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中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以及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师:阅读了这一部分内容,同学们有什么感受想跟大家说说的?



生:土壤为我们提供了生活所需要的材料,因此我们要保护土地。



生:生活中有许多人采用深埋的方法处理垃圾,这样会污染土壤,我们不能再这样做了。



【设计意图:通过自学,学生能够自主获取土壤与生命的有着密切联系的信息,培养了自学能力,获取了深刻的感受,使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得以落实。】



教学评析



1.引领学生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而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必须有一个载体,这个载体就是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因此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提升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节课就是按照“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建立概念”这样一个科学探究过程来设计的,旨在让学生体验完整的探究过程,并在体验的过程中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从而促进科学素养的不断提升。



2.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获取方法和信息的能力。在本节课中,教师多次组织学生阅读文本,且每一次阅读,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在讨论制订观察计划环节,学生通过第一次阅读,获取了把土壤倒入水中进行观察的方法;通过再次阅读交流,学生对于把土壤倒入水中进行观察这种方法有了深刻地认识,并且掌握了操作程序。此外,大小不同的颗粒有着各自的名字,土壤中还存在着腐殖质和盐分,这些信息都是通过阅读获取的,有利于学生在描述概念的过程中自觉地引入课本中相关的科学术语,使概念的描述更加精确、科学。课后有一个同学表示,这节科学课看书的次数多了,通过阅读课本,得到了新的观察方法和丰富的信息,看来课本真是一个合格的小助手。



3.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一定的提升。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每一节课中都得到发展是科学老师的责任所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描述能力、合作能力和倾听的习惯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展示,这得益与教师明确的要求。教师要求学生把本组中所观察到的现象、讨论好的计划等完整地说出来,这既让学生确保描述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又减少了必要性的提醒,保证了课堂的连续性和流畅性。教师要求其余学生认真聆听发言,找出需要补充和更正的地方,这为后续的补充或更正做好必要的铺垫,又培养了学生倾听的良好习惯。【评析:江苏省如皋市教育局教研室   汤晓明】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3-9 18:04:00 | 只看该作者
《食物中的营养》教学设计与反思



安徽省淮南市八区二小 孙咏梅



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知道食物为我们提供六种营养成分: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以及对身体的重要作用。



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了解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观看资料、交流等获取信息,丰富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类别等方面的认识。



通过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激发探究营养成分的浓厚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对食物营养成分的认识中,感受各种营养与支撑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关注健康、关爱生命和继续探究的兴趣。



二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及其作用。



用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



三 教学准备



学生:花生米、白纸;碘酒;淀粉;馒头;熟马铃薯;茄子;莴笋;卢柑。(分别装在八个小塑料杯中)“多幅食物图片”。(课前先让学生查找食物营养成分的资料)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四 教学过程



(一)食物含有六种营养成分: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及其作用。



1为什么我们每天要吃不同的食物?各种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食物中的营养》。(板书课题)



2 食物为我们提供了几种营养素?它们的作用不同,在不同食物中的含量也不同。



(1)看完蛋白质录像后回答两个问题:蛋白质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哪些?(板书 蛋白质)



课件出示几种富含蛋白质食物的图片。讲解: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的主要材料,分为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没有蛋白质就没有人的生命,就好像没有砖瓦、水泥、沙子就没有房屋一样,是构成人体的“建筑材料”。蛋白质也能被分解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蛋白质不足时,消化吸收会出现障碍,如腹泻、肝功能下降和贫血。



营养学家告诉我们:体积越小、肉质颜色越浅的动物越有营养。



(2)播放录像:糖类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富含糖类的食物有哪些?



(板书 糖类)



出示几种富含糖类食物的图片。讲解:葡萄糖、蔗糖、淀粉都属于糖类。淀粉为什么属于糖类呢?(唾液可以把淀粉变成糖。)它是人体的能源材料。马铃薯可做粮食和蔬菜。甘薯可做粮食和制备淀粉。



(3)播放录像:脂肪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富含脂肪的食物有哪些?



(板书 脂肪)



出示几种富含脂肪食物的图片。讲解:脂肪也分为动物脂肪和植物脂肪。它可以保护我们的身体,有保温、提供能量、润滑肠道的作用。。



糖类、脂肪、蛋白质都能给人体提供能量。人的一切生命活动像跑步、走路、写字、思考问题等都需要消耗能量,人如果缺少了它们,如同没有电,机器不能转动;就像汽车没有汽油不能行驶一样。(板书 能量 )



(4)播放两段录像: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的食物有哪些?(板书 维生素 矿物质 水)



出示矿物质的文字、图片资料。补充讲解:莴苣分叶用和茎用的两种,叶用的叫生菜;茎用的叫莴笋。虾的钙和镁的含量就很丰富,钙是骨的主要成分,镁保护心脏。铁是血液的主要成分,缺铁会导致贫血、疲劳和食欲不振等问题,还会严重影响学习。缺钠会头晕,缺锌长不高还影响脑的发育。



出示几种富含维生素、矿物质、水食物的图片。讲解:维生素也称维他命,波兰科学家丰克经过千百次实验从米糠中提取了一种能治疗脚气病的白色物质称为“维持生命的营养素”。目前共有几十种。矿物质占体重约为4%,各种维生素、矿物质需要的量不多,但是作用很大,可以调节身体机能,保持我们的健康。例如低钠含碘的盐是一种矿物质及其丰富的食物。水也是构成人体的主要成分,含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占体重60%-70%,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离开水都无法进行。人体内的营养物质以及尿素等废物,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



(板书 健康 )



(5)出示文字、图片资料并讲解:我们不要忽视被称为第七类的营养成分纤维。防止便秘和一些肠道疾病,如苹果、香蕉含有丰富的食物纤维和钾。番茄不仅含有食物纤维还含有丰富的维C,多吃可以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马铃薯含有蛋白质、糖类、维生素、矿物质,钾的含量比香蕉还要高,也含有很丰富的膳食纤维。豆类含丰富的膳食纤维。精粮换成全谷可以增加纤维量。



(设计意图:通过网络、图书、音像等途径查找相关资料并整理制作演示文稿。利用演示文稿介绍食物中营养成分的主要作用和研究方法。将丰富的食物与丰富的营养之间的关系,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视觉之中。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很感兴趣,成为更加主动,自主的学习者。)



(二)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1 怎样用实验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呢?



