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获奖论文欣赏(200篇)

[复制链接]
36#
 楼主| 发表于 2010-5-17 11:18:00 | 只看该作者
“飘雪无痕”方能“润物无声”

──例谈革命题材文章的情感性教育

闽清县东桥镇中心小学 黄建清



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许多革命题材的文章,教学这类课文的目标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了解革命先辈的崇高品质,体会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这类课文如果说教或像以往那样在课末进行总结性教育,效果势必不理想。笔者认为唯有“飘雪无痕”方能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但这“雪”如何“飘”呢?我们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飘”在课前

大语文的教育观告诉我们,课堂不是也不能是语文学习的全部,教材也仅仅是个载体。因此教学这类课文时,我们都会布置学生去查找与文中人物或事件相关的资料,在查阅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对该人物(事件)有个了解,有了体验,将特别有利于其对文本的学习。如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知道在朝鲜的战场上,长眠着14万中国的志愿军战士。他们为了朝鲜人民的利益而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朝鲜人民怎能不称他们为“亲人”。通过查阅资料,他们还了解到,在14万勇士中,有一位是毛泽东主席的爱子--毛岸英。毛主席连自己最心爱的儿子都派往朝鲜战场,可见毛主席,可见中国人民对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为教学时理解“亲人”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这一难点埋下了伏笔,打下了情感基础,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飘”在课中

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师生双方生命成长的共同历程。新课程就是要彰显生命活力,“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因此可以说情感性教育伴随课堂的始终。这里仅撷取一些例子加以说明:

1.品词析句中感染

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是阅读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评、解析,才能走进文本深处,受到情绪感染。如《倔强的小红军》一课,有这么一句话“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比你的还多呢’。”教学时我采用上台表演的方式帮助理解、体会。一个学生可能为了突出小红军的“倔强”,理直气壮地拍了重了些。我意识到这是一个思维的激活点,于是引导读书,评议表演,并要求他们说说为什么只能是“轻轻地拍了拍”。这下热闹了,孩子们通过读书知道了:小红军都累得掉队了,艰难行走,只能轻轻拍;小红军饿得没有力气了,只能轻轻拍;干粮袋里装的原本就是牛膝骨,只能轻轻拍;牛膝骨拍重了会露馅,陈庚同志就不可能自己先走,只能轻轻拍……水到渠成,我趁热打铁,顺势发问:“从这‘轻轻地拍了拍’中你们体会到什么?”一个倔强、懂事,一心只为别人着想,而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可爱又可敬的小红军的丰满形象就留在了孩子们的脑海中。

2.感情朗读中熏陶

读,是阅读教学的重头戏。“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阅读中陶冶孩子们的情感,激发想像。”(课标语)“文章不是无情物”,阅读教学要植根于情感,朗读是加深学生情感体验的最好方法。例如《一夜的工作》一课,教师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周总理工作的劳苦,激发对人民好总理的深深热爱和怀念之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了三段颇有创意的导语:

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时,我们的周总理坐在写字台前──

夜已深沉,四周静悄悄的,人们都进入了甜蜜的梦乡,只有我们的周总理还坐在写字台前──

东方已经泛白,公鸡喔喔喔地叫明了,唯有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仍坐在写字台前──

反复引导学生诵读第4自然段中总理彻夜批阅文件部分,在一次次的感情朗读中,学生的认知得到升华,情绪受到感染,情感得到熏陶,收到了情由心生,情动辞发的效果,读到深处情更浓。我分明看见,孩子们的眼中闪动着点点泪光!

3.想像补白中体验

许多课文中都有“空白”处,留待读者思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意在言外”“用意十分,下语三分”。教学时教师就应该努力在这些文本的“空白”处为学生建构广阔空间,引导学生去想像,去补充,去发掘其潜在的意义。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中,从“天还没有亮”开始潜伏到“中午时分”敌人使用排炮、燃烧弹这半天的时间;从“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了”到“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这段时间,这里的过程很明显留有一段空白。可以提醒学生注意这一空白,再引导他们开动脑筋,想像一下邱少云是如何严守纪律、纹丝不动的,这期间他的神情、动作、心理又是怎样的。这样不仅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透过“三分语”体会作者的“十分意”,而且受到了革命英雄主义教育。

三、“飘”在课后

文学作品的创作讲究悬念,追求的是意犹未尽的效果。这与《课程标准》中倡导的“课外放手让学生去延伸、拓展、深化”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就是说,语文教学不能止步于课堂,要适度延伸。