出示文字、图片:在白纸上挤压、滑动花生米,观察现象?



2 碘酒是一种棕色的消毒液体。淀粉有一个特性,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我们常用碘酒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把碘酒瓶倒过来在塑料杯里滴一滴,看看是什么颜色?再在食物上滴一滴碘酒。(注意:瓶口不要接触到食物,要轻拿轻放,用后要把碘酒瓶及时加盖旋紧防止翻倒。)



出示文字、图片:在淀粉、馒头、马铃薯等中分别滴一滴碘酒,观察现象?



3 我们还可以怎样知道食物中含有其他营养成分呢?(看食物包装上的标签)



4 动画演示:实验辨别小麦种子中的营养成分。



种子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5 蛋白质燃烧时还会产生难闻的像烧鸡毛一样的气味。课后用蜡烛烧头发、指甲,闻闻发出的气味。(注意安全、小心烫伤)



(三)按照不同的营养成分将食物分类



1 将食物图片上的食物按照不同的营养成分进行分类。能干的同学还可以补充其他食物名称。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瘦肉、奶、蛋、鱼、豆制品、坚果



富含糖类的食物:米、麦、玉米、高粱、甘薯、果汁



富含维生素、矿物质、水的食物:食盐、水、蔬菜、水果



富含脂肪的食物:植物油、动物油、肥肉、蛋黄、巧克力、花生



2 思考:有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有没有一种食物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举例说明。



(四)拓展延伸



1 播放录像:当人体缺少维生素C会怎样呢?我们的饮食要注意什么?教你们一个快速记忆的口诀:夜盲A、脚气B、坏血C、软骨D。



2 总结:请同学们课外继续查找关于食物的科学知识,还会获得更大的收获。每年的5月20日是全国学生营养日。营养学界有一句话:“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合理的膳食”。希望大家了解了各类营养物质后,能自觉合理地饮食,健康快乐地成长。营养学家研究指出爱吃蔬菜的孩子更聪明,改变性格从吃开始。均衡营养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合理膳食也能预防流感。最后送同学们一句话:均衡营养,适量运动。



(设计意图:以生活中的科学为逻辑起点,以科学探究为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科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创造学习科学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科学的魅力和乐趣,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强科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渗透与整合。)



五 教学反思



《食物中的营养》是让学生通过收集、观看资料、交流等获取信息,丰富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类别等方面的认识。在对食物营养成分的认识中感受各种营养与支撑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关注健康、关爱生命和继续探究的兴趣。会通过实验等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激发探究营养成分的浓厚兴趣。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是用知识生活而不是用习惯生活,本课旨在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促进个体生命的和谐成长。



这节课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准备对应的营养成分录像、图片或实际例子的方式,化抽象为具体,使“死”的知识活过来,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视觉之中。让学生通过观看录像、阅读课本、收集资料、实验、交流等进行自主学习。辅以必要的讲解,从而完成本课的学习。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小组讨论、汇报都兴致勃勃,参与热情很高。上完这节课,感想颇多。饮食时注意均衡营养,学生在生活中并不太熟悉,学完了知识后,学生由衷地发出了感叹“原来食物营养也有那么多的科学知识呀!”课后,我除了对本课教学环节,学生活动安排进行反思之外,最多的还是对如何让生活走进科学课堂的反思。科学教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在传授科学知识和训练科学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瑕想和期盼,使他们将科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让科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讲课材料和实验材料准备的都很充分,因而这节课内容很充实。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全部讲到位。此外,能将书中复杂难懂的含义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解释。例如将蛋白质对人体的作用比做砖块对房子的作用,形象生动,容易理解。不足之处是要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惊喜地发现,孩子变得活泼了,胆子大了,课堂变得活跃了。这首先是课程改革的功劳,其次是我们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变了,学生有了良好的、轻松的课堂氛围,能够让每个学生都有心理安全感,都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然而,科学课堂教学实践表明,在学生汇报交流、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良的听讲习惯和低下的倾听能力,实在是令人担忧。我们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交流。而“认真倾听”这个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会是学生日后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学生慢慢感受到倾听的魅力,感受到倾听带给自己的快乐时,我们的课堂上就不仅有活跃、热烈的讨论、争论的场面,也会有静静的倾听和思考的情形。学会倾听,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会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3-9 18:04:00 | 只看该作者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教学活动设计



安徽省淮南市八区二小 孙咏梅



设计理念



科学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全面、终身发展,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个孩子一生的健康、幸福。科学学习是为了让学习者生活得更有质量。本课是非常具有生活意义的一课,在设计本课时,我竭力体现“从生活中寻求科学,用科学来服务生活”这一理念。围绕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研究信息—应用信息的流程展开,提高学生们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鼓励学生用心地亲身经历,学会科学购物,抵制假冒伪劣食品,拓展延伸探讨食品安全问题,切实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的生活,很好地发挥科学课真正的教育价值,使科学教学“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得以真正体现。



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观察食品的包装,可以获取这种食品的有关信息,便于我们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配料、保存方法等。



过程与方法



根据食品的保质期、配料表等信息,正确选择适合的食品。



在观察食品包装信息的活动中,促进分析处理信息能力的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了解食品包装信息的活动中,加强学生关注自身健康生活的意识。



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二  教学重点、难点        



观察食品包装(袋、盒、罐)上的信息,能整理分析获取的各种信息。



会比较几种食品的保质期、配料,正确选择合适的食品。



三  教学准备



学生:食品包装含袋、盒、罐共六种(塑料杯蒙牛酸奶、盒装伊利营养舒化奶、盒装旺仔牛奶、罐装旺仔牛奶、袋装冰糖冬瓜、袋装雅客维生素糖);信息记录夹(一)、(二);雅客维生素糖。(每组一份,教师也有一份。)



教师:多媒体课件等。



四  教学过程



(一)帮助学生梳理观察食品包装上的信息,获取有价值的内容。



1 创设情景,谈话引入:平时我们不能带食品到学校来吃,今天,为了学习老师特别允许带来。这次春游你是怎样为自己选择食品的,把你最喜欢吃的一种食品向大家介绍一下。



食品包装上有很多信息,学会看信息也是一门学问。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食物包装上的信息》。(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用学生们最喜欢吃的一种食品导入,简洁明了,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科学的新理念,激发起学生参与研究食物包装上的信息活动的积极性。)



2 课件出示:信息记录夹(一),仔细观察食物的包装,我们收集的主要信息有哪些?要求填写出关键的词语。说说什么叫关键词?



(设计意图:本课探究活动的开始来自于信息的收集,尽可能全面、快速而有效地去搜集信息,特别是让学生学会在海量的信息中抓住最关键的信息。这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中的一种很必要的能力。用关键词记录使学生在合作中掌握一种很好的收集信息的方法,既节省时间,汇报时又能条理清晰。这份精心设计的记录夹就是一种对学生有效的指导。)



在观察前老师还有个要求,出示温馨提示:(1)小组内的同学合作完成。(2)请放低你的声音,可别让你美妙的声音成为别人的噪音哦!(3)听到音乐声马上停止坐好。



3 分发材料后学生分小组观察、记录,教师巡视。



汇报观察结果。



(设计意图:“安静沉稳的心态有利于孩子提升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他们天生是个探究者、倾听者。”良好的教学秩序需要教师的用心经营。在这一教学细节上加强对学生常规学习行为习惯和科学学习方式的指导,努力做到让课堂和谐有序。围绕主题提供典型的有结构性、暗示性的生活材料,便于学生对“科学寓生活、生活有科学”的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有效、全面地收集信息。通过对科学记录的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4 食品包装上的信息排列是有一定规律的,我们能不能把它们分类呢?小组讨论后汇报。



5 出示课件把食物包装上的信息简单归类。食品信息、厂家信息、质量安全和绿色食品等各种标志。知道什么叫绿色食品吗?(严格控制使用或不使用有害化学合成物质。)



课后上网查阅资料了解什么叫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还可以到超市调查哪些是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



6 从健康、安全的角度出发,你最关注的是什么信息?



(设计意图:教材中涉及到对食品包装上的信息的分类,而对这些信息分类的标准较难确定,费时长且实际价值也很小,还会影响学生对关键信息的深入探究,所以,简化这一环节,利用课件把食物包装上的信息简单整理归类。这样处理既体现了教材内容的主次,又能锻炼学生对收集来的信息进行整理、分类的能力。既然食品安全教育是本课的核心,所以,有必要让学生认识质量安全和绿色食品的图文标志,借助课件让他们意识到包装上信息的价值,激起观察食品包装的兴趣。另一方面为学生展示一种学习的方法,即上网查阅资料,激发学生参与网络学习的兴趣。课后的调查活动启发学生注意观察周围事物,关注身边的科学,同时也体现“社会即课堂”的教学理念。按照学生的意愿,把探究活动聚焦到“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中,使探究活动目的鲜明,指向明确。)



(二)比较食品的保质期,探究影响食品保质期长短的原因。



1 出示:信息记录夹(二)。



学生分小组研究、记录,教师巡视。



汇报观察、研究结果。



2 出示:保质期最短的食品是?保质期最长的食品是?



不同的食品保质期不同,即使是同一种食品,保质期也不一样。



出示(猜测):影响食品保质期长短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3 出示:建议观察活动:



(1)旺仔牛奶(盒、罐)包装的特点(2)伊利营养舒化奶(盒)、旺仔牛奶(盒)的配料(3)蒙牛酸奶、维生素糖的食品本身特点(4)蒙牛酸奶、冰糖冬瓜的保存条件



(板书   包装   配料   保存   本身)



4 想一想,一种没过期的食品一定是好食品吗?



5 如果是同一种食品,选保质期长的好呢?还是选保质期短的好呢?出示:科学购物、献计献策:我要去旅游三天,我应该选择哪一种牛奶?假如我是暑假去旅游一个月呢?我又该选哪一种?



(1)蒙牛牛奶



     保质期:常温下3个月



(2)伊利鲜牛奶



     保质期:常温下1个星期



小结:在短期内食用完的,选保质期短的;在长期内食用完的,选保质期长的。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实际情况来选择食品。



6 课后老师奖励每人一块雅客维生素糖,由小组长分发。你知道这块糖有几种营养素吗?看功效成分表。



(设计意图:记录夹(二)的设计更便于学生观察、记录,降低学生整理信息的难度,同时培养学生用统计、分析数据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设计学生记录表时,提供了一个“蒙牛酸奶”的记录,同学们以此为参照,使记录方法变得更简洁、清晰。之后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数据,巧妙地运用数学运算,整合学科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感官,在寻找,记录,计算的过程中明白保质期的意义,为今后科学购物作出示范,同时也为解释影响保质期长短的原因奠定了基础。利用课件教给学生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让活动更具科学性。联系生活实例,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包装上的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做聪明的消费者,科学地购物。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育法一旦能触及学生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师的赞赏、同伴的认可就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老师的一句表扬、一个奖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知识的动力。基于这一理念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求取新知,科学之花也许就因此而开始孕育。)



(三)了解食品配料中添加剂的作用与危害,帮助学生科学选择食品。



1 在这么多影响食品保质期长短的因素中,你觉得跟我们关系最密切的是什么?