1.推荐阅读材料。教学时,我们常常以文本为依托,拓展阅读,举一反三。如教学完《倔强的小红军》之后,可以向学生推荐《草地夜行》《小红马》《金色的鱼钩》等相关文章,拓展课程时空,打开学生视野,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深入感悟,做到“人散课终情未了”。

2.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课堂。美国著名教育家华特也曾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就告诉我们语文教育理应回归和顺应它与生活的联系,让语文学习的触角延伸到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学完革命题材的文章,可以开展诸如“探寻先辈足迹,学习身边模范”“瞻仰烈士墓,采访老红军”“革命小英雄故事演讲会”等语文实践活动,在点点滴滴中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使他们不断领悟人生的意义,感受生命的崇高,在“飘雪”式的品德教育中,使学生的精神世界日益丰富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10-5-17 11:18:00 | 只看该作者
一枝一叶总关情



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东风小学 邢艳





曾经为窦桂梅老师激情四溢的语文课堂而震撼,曾经为周益民老师芬芳诗意的语文课堂而喝彩,曾经为孙建锋老师智慧深沉的语文课堂而折服,今天,当我观摩完特级教师贾志敏和于永正老师的精彩授课后,我为他们那充满爱,充满情的课堂而深深感动。在他们的课堂上我仿佛亲耳聆听到了苏霍姆林斯基那深情的话语──“热爱孩子

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特级教师用他们的课堂向我们展示着教育的真谛──一枝一叶总关情。

未成曲调先有情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个高明的教师往往十分重视开场时的“转轴拨弦”,用它来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

虽才短短几分钟,却能让孩子如沐春风,如饮甘饴。课堂上情感的营造,尤其是课前师生情感的交流,可以让课堂奏出更美的音符,奏出更嘹亮的乐章。因为情是课堂的润滑剂,它能消融师生的隔阂,情是课堂的催化剂,它能让知识更有效地传递与接受,情是课堂的核心,

它能让教育彰显神奇的力量。贾老师在作文课伊始,不是向学生出示作文题目,不是向学生展示作文要求,而是和孩子们聊起了天,“喜欢作文吗?”,“作文并不难,作文就是玩,就是游戏,就是把自己经历的事情说给大家听”,接着他又给孩子们念了几篇生动有趣的学生作文,看着和蔼可亲的老师,听着如此有趣的范文,孩子们对作文的恐惧一下子消除得无影无踪。之后,每个孩子都喜滋滋地走进了贾老师的作文天地。于老师的作文课开场和贾老师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亲切地和孩子们玩起了脑筋急转弯的游戏,“要把大象装冰箱,总共分几步”,“有一天动物园开会,有一个动物没去,是谁呢”,游戏过后,孩子们由最先的拘谨紧张变得轻松自信起来。在作文时孩子们畅所欲言,文思泉涌。记得有位教育家说过这样的话:没有情感的知识不是真正的知识,因为它不能走进学生的心里。老师们,你们的课堂有情吗?你们的课堂有爱吗?你们的知识是插着情的翅膀飞进学生心田的吗?

精彩纷呈情飞扬

贾志敏老师说:一个称职的语文老师应该是半个作家,半个评论家,半个演员,半个书法家,半个播音员,半个……我说,特级教师的语文课堂就是一首隽永的诗,一支抒情的歌,一幅缤纷的画,带给我们无限惊喜,无限感动,无限思索。在特级教师精彩纷呈的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是师生的激情飞扬,而在这激情背后,是老师对学生深沉的爱。正因为有了这份爱,才有了教师执着的追寻,苦苦的探索,不断的创新。

新颖的设计

6分钟让学生做一张试卷,而且是做一张最后注明只做前两道题目的试卷,在老师宣布寥寥无几的合格学生名单时,有的孩子摇头,有的孩子叹气,有的孩子扼腕,有的孩子兴奋,有的孩子得意,之后,老师让大家以这次特殊的考试为内容,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这就是于老师独具匠心的课堂设计,这就是于老师有情有趣的作文教学,这种戏剧性的考试,这种让学生真实走一遭的新颖设计,何愁学生无话可说,何愁学生无感而发呢?贾老师则把评改作文的要求巧妙地放进了一封编辑部的来信中,以一个编辑的口吻亲切地鼓励孩子,并中肯地提出修改的要求。孩子们好像如临其境,不仅知道了如何修改作文,更充满了学习的激情。如何使教学有兴趣?(1)借助于多样性,(2)教师的生动活泼,(3)教师的整个人格。这是教育家第斯多惠的观点。老师们,你们的课堂有情吗?你们的课堂有趣吗?你们的课堂让孩子流连忘返吗?