配料影响着保质期,食品中的配料必须真实填写并且按照加入量多少的顺序排列,食品添加剂列于后。出示:了解冰糖冬瓜食品的配料:冬瓜、白砂糖、食用色素、山梨酸钾。



思考:(1)有营养的配料处在食物“宝塔”什么位置?(2)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是否有影响?



2 出示文字资料:食品添加剂--癌之桥。



小结:保质期长的,食品添加剂多;保质期短的,食品添加剂少或者不含,尽量少吃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好的食品能给我们增加营养,但是问题食物却严重威胁我们的健康。



(设计意图:在上个活动基础上,又组织学生对冰糖冬瓜的配料进行研究,让科学探究活动向纵深发展。建议他们先找出熟悉的配料并说说它在食品中的作用,猜测不熟悉的配料在食品中的作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食品的结构。通过同学们彼此交流和补充,使学生知道配料中的成分都有一定的作用,认识到部分食品添加剂可能对人体有害,并建议同学们课后通过查阅资料等多种方式,对推测食品配料的作用查找实证,使学生对学科学趣味盎然。)



(四)应用生活,关注科学。



1 出示:(文字、图片资料)



(1)淮南2008-3-28新闻:校外小吃摊 卫生令人忧   



(2)资料:小心用塑料袋装食品影响健康



(3)安徽阜阳假奶粉调查:谁谋杀了这些婴儿?



(4)资料:怎样从包装上辨认食品中伪劣产品



(5)贵阳市2008-4-10竹园牌桶装矿泉水有问题111名学生染甲肝



看了这些新闻、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2 小结:我们单凭感官很难判断是否合格能食用,但是不用担心,因为淮南市工商局利用先进的检测仪器能快速判断出是否适合食用,保障我们的消费安全。



你想对小摊前购物、吃食品的同学说什么?



3总结:不健康的饮食行为是健康的大敌,我们要靠毅力去消灭它们!现在我们能“慧眼识真假”,希望同学们做到言行一致,做一个精明的消费者,科学购物,拒绝对我们身体没好处的垃圾食品。最后送同学们一句话:“选健康食品,保健康生活!”



4 作业:制作有关选择健康食品的手抄报。



(设计意图: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必须唤起学生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防范意识。科学知识的生动还在于它是动态发展的,关注科学的时事新闻,关注科技的发展也是学科学的重要途径,它会帮助学生更全面的看问题。信息技术有助多维目标实现,图、文有机结合,起到启迪学生思维,扩展信息容量的作用。此法在教学活动中贯穿始终,指导学生通过动眼动口动手动脑,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学会正确选择健康的食品。本着问题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的理念,意图让学生体会科学无处不在。)



五 附件



信息记录夹



仔细观察食物的包装,我们收集的主要信息有:



1、               5、              9、           



2、               6、              10、         



3、               7、              11、         



4、               8、              12、         



六  活动评述



这节活动课旨在引领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常见的食品包装上的信息,通过观察、分析、整理,从中获取一些有价值的内容,从而帮助他们识别食品信息,有效抵制伪劣食品,用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提高饮食质量。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过程。”根据学生的实际,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主要设计了三个观察活动,观察食品包装上的重要信息;比较食品的保质期,探究影响食品保质期长短的原因;了解食品配料中添加剂的作用与危害,帮助学生科学地选择食品。通过这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们能关注自己的日常生活、关注身边的科学,使学生不断深入到科学探究的过程之中,并在经历一个个活动的过程中提高科学素养。科学课注重的是学生思考、探索的体验过程,这一过程贯穿着始终。教学活动中,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探究机会,使学生体验了学习科学的乐趣,获取了科学知识。从此以后,他们会更加关注自己的饮食与健康。食品安全教育是主线,是核心,在思想不变的前提下,顺应学生的发展,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完全拘泥于教学设计。



良好的、有结构的材料是有效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而这样的“材料”需要教师认真地付出、悉心地琢磨。我精心选择了同一配料不同包装(盒、罐装)可以突显包装材料影响保质期的旺仔牛奶;同一包装(盒装)不同配料可以突显配料影响保质期的伊利营养舒化奶、旺仔牛奶;食品本身特点可以突显食品本身影响保质期的蒙牛酸奶、雅客维生素糖。这三组材料的特点很容易让学生发现它们的保质期长短的问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材料的限制也节省了时间,使目标的达成水到渠成。同样因为材料的匹配给“对同一种食品选择保质期长的好呢还是短的好呢?”带来了良好的情境。



七 资料链接



1 食品添加剂──癌之桥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包括人工色素、香料、调味品、防腐剂、抗氧化剂等,多达数千个品种。但是,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清晰认识到,食品添加剂是人类健康的隐性杀手!不少的食品添加剂能直接致癌或有致癌之嫌,就目前不断增高的癌症发病率,不能排除有食品添加剂在推波助澜!我国最古老的油条,就是面粉中加入化学膨松剂明矾油炸而成。明矾中含有铝,对人体是极有危害的。我国已批准的食物防腐剂有30种。最常用的有苯甲酸、山梨酸等。防腐剂大多由人工合成,长期过量摄入会对人体造成一定损害。



2 小心用塑料袋装食品影响健康



许多早点摊为了省钱,直接用塑料袋装包子、油条;有的用塑料袋盖在装炒粉、炒面的盘子上,防止灰尘落入食品上;还有的用碗等餐具盛装食品时,在餐具外面再套个一次性白色塑料袋供人们食用。