生动的语言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名不虚传”,“一气呵成”,“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好题文一半”,“真实就是美”……在于老师的课堂上这样优美的语言比比皆是,它们如诗如画,不知不觉把孩子们带进了多姿多彩的母语世界,孩子们从于老师的语言中汲取知识,从于老师的语言中获得精神的享受。贾老师的语言幽默睿智,一句“两个字像人一样漂亮,字如其人,写字比SKⅡ还让人漂亮”,让孩子们在轻松一笑之后收获了沉甸甸的思考。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一个能够动听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应该浸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的确,简洁的语言让人思路清晰,优美的语言让人心旷神怡,幽默的语言让人遐想联翩,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是否在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不断提高自己的饿语言修养呢?

赏识的评价

“你的声音真甜,听你朗读就是一种享受”,“真聪明,我用20分钟,你2分钟就背会了,比我聪明10倍”,“真好,就这么读”,“真是名不虚传啊”,“名言名句,加10分”,这是我们在贾老师和于老师课堂上听到的语言,每一句话都流淌着无限深情,每一句话都充满无限期待与鼓励。孩子们从这些话语中听到的是老师对他的真诚的爱,是老师对他的信任与赏识,而赏识在课堂上变成了孩子们积极学习的动力。还记得那个被于老师表扬的孩子在作文中诉说自己今天是第一次得到老师的表扬,当于老师给他的作文打了100分时,他是一蹦一跳地回到自己的座位的,一次小小的表扬,就可能改变这个孩子的一生,就可能让他从此爱上作文,从此爱上学习,更重要的是可能让他从此他成为一个自信的人。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是的,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与赏识,赏识是风,能扬起学生前进的帆;赏识是雨,能滋润学生幼小的心灵;赏识是力,能让学生充满信心与力量。于老师和贾老师在课堂上那鼓励的话语,那赞许的眼神,让多少孩子由拘谨变得放松,由怯懦变得自信。老师们,你们欣赏自己班上的每一个孩子吗?你们学会了赏识教育吗?

润物无声情更浓

大道无痕,教育无痕方为真教育,教育无痕乃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在两位特级老师的课堂上,没有冠冕堂皇的大道理,没有空洞乏味的说教,他们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征服学生,用自己满腔的真爱感染学生,用自己圣洁的心灵塑造学生的心灵,学生在他们的课堂上,得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我们可以听见学生生命拔节的声音,可以感受到学生在悄悄地成长。“我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普通的小学语文老师”,“‘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文章中这个句子里的‘洋娃娃’应该改成‘娃娃’,外国人怎么会叫‘洋娃娃’呢?”,这是我从贾老师的课堂上随意摘录的两句话,这普普通通的话语,带给学生的会是什么呢?是“不唯师,不唯书,敢于质疑,敢于创新”,是“人都是平等的”。当于老师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工整地书写着每个汉字时,当他无比专注地倾听着孩子们的发言时,孩子们从他的身上学到的岂只是知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就是特级老师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感受到的是教育的永恒魅力,是教师对自己最深沉的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10-5-17 11:18:00 | 只看该作者
要独特体验,更要价值取向



江西省万安县剡溪小学 刘继荣



[案例]



《草船借箭》



师:你认为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



生1:诸葛亮利用曹操疑心重这个弱点借人家的箭,是个狡猾的人。



生2:我认为诸葛亮这不是在借箭,而是在骗箭,是个骗子。



师:诸葛亮骗谁的箭?



生:曹操的。



师:曹操带兵进攻孙权刘备的地盘,是正义的吗?



生:不是。



师:可以称得上是什么行为?



生:侵略。



师:如果曹操和孙权刘备是朋友,能这样去借吗?