这种看似卫生的做法,实际上并不卫生。据卫生监督部门介绍,这些小摊点使用的一次性塑料袋,大多是由聚氯乙烯和聚苯乙烯制成的再生塑料袋,原料不少是取自垃圾站收捡的废旧塑料,有的是工业废弃物,甚至是医用垃圾塑料。在加工过程中,并未对这些塑料进行消毒处理,含有大量病菌和致癌物。



如果用这种塑料袋盛装含油类食品及温度超过50摄氏度的食物,袋中的铅就会溶入食品中,并释放有毒气体,污染食品。



人吃这种含有毒性的食物以后,极易引起呕吐、腹泻等,还可导致胆结石、肝系统病变,严重者会造成积蓄性铅中毒。



因此,为了自己的健康,请不要用一次性再生塑料袋包装食品。



3 怎样从包装上辨认食品中伪劣产品



伪劣产品一般包装简单粗糙,所用包装材料质量差,有的是采用收购来的旧包装物包装,可见污迹和折痕;伪劣产品包装多是手工操作,包装质量差,包装不平整,接口和粘贴口不整齐,常见松脱现象;伪劣产品印刷通常是粗制滥造,套色不准,图案中的几种颜色有移位现象,颜色暗淡、深浅不一、图案模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3-9 18:04:00 | 只看该作者
亲历探究《种子里面有什么》



安徽省淮南市八区二小 孙咏梅



《种子里面有什么》一课,让学生理解、掌握抽象的种子规律是难点。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对种子有了一定的了解,大多知道植物种子在发芽后能重新生长,但不少学生极少参加种植活动,可能没有亲眼目睹过一粒种子的发芽过程,更没有研究过它的内部构造。因此,当学生亲自解剖种子时,好奇心和探究欲会使他们感到无比震惊。“科学学科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本着“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我从教材编排特点和学生年龄认知特点入手,大胆地利用并对教材进行合理地调整和适当地补充,我设定了两个方面的教学目标,一是: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获取证据、形成解释、拓展应用。因为科学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而是需要长期的训练和体验,所以我在此用了“体会”而不是“学会”;二是:知道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种子的各个部分在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培养探究种子奥妙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另外,还为将来学习生物的繁殖,了解植物种子的多样性,进一步掌握植物的生长过程打下基础。



探究的意义在于经历。课前,我搜集录像、课件、图片等网上资源和精心准备较大、泡涨后容易解剖的蚕豆、花生、芸豆、红豆、绿豆和玉米种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实物展示、解剖操作、多媒体播放等教学手段,进行恰如其分的灵活引导,让学生会使用放大镜细致入微地观察,给学生充分表达、描述的锻炼机会,让学生试着评价,通过对大量事实的归纳来发现种子的构造。在整个过程中,我基本没有讲解,而是充当幕后的导演,想办法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精心准备的问题为导线步步紧逼、层层深入,放手让学生实验、分析、体会。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恰当地运用多媒体以创设学习情境为手段,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巧妙地揭示学习目标,引入话题,在较短时间内安定学生情绪,吸引他们注意力,调动学习主动性。



布鲁姆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让学生学会提问。上课伊始,谈话导入:看到种子,我们就想到了春暖花开的春天。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植物,植物给大自然增添了无穷的生机与活力。我们来欣赏大自然中那有趣又美丽的精彩画面。播放录像“种子发芽了”“已经长成的参天大树”,“一粒种子生长全过程的动画演示”动态地展现出种子从萌发到生长的全过程,使学生获得在生活中难以见到的接近真实直观的经验和体会,自然会说出自己的感受、发现和问题。种子长成植物的秘密在哪里呢?学生积极思考,但却作不出合理地解释,于是,我因势利导,让我们通过研究种子的构造来揭开这个谜吧。



随后让学生在实物展台上展示并说出自己感兴趣的种子的名字、颜色、大小、形状和味道等,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和研究兴趣,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氛围下,通过自己的努力了解各类种子在外形上的区别。牛顿指出:“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新课标指出: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课题本身就是一个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先预测一下,再让学生带着预测自己去解暗箱,学生的探究投入度自然很高。从外观上看,植物的种子千差万别,但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呢?先猜一猜,种子里面有什么?怎样知道猜想正确呢?你想怎么去做这个剥种子的实验呢?剥时要注意什么?教学生方法不是目的,学生具有“想出方法进行研究的能力”才是真正的目的。让学生评价方法,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和活动的组织作用。让学生讨论实验的注意点,引导学生学习用镊子解剖种子的方法,在实物展台上边讲解边解剖种子,重点突出两个字“剥”“掰”,形象鲜明、直观,学生一目了然地掌握了解剖种子的方法,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此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二、自己动手,观察探究



探究一研讨教学法的创建人兰本达教授说过:一节课,如果一半的时间是学生在活动,你是个及格的老师;如果2/3的时间让学生活动,你是个优秀的老师;你要是把时间全部给了学生,你只是几句话点到而已,最多占1/10,你就是特级老师了。遵循这一思想,我把整堂课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活动,所有知识都是学生自行动手、动脑获取的,我只在里面起牵引作用。



本环节我引导学生进行三项观察。先解剖蚕豆、花生、芸豆的种子,对照书看清种子各部分的名称,并观察像什么?学生迫不及待地解剖起来,有的用指甲撕,有的用镊子剥,还有的用放大镜观察,我巡视指导,对操作不正确地进行纠正。当学生观察到真实的种子内部时,就会产生一种寻找的欲望。正是由于这种欲望的产生,学生往往能够发现平时没有发现的东西,观察的收获会更大。当他们有了新的发现时,也正是最想表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用实物投影边解剖边汇报,并给予适当地鼓励、肯定和指导,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课堂始终体现师生互动的气氛,同时培养学生倾听他人的意见,敢于大胆提出问题及不同见解。再课件出示花生、菜豆的构造图及讲解,代替教师的语言指导,让学生更加难忘。