生:不能。朋友之间这样做是骗不是借,对待朋友要真诚,借东西要言明,人家不愿意也不勉强。



师:对待敌人、坏人就要想方设法使他丧失进攻能力,诸葛亮依靠自己的学识、胆略向对手借到了十万支箭,这足见他的足智多谋。



[反思]



当今语文教学存在一种错误倾向:有些教师一味地强调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而对于文本的价值取向不够重视,不做评价,不做正确引导。我们知道,“独特体验”和“价值取向”是一对矛盾体,双方都是重要的,作为语文教师切不可注重了学生独特体验,而忽略了语文的育人功能。但是,我们不能回避的是,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偏低,对文本作出的多元反应并不都是正确、合理的,他们的体验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我们在尊重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学内容本身的价值取向。文中的诸葛亮是个神机妙算的人,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智慧者的代表。如果把人们心目中聪明者的典范否定了、颠倒了,那么学生心中的坐标就没了,价值取向也就无方向了。上例中教师因势利导,用一句“曹操带兵进攻孙权刘备的地盘,是正义的吗”带领学生回归到正确的价值判断,使学生明白这种借的方法是对敌人而用,朋友之间不用这样做。教学中出现价值取向偏离时,教师不能听之任之,要适时、合理的引领学生甄别正确的价值取向,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打下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10-5-17 11:18:00 | 只看该作者
让学生在评价中快乐地成长



大丰市三龙镇第三中心小学 吴玉春 徐小燕



  
学生A:“甲同学,你做题的速度很快,真让我佩服。”



学生B:“甲同学,这道题你虽然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对了,但如果把字写好,我想就更好了。”



我接着学生B的话说:“是呀,写整洁写美观,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甲同学,下课你不妨去欣赏欣赏学生B的作业,我相信你今后的作业会做得更好。”



学生C:“乙同学,如果你细心些,这道题就不会错了。”



学生D:“乙同学,我希望你以后做题时要看清题目,争取做对,为我们小组争光!”



“同学们,细心是做好事情的保证!以后我们可不能粗心呀!”我不失时机的补充。



学生E:“丙同学,遇到难题你不要怕,实在不会可以来问我,我很乐意帮助你的。”



学生F:“丙同学,我希望你今后能勇敢地面对难题!”



“同学们,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不畏艰难,勇敢前进,就会取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丙同学,老师希望你以后做一个勇敢的男子汉!好吗?”



这是我在进行“实践与反思”这个教学环节时,学生对上黑板板演同学的评价片断。从学生兴奋的眼神中,我觉得这些花在评价上的时间,值。首先,它打破了教师评价一统天下的局面,以学生评价为主,教师评价只是作为必要的补充;其次,这种评价跳出了就题讲题的圈子,对学生的关注更全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精神,缓解了学生做错题后的紧张、自卑情绪,为其顺利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创设了一种比较宽松、安全的心理氛围;再次,让学生评价的过程,是一个促使其认真反思、仔细分析、整理思维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培养其口头表达能力的过程。



在平时的教学中,恰当地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互评、自评,学生懂事的多了,自我教育的能力强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又促进了他们新知识的学习。作为教师,我们真的不该忽视评价这个环节,要想方设法地创造让学生参与评价的机会,让学生在评价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10-5-17 11:19:00 | 只看该作者
合理利用电教媒体辅助阅读教学



河北省三河市胡庄小学 屈殿花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的主要标志是理解,就是要学生凭借书面的语言,做到:如见其物,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识其人,如经其事:还要能够通其心,感其性,明其理。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心灵只有造作、赋形、表现才能直觉。”充分发挥电教媒体色彩鲜艳的动画,生动美妙的音响,灵活便捷的交互手段的优势,辅助阅读课堂教学,是提高阅读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运用电教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的阅读创设情境,突破阅读中的难点,巩固、深化阅读的效果,迁移创新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凡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浓厚的兴趣。”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表现为个体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地、主动地去探究它。小学生年纪小,好奇心强,在学习过程中,大多表现出对活动过程本身产生的直接兴趣。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紧扣教材,精心设计出电教媒体形象逼直的声、光、形、色,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足球比赛是许多小朋友都喜爱的运动项目,因为它精彩激烈,扣人心弦。如:《放弃射门》一文是课程改革之后新选入的课文,在激烈的比赛场面中,充分体现出了美德的高尚。在导入就课时,播放足球场上激动人心的场面,并配以解说:“足球比赛是最精彩、激烈的,而高潮就在射门的那一瞬间,每一位球员都会竟尽全力去捕捉机会冲去对方球门,因为这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而在完全有把握将球踢进对方球门的一刹那,这一次运动员却放弃了射门!”再播放放弃射门的场景,并且配以观众热烈的掌声,这样激发学生的感情。此时,老师设问:“足球员福勒为什么要放弃射门?群众为什么还给福勒以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学生兴趣浓,自然会迫不及待地想从课文中找到答案。一种自主乐学的氛围为全文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为学生阅读创设情境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小学语文课本所选的课文形象生动,每篇课文都有一个特定的整体情境,其中又包含一个一个的局部情境。针对小学生学习过程中认知因素和情意因素是同时发生、相互作用的理论,教师应先根据课文内容确定情境的基调:或欢乐或悲伤,或喜爱或憎恶,或似“小桥流水”舒缓细腻,或如“大江东去”气势磅礴。进而制作、选用恰当的电教媒体,渲染与课文相应的气氛,直接作用于学生心理的认识活动和情意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加深内心体验,进入具体的情境,处于一种最佳的情绪状态。



如:《忆江南》这首词,写的是作者想念江南的美丽景象。对小学生来说是初次见到为了让学生对词加深印象,创设良好的情境,若在导入就课时,通过课件来比较诗与词的区别(注诗句子字数相等,而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并配有美妙的长短音乐,然后在演播江南的美景:高山耸立,鸟儿朝翔,帆船行使,红日当空,江水鲜红,作者抬眼眺望。这样一来,学生既对诗与词有了区别,又对江南美景加深了印象。



三、突破阅读中的难点



难点往往又是课文的重点,正因为有一定的难度,才更能激发学生在课堂这个训练场上,积极思考,从深度、广度上开拓思维,逐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电教媒体利用形、色、光、动感的优势,可以变小(大)为大(小),变虚(实)为实(虚),变繁(简)为简(繁),变静(动)为动(静),从而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



如:《小音乐家杨科》一文,这篇课文篇幅较长,重点是体会文中是怎样描写杨科对音乐的热爱和他杰出的音乐才能的,难点是从中受到的情感教育,运用课件按课文的描写顺序将画面一个一个演示给学生看:1.杨科采野果的可爱,随之而来的是临工的毒打。2.杨科听各种虫鸟的叫声、吹笛子、在旅店墙角听音乐,自做小提琴。3.杨科摸琴被打死。这样用课件演示,使学生直观具体地了解了文章的内容,从而可以深刻认识到黑暗社会的罪恶本质,激起学生对恶势力的憎恶之情。同时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学得轻松,留下的印象深刻,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四、巩固深化阅读效果



小学生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弱。阅读课堂教学常存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满足于局部的、枝节的印象”的弊端。电教媒体的出现,可以把相关的知识设计成表格、网络图等,把传媒形象与语言文字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注意课文的内在联系,巩固所学的知识,对课文有比较完整的、深入地理解。



如《少年闰土》一课,是从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节选下来的,含义深刻不容易理解。运用课件对不理解的词如“素来”、“如许”、“希奇”等词在课件上展示,配以动听的声音解说,学生就会深刻的记住。然后“问下看瓜刺猹”、“第一次见面”、“雪地捕鸟”、“海边捡贝壳”、“沙地看跳鱼儿”这些愉快地场景展现给学生,然后在与“我只看见高墙上的四角天空”进行鲜明的对比,提示封建制度,封建家庭,封建道德观念对青少年的束缚。在讲“我”和闰土是如何话别的?“给他们配以图形动作,让学生观察离别场面以话剧的形式演出来,这样就给学生本来读起来很生硬的文章增添了活力。



五、迁移创新促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阅读教学中课文的优美语言、内容情节、篇章结构、思想感情,都是学生创新学习的好材料。电教媒体通过创设情境,启迪思维,更为学生提供了创造的时空,激发学生质疑问难,大胆想象。



如《夕照》一文,它描写了如诗如画的夕照西下时的不同景象,自由读三至七自然段体会带点词句。然后,给学生示四段文字1.“太阳没有刺眼的光芒,站在树梢上,柔光给砖瓦房镀上一层华丽金黄”。2.“太阳向下溜了一截,太阳的脸上泛出微红,不一会红色变深了”。3.“太阳变红,变红,出现在树杈当中,光溢了出来,映着钻天杨矫健的身影”。4.“天空的黑色漫过来,太阳变得越发的红,宛然一团烈火”,让学生根据文字画出不同的简笔画。教师出示问题:根据文字与图画想一想文中都把不同的夕阳景象比作了什么?说明了什么?随后,教师出示四幅图画,让学生修改自己的画,边改边悟。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绘画想象能力,使 阅读、写作、绘画想象相得益彰,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总之,教学效果的成功与失败,既要看教师教得如何,更要看学生学得怎样,是不是学得主动积极,他们的能力能否得到应有的培养。所以,如果我们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充分合理的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就能够起到启发诱导、画龙点睛和深化提高的作用,让学生做到入眼看得快,入脑想得快。从而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形成正确的概念,阅读教学也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0-5-17 11:19:00 | 只看该作者
课堂教学提问艺术