接着玉米解剖是本课学习难点,如果用生玉米纵切观察很难看清区别。因此,我使用熟玉米粒在实物展台上先剥掉种皮,用指甲轻轻一掰,胚就出来了,剩下黄色部分就是胚乳了。玉米的胚根、胚芽连在一起,像一根光滑粗短的针,借助玉米构造图来观察,上半部分是胚芽,下半部分是胚根等各部分科学名称,非常清晰、方便,避免了纯粹讲解所容易导致的陈述不清。



最后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种子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从而获得正确结论。种子的内部结构万变不离其中,无论看任何种子都会发现同样的三样东西:一是:种皮是保护种子的;二是:胚即植物的胎儿;三是:包着胚胎的一种物质实际是存储的食物称之为胚乳。在学生掌握种子构造的基础上,猜想种子能长出一棵新植物,这与种子哪个部位密切相关?要认识胚的作用,先让学生合理推测种子萌发的条件,虽然只有极个别同学想出还不全面,但能引发大家思考也达到了目的。利用课件把长期观察缩短为两分钟,直观、高效地了解了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根据已有认识进行预测,胚里的胚根会长成根,胚芽长成茎、叶。于是,我发给每小组早已准备好的已经发芽的红豆种子,轻轻地用镊子去掉种皮,投影放大观察子叶,思考那两片嫩芽和已伸出的根分别像红豆种子胚里面的哪些部分。做到材料有步骤提供,而不是开始就全摆在实验桌上,适时提供材料,才能确保实验课活而不乱。通过这一演示过程清楚的认识了在种子萌芽的过程中,胚根萌发成植物的根,胚芽萌发成植物的茎、叶,问题便迎刃而解。但他们却不知道子叶和胚乳在这个过程中哪去了,这又是一个难点。出示课件:菜豆、玉米种子萌发过程多幅图和菜豆、玉米发芽动画(突出子叶、胚乳部分),让学生结合手中实物和平时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想一想: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它们是怎样变化的?学生经常看到豆瓣,却很少有人去想它的作用,他们兴趣浓厚,在小组内展开热烈地讨论。经过讨论,他们一致认为子叶、胚乳是种子萌发的养料被种子吸收消失了。从不断地实验和观察中知道了胚的生命力是从胚的胚根、胚芽、子叶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这样也就了解了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也就真正掌握了种子的构造和分类。这样采用亲自动手操作和观察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对种子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让学生在本课中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再通过课外实验得以巩固延伸。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科学强调与生活联系,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课后开展后续活动。我们吃的绿豆芽主要是由种子哪部分发育而成的?出示稻、米图,我们吃的大米主要来自水稻哪一部分,种下米能长出水稻吗?为什么?再出示树苗图以拓展更多知识,同时教育学生爱护种子幼苗,热爱植物。接着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进行选择研究。你想亲自观察种子长大吗?学生们兴趣盎然,积极性很高,都想亲历一个生命从吐出胚芽到结出果实的过程。出示容易学的蚕豆种子实验图,另外还有一种更简单的方法,出示一个培养皿,放二层纸巾,倒入一些水,让纸巾完全湿润,再放一粒饱满无病虫害的绿豆种子,放在通风窗台上,第二天再放一粒,连续放七天,把观察到的情形记下也可以画出来。你认为这个实验要注意什么?还可以在土壤里种植一棵植物(如凤仙花),并精心培育,直到结出种子。在这个过程中做好生长记录,写好日记,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科学课留给学生的永远是问号,而不是句号。最后留下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要求学生查资料解决:一粒饱满且胚完好的种子在得到充分外界条件下是否一定能萌发成幼苗?从而将话题引入种子休眠和寿命的问题中。



“经历是最好的老师”,这节课我把学生们带入科学研究的情境中去亲自动手,带他们到真正能够产生问题的未知事物中去。科学不是教出来的,也不是读出来的,科学是学生在主动思考的基础上自己做出来的。我让学生用手和眼睛去观察,用头脑去思考,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合作,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构建起自己的学习方式,培养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师角色行为的转变,通过合理的评价手段来激励学生开展创新性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3-9 18:05:00 | 只看该作者
《一天的食物》教学设计



湖北省恩施市芭蕉侗族乡玉露小学 柳朝玲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我们一天要吃很多不同的食物来保持身体的健康;



食物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



过程与方法:



使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并通过记录的方式将分类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描述;



通过简单的统计分析,发现一天中所吃的食物是非常丰富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对食物的分类活动中细致地进行思考、筛分,将区分难度大的“混合类”食物拆分为多个食物种类;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集体的研究讨论活动,并表述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记录一天的食物,发现问题和规律。会给多种的食物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进行食物记录的卡片纸(每人20张)、食物分类记录单(每组1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对于我们人的生长发育来说十分需要。米饭、馒头、苹果、西瓜、土豆、牛奶、鸡肉……这些都是我们常吃的食物。我们的各项生命活动都与食物有关,可是我们真的了解食物吗?从这个单元我们将集中研究食物,了解食物与我们健康之间的关系。让我们从调查 “一天的食物”来开始对食物的研究吧! (板书:一天的食物)



二、探究新知



1、记录一天中吃的食物。



师:以昨天为例,大家都吃了些什么食物呢?



学生发言。



师:这么多食物我们该怎么来记录呢?



引导学生讨论记录的方法:如按餐别进行记录、按生熟进行记录……



讨论记录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如“炒三丝”算几种食物?零食是否要记录?喝过的水要不要记录等;



学生小组讨论记录:要求学生对一天的食物按餐别进行记录。



注意: 把每种食物的名称写在卡片上,每张卡片只记录一种食物。重复吃的食物要分多次记录。要求:每样食物写在一张卡片上(每人20张,每一个人有自己的编号,便于区分)。



小组汇报,师记录(或统计表)。



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从这些汇报中,我们可以看出些什么?一天中,我们要吃多少种食物?吃的最多的是什么食物?每餐都吃的食物有哪些?



学生将昨天吃的食物在组内交流,然后全班同学汇总。



师:看了我们的统计,你们有什么想法?



生:我们每天要吃很多种食物。



2、给食物分类



师:我们把小组内的记录卡片混合,看看可以分成几类食物,分别是什么。



出示要求:



(1)把认为是同一类食物的卡片摆成一竖行贴在展板上。



(2)在这竖行的排头位置,用另一种颜色的纸写上这一竖行食物的类别。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配合学生在黑板上贴纸条)



对于这样的分类,你们认同吗?(配合学生调整黑板上的卡片)



(3) 你们还有怎么划分类别的方法?(展示不同分类方法的贴板)



按生食、熟食分类:



按喜欢吃的分类:



按味道分类:



按生活习惯分类:



按食物结构分类:



按食物来源分类:



……



师讲解食物可以分成动物类食物和植物类食物,以及分类标准。整理卡片把动物类和植物类食物分别贴在贴板的两侧。



对照贴板数一数自己吃的食物是动物类食物多还是植物类食物多。



三、新课小结



师:在对一天中食物的统计中会发现,我们一天中吃的食物是很丰富的,这里面有着不同类别的食物,摄取种类丰富的食物是我们人类进食的特点。当我们吃下这样丰富的食物后,食物会给我们提供些什么营养呢?同学们可以查阅一些资料,解答这个问题。



四、教学反思



对于学生自己天中所吃的食物学生很熟悉,而对这些食物按动物类和植物类、按生食和熟食进行分类,就四年级的学生而言,也是一件比较简单的事情。本课时主要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集体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协作精神,在活动中发现并解决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3-9 18:05:00 | 只看该作者
《怎样搭配食物》教学设计

云南省楚雄市北城小学 何光富
一、设计理念:

学习此课前,学生已经研究了本单元的《我们吃什么》,对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有了清晰的认识,知道了我们的身体从食物中获得哪些营养成分,哪些给我们提供活动能量的食物,哪些使我们保持健康的食物。本课的探究性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上的。

1、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习科学应该是学生主动参与体验的过程,对于食物搭配,老师不能生硬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创设各种情景,巧妙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自搭配食物中体验到膳食营养合理搭配的重要。

2、科学学习以探究学习为主。本课教学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以“科学探究为中心”,按照“生活导入—引出问题—讨论解决—得出结论—实践模拟—交流讨论”的原则,以学生的体验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3、科学源自生活应用于生活。本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于饮食,学生并不陌生,天天与食物打交道,故在教学设计上应从生活入手,着眼生活问题,最后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

4、课外延伸,巩固科学知识。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在把握好课程标准和本课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倡导个性化设计,对教材进行了一些合理化的调整与处理。将课中的学习活动延续到课外,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设计一顿晚餐,注意膳食的营养搭配,自己尝试着买菜、做饭,完成一份非常有意义的课外作业。

二、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食物金字塔评价自己的饮食结构。

2、从适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3、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4、能设计一份科学合理的食谱。

知识与技能:

知道合理搭配食物的基本要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用科学搭配食物的方法改善自己的饮食结构。

教学重点:

认识食物金字塔,学习科学合理搭配食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依照金字塔结构设计自己一天的食谱。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各种食物的图片、“食物结构金字塔”课件 、小组合作活动记录表。

2.、学生准备:纸餐盘、卡纸、直尺、彩笔等。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引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都很羡慕篮球明星姚明,你了解他的一日三餐吗?

(课件展示姚明的一日三餐)但在我们学校就有一些这样的同学(课件出示“豆牙菜”和小胖墩型同学)

2、提问:看了以上三个资料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是健康的?(看书P43)

学生各抒己见。

3、谈话:过胖或者过瘦、过矮都不能称为健康的人。看来如何科学搭配食物、合理饮食,也存在很多学问,我们今天就具体了解怎样搭配食物。(板书课题)

(二)合理搭配
解决问题

1、了解班级特殊学生的食谱

(1)实物投影学生一天食谱

(2)学生讨论:你认为这几份食物的搭配合理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2、出示课件食物金字塔:“这是一个有趣的食物金字塔,你们能说说这食物金字塔有什么特点吗?

3、学生观察后小组讨论交流。

a 小组交流:怎样的饮食才算合理?饮食中要包括那些营养成分?(淀粉、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等)

b 引导学生把自己平时经常吃的食物按营养分类填在表格中。

c 讨论:这么多食物,你认为哪些应多吃?哪些应少吃?

d、引导学生认识“食物金字塔”。(课件出示)分组讨论:

(1)金字塔分几层?

(2)每层有哪些食物?各是哪类食物?

(3)一共有几大类食物?