都匀市杨柳街镇中心完小 罗家学



  
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课堂上适时适度,且富有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用提问来指导学生学习课文,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比较流行的一种方法。为此,作为语文老师,应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具有个人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但是由于传统语文教学的影响,在部分边远的农村地区,语文教学仍是填鸭式、满堂灌,教师只是一味地给学生一些死知识,死答案,把学生培养成考试的机器,试题稍有变化,稍为灵活,机器即无法运作。这与素质教育显然是背道而驰的。深感于此,我觉得处理好课堂提问,对改变这种教学状况,尤其对于落后的农村地区来说具有积极而实际的意义。.那又如何设计课堂提问呢?我的体会是:



一、课堂提问要新颖



所谓“新颖”,就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新意,出乎学生的意料,能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如我在讲授《凡卡》一课时,我先告诉学生,这篇课文是凡卡写给爷爷的一封信,然后,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们能从这篇课文里找到哪些段是凡卡给爷爷写信的内容吗?这个问题是学生意想不到的。于是他们怀着极大的兴趣去阅读课文。通过认真的阅读,学生一方面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另一方面培养了自己逆向思维的能力。再比如讲授《穷人》一课时,文章结尾有这样一句话,“桑娜拉开了帐子”,讲到这里,一般老师常常提出这样的问题,“结果怎样?”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这样的问题没有深度,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而我这样假想问,“桑娜收留西蒙的两个孩子,在二十年后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这样一问,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学生说,“他们兄弟俩长大了都很孝顺,出海打鱼养家,孝敬渔夫夫妇”。有的说,“在夫妇两人的教导下,兄弟俩诚实、善良,刻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毕业后找到了工作,并把父母接进城安度晚年,彻底摆脱了贫困”。在学生纯真的想象里,桑娜夫妇好人有好报,不再是可怜的穷人。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



启发性的问题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能诱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如讲授《凡卡》一文第9节时, 为了让学生体会这段中的细节描写的作用,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这段话主要写凡卡在鞋匠店的生活太苦,请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如果老师把这段话改成这样:“凡卡经常挨打,每天吃不饱、睡不好,他请求爷爷带他回乡下”,你们看是书上写得好,还是老师改得好?为什么?通过比较启发,一方面,调动学生看书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让学生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有的学生说,“书上写得比较具体,谁打凡卡、用什么打,每天吃几顿饭,每顿吃什么都写得很清楚,让我们了解到凡卡挨打挨饿的详细情形”;有的学生说,“原文中动词的运用准确、精妙,如‘操’、‘捞’、‘戳’等,说明老板根本不把凡卡当人,凡卡过着非人的生活”:有的学生说,“书上写得那么细致,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越发使人感到凡卡命运的悲惨”。



三、课堂提问要有包容性



一问一答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比较常见,这种简单机械地问答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因此设计一些有容量的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是必要的。还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为例,如教最后一段时,我没有问“小女孩死了,为什么脸上带着微笑,她的梦实现了吗”等问题,而是问,作者为什么用小女孩的死这个悲惨的结局作结尾?这个问题内涵比较丰富,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说,“小女孩的家一贫如洗,没有温暖没有爱,赤着脚在街上卖火柴,可是没有一个人买她的一根火柴,在这样寒冷的大年夜里,她的死是必然的”;有的学生说,“唯一疼小女孩的奶奶去世了,小女孩在大年夜里梦见了疼她爱她的奶奶,她渴望和奶奶一起到飞到那没有饥饿、没有寒冷、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也有的学生说,“安徒生通过这个童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四、课堂提问要有条理性



要解决文章中的一个难点或一个重点问题,往往靠直接提问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这时需要设计一组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调动学生的思维,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如教《“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1)作者为什么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为题?(2)同一首诗,妈妈为什么说“精彩极了”,而爸爸却说“糟糕透了”?(3 )假如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又会怎样呢?(4 )从妈妈的鼓励和爸爸的批评两种不同的爱中,我们得到什么启发?这一组问题遵循了学生思维由感性到理性、由理性到实践、由低级到高级的认识过程。