(4)金字塔的结构有什么特点?我们在搭配食物时应注意什么?

e、学生汇报,教师小结:我们每日的食物应包括这几大类食物,各类食物要搭配着吃,而且下面的食物(如粮食类)要多吃,上面的食物(如油脂类)要少吃。

(三)运用原则
设计食谱

1、同学们已经是一个合格的小营养师了。下面请你们露一手,用食物卡片配出一日三餐,把结果填在表格上,然后小组进行汇报,看看哪个小组的食物搭配合理、好吃、省钱。

我们的营养食谱


早餐
午餐
晚餐


我搭配的食物
牛奶250 g

馒头100 g
萝卜烧猪肉200 g

米饭100 g

蔬菜150 g

水果150 g
猪肉100 g

蔬菜250 g

面条100 g
这样搭配的理由


2、汇报交流: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自己的食物配餐,并说一说这样搭配的理由。

3、老师小结:同学们很会思考,找出了好多问题。我们每天的饮食应该有荤有素,各层食物都要吃,下层吃多点,越往上吃得越少,平时注意营养全面,做到不偏食、不挑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4、学生对照“食物金字塔”分组研究自己的饮食结构

(1)分析自己一天的食谱,看是否科学合理,并修改。

(2)小队互相看,挑选一份食谱,再修改。

(2)每组汇报一个同学的食谱,及分析意见。

5、实践活动:小队设计自己的营养食谱

(1)教师提比赛要求:科学、合理、好吃、省钱。

(2)分组先设计食谱,然后利用水彩笔将食谱誊写在大卡纸上,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交流,小队互评。

(四)趣味活动 课外延伸

1、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呢?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怎样搭配食物,就是要用科学搭配食物的方法改善自己的饮食结构。这里有营养学家的提醒(课件)

2、课后合理设计一周的食谱。注意科学、合理、营养的多样化。

3、回家用自己设计的食物金字塔食谱,为家人准备一份晚餐,在爸妈的帮助下完成。

六、体会反思:

“以科学探究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是课堂引导者”是我教学的中心思想。这节课我主要是让学生动手来制作搭配食物的表格,在制作表格的基础上让学生对食物营养搭配原则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共同交流讨论的基础上,知道自己的饮食是否合理。而后半部分进行小队设计自己的营养食谱比赛,八个小队设计出精美的小食谱小报把活动推向高潮,通过各小队的展示,交流,互评怎样搭配食物让学生对合理的饮食习惯有了一个更为系统的认识。从生活入手,创设一个个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开展了有趣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在生活中应用。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把课本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体现了“科学是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道理。最后让学生谈谈收获感想,布置了一个课外兴趣活动,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课堂以外。通过学习调查,不少学生虽然知道饮食要合理搭配,但在生活中往往因为个人喜好,存在偏食、挑食现象,这也反映了光是课堂教育还达不到教学目的,还需家庭教育的配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0-3-9 18:05:00 | 只看该作者
《一天的食物》教学设计



湖北省恩施市芭蕉侗族乡玉露小学 柳朝玲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我们一天要吃很多不同的食物来保持身体的健康;



食物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



过程与方法:



使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并通过记录的方式将分类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描述;



通过简单的统计分析,发现一天中所吃的食物是非常丰富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对食物的分类活动中细致地进行思考、筛分,将区分难度大的“混合类”食物拆分为多个食物种类;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集体的研究讨论活动,并表述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记录一天的食物,发现问题和规律。会给多种的食物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进行食物记录的卡片纸(每人20张)、食物分类记录单(每组1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对于我们人的生长发育来说十分需要。米饭、馒头、苹果、西瓜、土豆、牛奶、鸡肉……这些都是我们常吃的食物。我们的各项生命活动都与食物有关,可是我们真的了解食物吗?从这个单元我们将集中研究食物,了解食物与我们健康之间的关系。让我们从调查 “一天的食物”来开始对食物的研究吧! (板书:一天的食物)



二、探究新知



1、记录一天中吃的食物。



师:以昨天为例,大家都吃了些什么食物呢?



学生发言。



师:这么多食物我们该怎么来记录呢?



引导学生讨论记录的方法:如按餐别进行记录、按生熟进行记录……



讨论记录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如“炒三丝”算几种食物?零食是否要记录?喝过的水要不要记录等;



学生小组讨论记录:要求学生对一天的食物按餐别进行记录。



注意: 把每种食物的名称写在卡片上,每张卡片只记录一种食物。重复吃的食物要分多次记录。要求:每样食物写在一张卡片上(每人20张,每一个人有自己的编号,便于区分)。



小组汇报,师记录(或统计表)。



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从这些汇报中,我们可以看出些什么?一天中,我们要吃多少种食物?吃的最多的是什么食物?每餐都吃的食物有哪些?



学生将昨天吃的食物在组内交流,然后全班同学汇总。



师:看了我们的统计,你们有什么想法?



生:我们每天要吃很多种食物。



2、给食物分类



师:我们把小组内的记录卡片混合,看看可以分成几类食物,分别是什么。



出示要求:



(1)把认为是同一类食物的卡片摆成一竖行贴在展板上。



(2)在这竖行的排头位置,用另一种颜色的纸写上这一竖行食物的类别。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配合学生在黑板上贴纸条)



对于这样的分类,你们认同吗?(配合学生调整黑板上的卡片)



(3) 你们还有怎么划分类别的方法?(展示不同分类方法的贴板)



按生食、熟食分类:



按喜欢吃的分类:



按味道分类:



按生活习惯分类:



按食物结构分类:



按食物来源分类:



……



师讲解食物可以分成动物类食物和植物类食物,以及分类标准。整理卡片把动物类和植物类食物分别贴在贴板的两侧。



对照贴板数一数自己吃的食物是动物类食物多还是植物类食物多。



三、新课小结



师:在对一天中食物的统计中会发现,我们一天中吃的食物是很丰富的,这里面有着不同类别的食物,摄取种类丰富的食物是我们人类进食的特点。当我们吃下这样丰富的食物后,食物会给我们提供些什么营养呢?同学们可以查阅一些资料,解答这个问题。



四、教学反思



对于学生自己天中所吃的食物学生很熟悉,而对这些食物按动物类和植物类、按生食和熟食进行分类,就四年级的学生而言,也是一件比较简单的事情。本课时主要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集体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协作精神,在活动中发现并解决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0 11:5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