五、课堂提问要有选择性



有的老师喜欢不分主次,不管难易,处处设问,殊不知这满堂问导致了课堂效率的低下。《荔枝》这篇课文主要表现了母亲对儿孙的深厚的爱,来唤醒我们关爱父母的心。那么在分析课文和文中重点句子时,应抓住这个中心设计问题。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母亲筋脉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盖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对这句话,有的老师可能会这样提问:句中写的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她在干什么?用手摸着什么?结果怎样?这是一种既简单又繁琐的提问,浪费了许多时间,还不能使学生充分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针对文章的重点,我提出了以下问题:句中有几个表示动作的词?“不停”和“小心翼翼”以及“爱怜”在句中出现,体现出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学生分析了母亲连贯的三个表示动词的词和三个形容词,明白了母亲是多么喜欢荔枝,然而就是这么喜欢的东西,母亲都“舍不得吃”,总把大的让给儿子。



此外,教师的提问还要做到明确具体,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分析、解决问题。



总之,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可以说,没有好的提问就不会有成功的教法,也就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慎重地对待课堂提问应该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后,我们必须在备课时多下功夫,通过不断实践和总结经验,使课堂提问真正起到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楼主| 发表于 2010-5-17 11:19:00 | 只看该作者
开展语文活动 提高语文素养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新区小学 刘金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多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为此,我把语文实践活动灵活地注入课堂,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现谈几点做法与同行切磋。



一、抓住契机开展活动 激发积累语言的兴趣



“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积累需长期努力,非短期突击,一劳永逸之事。可是,单纯布置小学生阅读课外书,背诵诗文,又收效甚微。为此,我抓住有利时机,适时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激发了学生主动积累语言的兴趣。



1.研究课文的写作背景,拓宽阅读量。



  课堂上,老师在介绍文章时代背景等有关资料时,学生往往漠不关心,或者根本不听。鉴于此我每学一个单元前开一次“背景汇报交流会”。如学习人教版第七册第二单元前,安排学生利用星期天查阅有关抗日战争的资料、鲁迅的资料、抗美援朝的资料等。这种新颖有趣的活动,促使每位学生都积极行动起来,有的去书店、有的去海源阁图书馆、有的上网、有的到爸妈单位的资料室。星期一,孩子们把一张张图片和一页页历史资料都带到学校,如数珍宝。星期一的第一堂语文课上,我就不失时机地举行交流会。会上,同学们踊跃发言,互不相让,争相表白自己的理解与体会,气氛浓烈,兴趣盎然,既然增加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又培养了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在快乐的生活中积累了语言。



2.利用节假日,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玩”是孩子的天性,特别是节假日,孩子们最爱凑热闹,教师可利用这一机会开展各种活动。教师节来临了,我让学生收集赞美教师的诗歌,举行“献给老师的歌”赛诗会。会上,学生争相走上讲台,郑重地朗诵自己找来的作品。有的孩子读着读着双眼竟含满晶莹的泪花,激动地哭出声来,师生感情在那一刻得到了升华,同时,孩子们在感知、认识、理解和诵读的过程中,丰富了词汇,增强了语感和表达能力。



国庆节期间,我的家乡聊城举办了“江北水城文化旅游节”,江北水城的名胜古迹,娱乐场所的广告、标语、题诗,生动形象、富有活力。我趁机布置学生假期搜集广告、标语、警示语,假期过后举行“江北水城广告发布会”。有的学生收集了五十多条广告,最少的也二十条。连“蛋糕房”的广告都找来了。一个平时不爱发言的孩子,走向讲台一边表演,一边高亢地发布:“南有杭州西子秀,北有东昌脂子美;江北水城,城美、水美、人更美;聊城人民欢迎您们的到来,请您们品尝这美味香甜的蛋糕,这里装裱着您的孝心、爱心、关心、真心,还有我带给你们的一片温馨……”。显然他把积累的语言经过加工消化,变成了自己的语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尔后当我安排学生进行“江北水城文化旅游节见闻”这一习作练习时,学生在文中恰到好处地使用了一些广告语,使行文妙语连珠,为文章增添了色彩。



3.举行“背诵擂台赛” ,感受古文化的艺术内涵。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为使学生腹有诗书,我组织学生举行“背诵擂台赛”,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吸收、积攒古人留下的语言材料。任务下达后,饭前、饭后、星期六,小组长自觉地组织队员背诵,有的还一对一结对子互相检查,互相督促,学生的热情十分高涨。有的家长说,睡觉前孩子还让她听背古诗。经过充分的准备,比赛开始了,每个队还学着电视上的形式,给自己队起了名字,有“永不服输队”、“飞龙队”、“火箭队”、“雄鹰队”、“神龙队”,“冲锋队”每队都编出比赛口号,比赛场上一对一对抗赛,咄咄逼人,互不相让,大有“永不服输”气势。有的学生背诵古诗时,带着表情加上动作,创造性地表现了古诗文语言的音韵美、意蕴美,在实践中形成敏锐的语感。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主动意识、进取精神及团队精神。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促使学生从课堂到课下、从校内到校外,广泛涉猎,多方进行丰厚的知识储备。



二、创设情境开展活动 激发习作的兴趣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的“米”就是素材。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小学生在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充分体验生活的乐趣,激发了学生习作的主动性。



1.“招聘大会”让学生说真话。



学习《珍珠泉》后,我召开了“招聘大会”。首先我宣布:老师要当开发商,我看准了“珍珠泉”这块美丽的景点,想把“珍珠泉”这个村庄开发成“珍珠泉儿童度假村”,我要招聘各类职员。第一轮招聘设计师,征集设计方案,要求设计师把“珍珠泉度假村”的设计方案画出来,然后写成书面文字,谁设计的合理,就予以采纳。孩子天生爱比赛,任务布置后,学生只利用一个晚上,就画出一张张图纸,并作了文字说明。竟聘大会上,孩子们策划的度假村布局合理,设施一应俱全──有娱乐场所,有图书馆,有医院,有的还设计了垃圾处理站,这些创意出自几岁孩子之手真令人惊叹不已。



接着招聘广告设计师。为了打造自己的品牌,宣传度假村,要求学生写出具有鲜明特征、突出地方特色的广告词。学生们这样写到:“这里草儿青青,这里水儿绿绿,这里是儿童的天地。”“珍珠泉是梦里的仙境,珍珠泉是优美的诗画。”“这里是学习的境地,这里是知识的海洋。”如此等等,不胜枚举。这些诗化的广告词,让人拍案叫绝,赞不决口。招聘完毕,学生又随即写出自己的感受。在这一活动中,有意识地进行了三次练笔,因为每个学生都是参与者,设计者,所以大家文思泉涌。孩子们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拓宽了思维空间,获得了习作的成功。



2.表演童话剧,让学生吐真情。



学习了第五册第五单元童话后,在班级组织一次“童话表演剧场”。我把学生分成八个组,要求每组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在准备过程中,学生读了许多童话,创造性地编出自己的童话,并对制作道具、服饰、美工、配乐等都做了合理安排,汇报表演十分成功。这些童话有关于环保问题的《地球的呼唤》,有体现团结友爱的《小狗请客》,有做事果敢的《乌龟的好朋友》。演出中,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都洋溢着无穷的创造力;巧妙的构思、精美的道具设计,包含着学生的情感和灵性。活动后又让学生围绕这次演练进行习作,学生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写作热情迸发出来,不可遏止。较好的学生写了上千字,较差的学生也写了四五百字,都抒发了真情,表达了真意。



3.自编“习作集” 享受成功的乐趣。



“聚腋成裘,聚沙成塔。”为了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班内倡导学生自编“习作集”。首先号召同学把自己在课内外写的比较满意的作文搜集起来,用稿纸抄写或打印成文,再引导学生按人、事、景、童话分类,并指导编写目录、序言,然后自行设计封面,并给“习作集”起一个喜欢的名字,最后装订成册。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一篇篇序言,一个个精彩的名字,突破了习惯性的思维,超越时空的限制,纵横驰骋,蕴含着闪光的思维。在习作集的交流欣赏中学生爱不释手,拓展了视野,为自信增添了助推力。有的学生说:“作文太简单了,我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原来把我想到的、看到的、做过的写出来就是作文。”用实实在在的“样板”鼓励学生大胆地表露内心的真情实感,让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总之,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激活了学生的灵性,使学生在兴趣中扎扎实实地提高了语文素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0 07:5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